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守选,对于大多数过了吏部关试的前进士来说,都是跨不过的一道沟坎,可但使朝中有强援,这却犹如一道小小沟渠,随时可以一跃而过。
如今张嘉贞任中书令,源乾曜为侍中,前者强势,后者老好人,政事堂中谁人做主不问自知。而张嘉贞上任之后便简拔了四人作为左膀右臂,中书舍人苗延嗣、吕太一、考功员外郎员嘉静、殿中侍御史崔训丨但凡有事,往往单独召见这四人商议。时人便送了这四人一个绰号,名曰令公四俊。这其中,四人之中名列首位的苗延嗣最受张嘉贞信赖,正因为如此,苗含液进士及第后通过了吏部书判拔萃科,一举授秘书省校书郎,竟是上岁进士科授官第一人。而因为父亲曾经任秘书丞,给他积攒下了深厚的人脉,他不但职司轻松,而且在张嘉贞面前亦是时时露脸。
因而,杜士仪应今岁制科的消息,他立时就知道了。今岁除了“知合孙吴,运筹帷幄千里科”,尚有极言直谏科,杜士仪所应的便是前者。他想起上一次杜士仪在曲江大会上指斥自己是书生论战,心里便不禁有些憋气。然而,当他在父亲面前才表现出想去应这一科制举的意思,就被苗延嗣三言两语驳得作声不得。
“无知,科场上未必就有不败之人,更何况制举又非常科,而是圣人亲自御含元殿殿试。稍有差池,此前所有努力都付诸流水杜十九郎既然狂妄,那就让他去试一试,而且他至少踏足北地,知道那边的情形,可你除却读书,何尝游历过?至于极言直谏,这是最容易得罪人的你如今已经是秘书省校书郎,一任过后设法再补赤尉,然后谋监察御史,进殿中侍御史或是侍御史,这一条路乃是士人正道。为父当年无人引见提携,因而路走得极其艰难,秘书丞亦是清而不要,绝非人至中年时的佳官。若非张相国,为父这中书舍人之位穷极一生也未必能企及,你莫要生在福中不知福”
此时此刻身在秘书省,苗含液耳畔还在想着父亲的那番告诫。尽管理智上他告诉自己父亲说的是正理,应该遵从,可尚书省都堂省试和吏部关试,他全都败在了杜士仪身上,那种雪耻之心着实无法抑制。而就在他勉力借着抄书来镇定心情的时候,突然只听得几个进门的同僚仿佛在轻声议论。尽管他并不想听,那边厢的声音还是传了过来。
“果然,今科是王十三郎夺下状头”
“又是甲第,连着两年状头都是甲第,真是少有”
“听说杜十九郎和王十三郎相交莫逆,刚刚都堂唱第之后,王十三郎一出朱雀门便被杜十九郎接了,两人寻地畅饮欢庆去了”
“惺惺相惜罢了。去年要不是王十三郎被人谋算之前的府试就没能参加,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听这几个校书郎的口气,仿佛王维若是参加去年省试,方才会是杜士仪的对手,而自己完全被人忽略了,本就心下纠结的苗含液不禁紧紧握住了笔杆子。好一会儿,他才深深吸了一口气,心下猛然间下定了决心。
就算被父亲痛斥也罢,这一科的制举,他一定要参加官高与否是将来的事,可眼下他这一年任校书郎中积累不少,未必就输给了杜士仪
杜士仪在朱雀门接到了春风得意出宫来的王维,见其和自己当年不同,与今科登第的其他京兆府新进士仿佛并不亲近,而旁人三三两两招呼去平康坊妓家或是各家私宅庆祝,他便拉着王缙上前邀人回樊川老宅好好畅饮欢庆一场,王维虽是口中答应,可上马的时候,却又吩咐随车僮儿分别去玉真观和岐王宅中报说一声。等到出了长安一路迎着初春那料峭寒风进了樊川杜曲,王维突然勒马停住,长长吐出了一口气。
“杜十九,你觉得我这守选期间,该所谋何职?”
