“那是杜郎君!”
“你可认准了?”
“这点眼神我总是还有的……等等,刚刚随行的抬进去又是一个大箱子,莫非又是杜郎君抄的书?”
“真的是他,哎呀,怎么可能,这些天据说他各处邀约,可没多少工夫在家!”
眼看着那白衣年轻人上马之后,在几个随从的簇拥下离去,刚刚在书坊门口不远处窃窃私语的几个举子彼此看了一眼,连忙快步朝那书坊冲去。此刻时辰还早,他们一冲进其间便东张西望搜寻了起来。
他们都是寓居京城多年,为了能够参加岁举而每年从解试到省试,以至于身心俱疲花费无算,平日即便遇到喜爱的书也不敢轻易花钱去买,因而这一家可以随便免费抄书的书坊简直是雨后甘霖。常来常往的他们轻轻松松就找到了架子上那两裸刚刚送来的书,迫不及待打开一看,确认正是杜士仪笔迹,他们方才回过头去看书名,这一看之后登时视若珍宝。
这都是他们不曾在市面上看到过的珍本典籍!
一时之间,几个人在向此地值守的店主言说了一声之后,立时各自找了地方坐下,拿出随身笔墨纸砚,专心致志地抄录了起来。
这些日子,杜士仪每日抄书的时间能够抽出一到两个时辰已是难得,然而,不论如何疲累,他都没有丢掉抄书这个让自己在这世上能够存身立命的好习惯。只不过,此刻的他却没想到,自己才刚顺道送进书坊的书,就这么已经被人如获至宝地拿去抄录了。昨日命人送了回帖答应今日赴曲江池之约,这会儿,他少不得一路走,一路回忆在卢氏草堂亲自经历过的众多辩难。那时候,师兄弟们和上百学子围坐一起,有时候讨论儒学经义,有时候讨论史话旧事,有时候谈诗论赋,也有时候谈释道之学……若是兴致再好些,天文地理无所不包,竟是看谁涉猎最广。在这种时候,他这个杂学派就显得突出了,东拉西扯什么都能辩论一番,三师兄裴宁常常说他是半吊子什么都懂一半,而大师兄卢望之则笑容可掬说这是博采众长,至于恩师卢鸿,事后常常会私底下笑吟吟地指出他那些不足之处。
只可惜,今日的曲江会,应是没有草堂中那种融洽的氛围了!乡贡进士近千人中,明年登第最多不过三四十,而少的话恐怕只十余人,谁人不希望登第的是自己?
时值十月,本应不是曲江游人如织的最佳时节,然而,这一日打从一大早开始,便有白衫士子三三两两来到了这里。他们或沿池边漫步谈笑风生,或择地坐下开卷读书,或孤芳自赏谁都不理会,在那边厢忙碌着摆设桌案坐具的,则是一群褐衣短衫的仆从。而在这已经到场的一二十士子当中,一个身穿白衫的年轻人正在一方毡毯上席地而坐,面上流露出几分矜持之色。苗含液这一年二十有四,正是风华正茂的时节。出身上党苗氏的他和此前常科制举双双告捷的苗晋卿乃是同宗同辈,严格算来,他应是苗晋卿的从祖弟。然而,和父祖两代人都不过小官吏的苗晋卿不同,他父亲苗延嗣制举题名后入朝为官,一路顺风顺水,如今己经官拜秘书巫。这等职官看似清贵无实权,然则只要有人看重便会立时高升。再加上父亲长袖善舞人脉充分,他借籍同州一举夺下解头,可回到京师方才得知,今岁京兆府试解头被京兆杜十九郎夺得,心下多少便存着较劲的意思。
眼见得那边厢围障和长条案都已经设好了,今日本就是他力主邀约,几乎把同华二州今岁府试名列前茅的人物,以及京兆府解试等第十人全都请了来。当看见那边厢一行数人骑马从大道上徐徐而来,继而有几个士子迎了上前时,他立时起身振了振袍角,这才叫来了从者。
“是京兆府解头杜郎君到了?”
