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家大族出身的他,自然清楚这次招生,文人士子们和学者来太原。

    但他更加清楚,这些当中寒门到底有多少,豪门到底有多少人!所以,当天下所以的豪门子弟都来太原府,而那些豪门子弟都是惹事的主,将他们齐聚到太原府,那不惹事才怪呢?

    而且,他们惹事了,他们背后的就是各大世家,这才的最麻烦的事情。

    因此,李言也不得不重视!在下完命令之后,李恪开始召集三所学院的领导层,开始商讨具体的考试事宜。

    毕竟,这是入院考试,必须要谨慎行事,不能让有心人抓住把柄。

    但是问题很严重,那就是教员的奇缺,这会使得阅卷成为一个难题,即便算上了在座的几人和他们几人通过各种渠道召集的数十名教员,但相对于数以万计的考卷,这阅卷的压力也很大。

    所以,董伯仁和李淳风等人已经被起初的欣喜之中回过神来开始商议该怎么解决眼前的这个问题。

    他们现在才清楚,有多少人来了太原府。

    根据鹰卫的汇报,大概有一万多人的大唐士子们来到了太原,这里面肯定有一些看热闹的,但即便是这样,他们要是凑热闹也要才加入院考试,那你也不能不让。

    所以,根据李恪的粗略计算,估计这次开始人数大概的七千左右,七千份卷子十天时间阅完,还要评出优秀的,适合入院的学院,这确实的有难度。

    所以,当李恪说出这个数字的时候,就连李淳风和袁天罡也是吃惊不已。

    他们两个人很清楚,大唐字贞观年间开科举的时候有多少人参见,不过数百人而已。

    可现在呢?

    三所学院简单的入院考试就引来了上万人,有数千人参加考试,这是什么样的力量呢?

    两人在听到李恪说出这个数字的时候,不由的相互注视了几眼。

    但是,董伯仁和王绩还有谢偃他们心里倒是不怎么吃惊。

    作为读书人的他们,心里清楚这次三院考试,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的人的重视。

    那就是两个字“皇家”。

    在谢偃和王绩等的读书人眼中,士大夫精神依然在,而“皇家”就是士大夫最乐意效忠的人。

    所以,李恪给三所学院的名字加上“皇家”两个字,就是向世人在表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出自这三所学院的人都会受到重用。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你想皇家学院毕业的人都不能被重用,那这丢人的不就是李氏皇族吗?

    所以,因为这些原因,才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地步,这么多士子们涌向了太原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