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入关中。

    粟苗长得茁壮可人,田间地头总能看到农民们在做最後的准备了。

    马上就能收获了。

    明年一家老小的口粮,全在这里了。

    “都小心前进,不要上了粟田。”

    应昭勒令士兵们慢下来,两人一列的前行。

    不一会儿,有一个村的村长看到大军路过,吹锣打鼓,笑逐颜开的欢迎道:“列位将军,这是要去何方?要不要留下来吃点东西早走?”

    “不了不了。我们赶时间回长安。”

    应昭让大部队朝前走,自己则是下马,看着村长年岁不小,又左右看了看:“宣抚使和招讨使呢?他们没来吗?”

    “没呢!他们忙着带我们抢工夯打晒谷场呢!壮劳力都去了,就剩下我们这些老人无所事事呢!”

    村长身後全是孩童和老人,壮劳力确实都不在。

    “那就好。农社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协调各地劳动力的剩余,为乡村的基础建设发挥主观能动X的。”应昭设计的农社,其实根子上还是属於集权组织结构。

    并不是民主自决的企划。

    唯一能算民主的,就是村长这个职位罢了。但村长这个职位只是妥协的结果,因为他没有足够的读书人来铺开基层组织,只能想办法让百姓自己处理。

    回头他还打算在农社安排观察使,相当於法官和耳目,负责调节各个农社内重要犯罪审判,跟暗行特务职责。

    这样一来,农社其实就是乡镇机构,并且往後收缴税收就能节省不少时间。

    与其对接国内未来存在几十万个村,不如直接对接几万个农社,这样的行政效率和花销都能节省很多。

    回头如果可能,会在各个村继续往下铺,不过暂时就铺到农社,因为没人也没钱。

    就连农社里头的招讨使都是退役的九镇奴儿军士兵充任,很多都没好好的培养,宣抚使更是超过半数还未完全铺开,更不要说观察使了。

    实在是能写会算的人太少。

    他应昭跟世家掀桌子了,那麽一切都需要自己慢慢培养。

    这也是为什麽应昭不选择速胜,而是选择南迁入蜀,准备遥控天下的缘故。

    入蜀,藉助险关堵住敌人,自己就可以安心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