“当然是校书郎”王缙想都不想就抢着答了一句,见兄长虽不置可否,但分明是默许,而杜士仪亦轻轻颔首,他就突然若有所思地嘿然笑道,“当然,若不想等那三年,阿兄不如也学杜十九郎,去考今岁制科?不论是直言极谏,还是知合孙吴,凭阿兄的生花妙笔,自然都可随手拈来。”
“你以为制举是那么好糊弄的?倘若是文辞雅丽科,亦或是博学鸿词科也就罢了,这两科于我来说不合适”王维说着便笑看了杜士仪一眼,脸上却露出了几分遗憾,“否则,我确实也想和杜十九你同场较艺。”
“若是文辞雅丽或是博学鸿词,我必定甘拜下风退避三舍,也就不用比了。”杜士仪见王维坦陈对今年那两科没有把握,他也就笑着表示,自己完全没信心在文采上和王维一较高下,等到顺着杜曲小路来到了樊川老宅前,他和王维王缙兄弟一入内,就只见竹影的丈夫,杜思温亲自举荐来的管事周无咎就快步迎了上来,深深躬身说道:“郎君,朱坡杜老府君命人送来了几大车的书,娘子亲自带人去拜谢了,眼下是二十一郎君领着田陌在整理。”
“杜老府君实在是太周到了”
杜士仪想到杜思温这是为了补偿自己不任校书郎,面上不禁露出了笑容。想到王维兄弟此刻还在,再者杜十三娘已经去拜谢了,自己不必非得在今日去拜会,他便点点头把王维和王缙往书斋带。他不在长安这近一年间,王维和王缙总不会不顾瓜田李下往这儿跑,也就是节庆送帖而已,此刻一路往里走,他们只觉得和去年来时,那些树木花草掩映鲜活,雅趣横生,尤其是踏入书斋时,两人齐齐惊咦了一声。
这书斋乃是五间的规制,比起旁人家大多三间的书斋就已经显得很轩敞了,更何况还是整整两层楼。尤其是看到那一层层的架子上,摞得整整齐齐的线装书,以及瓷海之中插得犹如书海似的那一卷卷书,他们心里便同时计算起了这究竟有多少数量。而看着两人这表情,杜士仪见杜黯之还在和田陌在那边的箱子里一面说话一面翻检整理,便笑着说道:“这都是十三娘的功劳。她心里一直惦记着当年家中那一场大火付之一炬的藏书,所以去年我不在时,她几乎把千宝阁那些端砚和松烟墨变卖所得的银钱,大多都添置了各式各样的书,光是搜罗和觅人抄录,就不知道花了多少工夫。”
“家有贤妹,真的是莫大福气”
想到杜十三娘替杜士仪在家打理家务,不禁宅中井井有条,光是这一座书斋,就已经显出了她那蕙质兰心,王维不禁叹为观止,就连王缙亦是赞口不绝。而听到这边厢的说话声,杜黯之回头一看便瞧见了杜士仪,连忙站起身迎了上来。
“十九兄”他先向杜士仪行过礼,这才看着王家兄弟问道,“请问这两位是……”
“这是舍弟二十一郎黯之,这是太原王十三郎和王十五郎,我对你说过的。”杜士仪两边引见过后,见杜黯之慌忙行礼不迭,他又笑着加了一句,“王十五郎今岁进士科得了甲第状头,辞采华茂天下无匹,日后你可以随时请教。
如今张嘉贞任中书令,源乾曜为侍中,前者强势,后者老好人,政事堂中谁人做主不问自知。而张嘉贞上任之后便简拔了四人作为左膀右臂,中书舍人苗延嗣、吕太一、考功员外郎员嘉静、殿中侍御史崔训丨但凡有事,往往单独召见这四人商议。时人便送了这四人一个绰号,名曰令公四俊。这其中,四人之中名列首位的苗延嗣最受张嘉贞信赖,正因为如此,苗含液进士及第后通过了吏部书判拔萃科,一举授秘书省校书郎,竟是上岁进士科授官第一人。而因为父亲曾经任秘书丞,给他积攒下了深厚的人脉,他不但职司轻松,而且在张嘉贞面前亦是时时露脸。
因而,杜士仪应今岁制科的消息,他立时就知道了。今岁除了“知合孙吴,运筹帷幄千里科”,尚有极言直谏科,杜士仪所应的便是前者。他想起上一次杜士仪在曲江大会上指斥自己是书生论战,心里便不禁有些憋气。然而,当他在父亲面前才表现出想去应这一科制举的意思,就被苗延嗣三言两语驳得作声不得。
“无知,科场上未必就有不败之人,更何况制举又非常科,而是圣人亲自御含元殿殿试。稍有差池,此前所有努力都付诸流水杜十九郎既然狂妄,那就让他去试一试,而且他至少踏足北地,知道那边的情形,可你除却读书,何尝游历过?至于极言直谏,这是最容易得罪人的你如今已经是秘书省校书郎,一任过后设法再补赤尉,然后谋监察御史,进殿中侍御史或是侍御史,这一条路乃是士人正道。为父当年无人引见提携,因而路走得极其艰难,秘书丞亦是清而不要,绝非人至中年时的佳官。若非张相国,为父这中书舍人之位穷极一生也未必能企及,你莫要生在福中不知福”