“是,郎君。”
苗含液遂含笑到各处一招呼,须臾,原本分作数拨的人就会齐了。待到张简和其余数人和杜士仪一道过来,两相一见过,他见年方弱冠的杜士仪神清气朗,一时不禁更生好胜心。待到请了众人入席团团而坐,他想起传闻中杜士仪精通儒家经史,诗赋亦是出众,尽管《京兆等第录》尚未印成,但名声已经传遍京华,帖经杂文且不去说,第三场策论却素来不为试官重视,因而他心中不由得对今日辩难之题更生自信。
他可是特地有备而来!
落座劝了一番酒之后,他便笑着说道:“今日曲江会的才俊,都是京兆府和同华二州最富盛名的人,因而今日辩难,我请得坊间一位快手记录,他日也好做盛会凭证,不知道各位有异议否?”
尽管人人都知道苗含液今日筵无好筵会无好会,可他以上党苗氏为引子下帖,再加上考虑到其父苗延嗣指不定还能再上一步,一时他具帖相邀的人,十个至少来了八个。再加上昨日帖子上已经下了今日辩难会的题目,来者多半都做了准备,此刻闻听这一建议,大多人并不发休,欣然道好,而杜士仪看着顾盼自得的苗含液,却踌躇着没出声。
见自己的提议得到了首肯,苗含液心头更是振奋。作为今日主人,他刚刚那些寒暄的话都己经说完了,这会儿便单刀直入地说道:“今日曲江会,与其说是辩难,实则还不如说是探讨,论的正是如今的边塞驻兵。我朝之初所定府兵,到如今却是不但难征,而且逃亡者十之七八。这些年各边常有不宁,但多数只区区小患,动辄征用大军,劳民伤财不说,边境驻兵更是仿佛形同虚设。不知道各位贤兄于此如何看待?”
儒生高谈阔论用兵之道,这自唐初至今,非但不足为奇,反而是极其流行的。曲江那些诗社文会到最后,意气风发的年轻郎君们来上一场骑射较艺,这在往年更是司空见惯的情形。因此,昨日看到题目时就已经紧锣密鼓做准备的一众士子中间,当即有人慨然出言说道:“当然是重新整顿边境驻兵,然后清点天下田亩,重新对赋役造册登记,如此至少可保百多年长治久安
他这话才刚说完,就有一个四十出头老于科场的中年人打断道:“只为了整伤兵制,就要清点天下田亩,重造赋役之册,郎君这实在是因小事兴大举,这才是真正的劳民伤财!逃亡者晓谕之,长戍者嘉赏,惰者课罚,然后明军功赏罚,定升黔之道,如此一来,人心自然而然就收拢了。”“贤兄这才是书生之言。”苗含液丝毫没觉得自己一个书生指斥别人书生之言有什么不对,甚至看也不看那中年人一瞬间涨得通红的脸,神色从容地说道,“如今边镇之上积弊流行,军将轻启战端,视兵卒为仆隶,军功赏罚更是动辄以亲疏鉴别,怎么可能明赏罚,定升黯?可是,看一看如今并州张长史,幽州张都督,朔方王大帅,这三位或进士明经或制举及第,以文官镇边行武职,却能除流弊,兴善政,一时人人称道,足可见,这边镇断然不能全都交给那些利欲熏心只有匹夫之勇的武将,不能让那些只有匹夫之勇的占据武职高位!”
这一番话在如今文武并行的大环境中撂出来,却是掷地有声极其惊人。然而,不等苗含液继续慷慨陈词,昨天挑选出这么一张邀约帖子时,就被那辩难会的题目吸引住的杜士仪终于开了口。
“苗郎君此言确实另辟蹊径,然则可否想到过一件事,自国朝之初来,文武从不分家!”
