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国殇》之曲,悲壮而激昂,这是楚魂不屈意志的体现。

    嘹亮的歌声从楚军后阵传来,震动四野。

    战场宽度有限,前阵短兵相交的只是两军的一部分,后军数万人齐声发喊为之呐喊助威。

    项燕的的大纛、王翦的帅旗各据高坡,遥遥相对,两军阵前交锋也是二者意志的碰撞。

    楚人如同赤色的海潮,涌动不休,向着秦军构筑起来的玄黑色礁石发起猛烈得拍击。

    当楚歌响起,秦军却是沉默以对,只是咬牙屹立着,将涌上来的海潮挡回去,一波又一波

    王翦在等待,秦军在等待,等待王贲所帅的南郡方面军团以及蒙武所帅巴蜀军团齐至,三路合围,将楚军主力一举歼灭于此。

    蒙恬在伐楚之役,与李信一样,都受到了处分,被发往边地,此举令蒙氏蒙羞。

    因此,蒙武主动请缨,愿为大王破楚之军马前先锋一小卒,要为蒙氏挽回在王上、在大秦心中的印象。

    出于种种平衡的考虑,秦王嘉勉其志,令其由北地轻骑入巴蜀,统率当地集结起来的征楚大军为左路军协助武成侯破楚。

    项燕不是蠢人,相反,他的军事素养极高。

    眼下局势摆在这里,他深知,只有在蒙武以及王贲赶来之前先破其一路,击溃王翦的率之中军,战事才有迁延逆转的可能。

    秦军奋武,举国而来,楚国亦倾力抗之。

    当时移事迁,楚国再不是当初与秦并立于世称雄寰宇的南方大国了,松散的政治体系,加上连年征战民间残破,楚国甚至集结不起六十万大军与秦师针锋相对。

    当然,秦军攻楚大军全师六十万,其中要分出人转运保护粮道,沿途占据的郡县也要派兵镇守弹压。

    手握六十万大军的王翦一改往日结硬寨、打稳战的方法,真正做到了侵掠如火,以燎原之势迅速占领了楚国小半国土。

    当其子王贲暗室问起缘由时,王翦给出的答案耐人寻味。

    倾国之军尽在我手,多索要财物土地之赏也只能安定王上之心于一时。

    况且楚国疲敝,再无与秦争锋之利,熊启为王,吴越多叛,项燕已经是楚军最后一杆大旗了。

    早定寰宇,交还虎符,这才是王氏长盛不衰之道。

    王翦确实是王家的定海神针,事秦一生,充分掌握了为官者更是统军将领的进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