此时此刻身在秘书省,苗含液耳畔还在想着父亲的那番告诫。尽管理智上他告诉自己父亲说的是正理,应该遵从,可尚书省都堂省试和吏部关试,他全都败在了杜士仪身上,那种雪耻之心着实无法抑制。而就在他勉力借着抄书来镇定心情的时候,突然只听得几个进门的同僚仿佛在轻声议论。尽管他并不想听,那边厢的声音还是传了过来。
“果然,今科是王十三郎夺下状头”
“又是甲第,连着两年状头都是甲第,真是少有”
“听说杜十九郎和王十三郎相交莫逆,刚刚都堂唱第之后,王十三郎一出朱雀门便被杜十九郎接了,两人寻地畅饮欢庆去了”
“惺惺相惜罢了。去年要不是王十三郎被人谋算之前的府试就没能参加,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听这几个校书郎的口气,仿佛王维若是参加去年省试,方才会是杜士仪的对手,而自己完全被人忽略了,本就心下纠结的苗含液不禁紧紧握住了笔杆子。好一会儿,他才深深吸了一口气,心下猛然间下定了决心。
就算被父亲痛斥也罢,这一科的制举,他一定要参加官高与否是将来的事,可眼下他这一年任校书郎中积累不少,未必就输给了杜士仪
杜士仪在朱雀门接到了春风得意出宫来的王维,见其和自己当年不同,与今科登第的其他京兆府新进士仿佛并不亲近,而旁人三三两两招呼去平康坊妓家或是各家私宅庆祝,他便拉着王缙上前邀人回樊川老宅好好畅饮欢庆一场,王维虽是口中答应,可上马的时候,却又吩咐随车僮儿分别去玉真观和岐王宅中报说一声。等到出了长安一路迎着初春那料峭寒风进了樊川杜曲,王维突然勒马停住,长长吐出了一口气。
“杜十九,你觉得我这守选期间,该所谋何职?”
“当然是校书郎”王缙想都不想就抢着答了一句,见兄长虽不置可否,但分明是默许,而杜士仪亦轻轻颔首,他就突然若有所思地嘿然笑道,“当然,若不想等那三年,阿兄不如也学杜十九郎,去考今岁制科?不论是直言极谏,还是知合孙吴,凭阿兄的生花妙笔,自然都可随手拈来。”
“你以为制举是那么好糊弄的?倘若是文辞雅丽科,亦或是博学鸿词科也就罢了,这两科于我来说不合适”王维说着便笑看了杜士仪一眼,脸上却露出了几分遗憾,“否则,我确实也想和杜十九你同场较艺。”
“若是文辞雅丽或是博学鸿词,我必定甘拜下风退避三舍,也就不用比了。”杜士仪见王维坦陈对今年那两科没有把握,他也就笑着表示,自己完全没信心在文采上和王维一较高下,等到顺着杜曲小路来到了樊川老宅前,他和王维王缙兄弟一入内,就只见竹影的丈夫,杜思温亲自举荐来的管事周无咎就快步迎了上来,深深躬身说道:“郎君,朱坡杜老府君命人送来了几大车的书,娘子亲自带人去拜谢了,眼下是二十一郎君领着田陌在整理。”
“杜老府君实在是太周到了”
杜士仪想到杜思温这是为了补偿自己不任校书郎,面上不禁露出了笑容。想到王维兄弟此刻还在,再者杜十三娘已经去拜谢了,自己不必非得在今日去拜会,他便点点头把王维和王缙往书斋带。他不在长安这近一年间,王维和王缙总不会不顾瓜田李下往这儿跑,也就是节庆送帖而已,此刻一路往里走,他们只觉得和去年来时,那些树木花草掩映鲜活,雅趣横生,尤其是踏入书斋时,两人齐齐惊咦了一声。
这书斋乃是五间的规制,比起旁人家大多三间的书斋就已经显得很轩敞了,更何况还是整整两层楼。尤其是看到那一层层的架子上,摞得整整齐齐的线装书,以及瓷海之中插得犹如书海似的那一卷卷书,他们心里便同时计算起了这究竟有多少数量。而看着两人这表情,杜士仪见杜黯之还在和田陌在那边的箱子里一面说话一面翻检整理,便笑着说道:“这都是十三娘的功劳。她心里一直惦记着当年家中那一场大火付之一炬的藏书,所以去年我不在时,她几乎把千宝阁那些端砚和松烟墨变卖所得的银钱,大多都添置了各式各样的书,光是搜罗和觅人抄录,就不知道花了多少工夫。”
“家有贤妹,真的是莫大福气”
想到杜十三娘替杜士仪在家打理家务,不禁宅中井井有条,光是这一座书斋,就已经显出了她那蕙质兰心,王维不禁叹为观止,就连王缙亦是赞口不绝。而听到这边厢的说话声,杜黯之回头一看便瞧见了杜士仪,连忙站起身迎了上来。
“十九兄”他先向杜士仪行过礼,这才看着王家兄弟问道,“请问这两位是……”
“这是舍弟二十一郎黯之,这是太原王十三郎和王十五郎,我对你说过的。”杜士仪两边引见过后,见杜黯之慌忙行礼不迭,他又笑着加了一句,“王十五郎今岁进士科得了甲第状头,辞采华茂天下无匹,日后你可以随时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