“你可认准了?”
“这点眼神我总是还有的……等等,刚刚随行的抬进去又是一个大箱子,莫非又是杜郎君抄的书?”
“真的是他,哎呀,怎么可能,这些天据说他各处邀约,可没多少工夫在家!”
眼看着那白衣年轻人上马之后,在几个随从的簇拥下离去,刚刚在书坊门口不远处窃窃私语的几个举子彼此看了一眼,连忙快步朝那书坊冲去。此刻时辰还早,他们一冲进其间便东张西望搜寻了起来。
他们都是寓居京城多年,为了能够参加岁举而每年从解试到省试,以至于身心俱疲花费无算,平日即便遇到喜爱的书也不敢轻易花钱去买,因而这一家可以随便免费抄书的书坊简直是雨后甘霖。常来常往的他们轻轻松松就找到了架子上那两裸刚刚送来的书,迫不及待打开一看,确认正是杜士仪笔迹,他们方才回过头去看书名,这一看之后登时视若珍宝。
这都是他们不曾在市面上看到过的珍本典籍!
一时之间,几个人在向此地值守的店主言说了一声之后,立时各自找了地方坐下,拿出随身笔墨纸砚,专心致志地抄录了起来。
这些日子,杜士仪每日抄书的时间能够抽出一到两个时辰已是难得,然而,不论如何疲累,他都没有丢掉抄书这个让自己在这世上能够存身立命的好习惯。只不过,此刻的他却没想到,自己才刚顺道送进书坊的书,就这么已经被人如获至宝地拿去抄录了。昨日命人送了回帖答应今日赴曲江池之约,这会儿,他少不得一路走,一路回忆在卢氏草堂亲自经历过的众多辩难。那时候,师兄弟们和上百学子围坐一起,有时候讨论儒学经义,有时候讨论史话旧事,有时候谈诗论赋,也有时候谈释道之学……若是兴致再好些,天文地理无所不包,竟是看谁涉猎最广。在这种时候,他这个杂学派就显得突出了,东拉西扯什么都能辩论一番,三师兄裴宁常常说他是半吊子什么都懂一半,而大师兄卢望之则笑容可掬说这是博采众长,至于恩师卢鸿,事后常常会私底下笑吟吟地指出他那些不足之处。
只可惜,今日的曲江会,应是没有草堂中那种融洽的氛围了!乡贡进士近千人中,明年登第最多不过三四十,而少的话恐怕只十余人,谁人不希望登第的是自己?
时值十月,本应不是曲江游人如织的最佳时节,然而,这一日打从一大早开始,便有白衫士子三三两两来到了这里。他们或沿池边漫步谈笑风生,或择地坐下开卷读书,或孤芳自赏谁都不理会,在那边厢忙碌着摆设桌案坐具的,则是一群褐衣短衫的仆从。而在这已经到场的一二十士子当中,一个身穿白衫的年轻人正在一方毡毯上席地而坐,面上流露出几分矜持之色。苗含液这一年二十有四,正是风华正茂的时节。出身上党苗氏的他和此前常科制举双双告捷的苗晋卿乃是同宗同辈,严格算来,他应是苗晋卿的从祖弟。然而,和父祖两代人都不过小官吏的苗晋卿不同,他父亲苗延嗣制举题名后入朝为官,一路顺风顺水,如今己经官拜秘书巫。这等职官看似清贵无实权,然则只要有人看重便会立时高升。再加上父亲长袖善舞人脉充分,他借籍同州一举夺下解头,可回到京师方才得知,今岁京兆府试解头被京兆杜十九郎夺得,心下多少便存着较劲的意思。
眼见得那边厢围障和长条案都已经设好了,今日本就是他力主邀约,几乎把同华二州今岁府试名列前茅的人物,以及京兆府解试等第十人全都请了来。当看见那边厢一行数人骑马从大道上徐徐而来,继而有几个士子迎了上前时,他立时起身振了振袍角,这才叫来了从者。
“是京兆府解头杜郎君到了?”
“是,郎君。”
苗含液遂含笑到各处一招呼,须臾,原本分作数拨的人就会齐了。待到张简和其余数人和杜士仪一道过来,两相一见过,他见年方弱冠的杜士仪神清气朗,一时不禁更生好胜心。待到请了众人入席团团而坐,他想起传闻中杜士仪精通儒家经史,诗赋亦是出众,尽管《京兆等第录》尚未印成,但名声已经传遍京华,帖经杂文且不去说,第三场策论却素来不为试官重视,因而他心中不由得对今日辩难之题更生自信。
他可是特地有备而来!
落座劝了一番酒之后,他便笑着说道:“今日曲江会的才俊,都是京兆府和同华二州最富盛名的人,因而今日辩难,我请得坊间一位快手记录,他日也好做盛会凭证,不知道各位有异议否?”
尽管人人都知道苗含液今日筵无好筵会无好会,可他以上党苗氏为引子下帖,再加上考虑到其父苗延嗣指不定还能再上一步,一时他具帖相邀的人,十个至少来了八个。再加上昨日帖子上已经下了今日辩难会的题目,来者多半都做了准备,此刻闻听这一建议,大多人并不发休,欣然道好,而杜士仪看着顾盼自得的苗含液,却踌躇着没出声。
见自己的提议得到了首肯,苗含液心头更是振奋。作为今日主人,他刚刚那些寒暄的话都己经说完了,这会儿便单刀直入地说道:“今日曲江会,与其说是辩难,实则还不如说是探讨,论的正是如今的边塞驻兵。我朝之初所定府兵,到如今却是不但难征,而且逃亡者十之七八。这些年各边常有不宁,但多数只区区小患,动辄征用大军,劳民伤财不说,边境驻兵更是仿佛形同虚设。不知道各位贤兄于此如何看待?”
儒生高谈阔论用兵之道,这自唐初至今,非但不足为奇,反而是极其流行的。曲江那些诗社文会到最后,意气风发的年轻郎君们来上一场骑射较艺,这在往年更是司空见惯的情形。因此,昨日看到题目时就已经紧锣密鼓做准备的一众士子中间,当即有人慨然出言说道:“当然是重新整顿边境驻兵,然后清点天下田亩,重新对赋役造册登记,如此至少可保百多年长治久安
他这话才刚说完,就有一个四十出头老于科场的中年人打断道:“只为了整伤兵制,就要清点天下田亩,重造赋役之册,郎君这实在是因小事兴大举,这才是真正的劳民伤财!逃亡者晓谕之,长戍者嘉赏,惰者课罚,然后明军功赏罚,定升黔之道,如此一来,人心自然而然就收拢了。”“贤兄这才是书生之言。”苗含液丝毫没觉得自己一个书生指斥别人书生之言有什么不对,甚至看也不看那中年人一瞬间涨得通红的脸,神色从容地说道,“如今边镇之上积弊流行,军将轻启战端,视兵卒为仆隶,军功赏罚更是动辄以亲疏鉴别,怎么可能明赏罚,定升黯?可是,看一看如今并州张长史,幽州张都督,朔方王大帅,这三位或进士明经或制举及第,以文官镇边行武职,却能除流弊,兴善政,一时人人称道,足可见,这边镇断然不能全都交给那些利欲熏心只有匹夫之勇的武将,不能让那些只有匹夫之勇的占据武职高位!”
这一番话在如今文武并行的大环境中撂出来,却是掷地有声极其惊人。然而,不等苗含液继续慷慨陈词,昨天挑选出这么一张邀约帖子时,就被那辩难会的题目吸引住的杜士仪终于开了口。
“苗郎君此言确实另辟蹊径,然则可否想到过一件事,自国朝之初来,文武从不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