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 章 他的皇上既贤明又贤惠(双更合一)(1/5)
皇宫虽然被烧,但宫里的十二监还是要各司其职,尽忠职守给皇家服务。
时至九月中,正是菊花盛开的好时节,宫中花房的花匠将今年新培植出的各色名贵品种的菊花送到临阳侯府供皇帝赏玩。
有黑里透红、花色如墨的墨菊,有花色微绿,仙气十足的绿云,有色彩艳丽,花型似芍药的红衣绿裳等等。
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为了衬托自己品性高洁,是以历代皇帝都喜欢在菊花盛开之时举办赏菊大会,邀群臣共赏这一番寂寥秋日里难得一见的姹紫嫣红,同饮菊花酒,共吟菊花诗,当然,还有数秋日最为肥美的螃蟹也少不了。
今年由于杜党叛乱令许多官员百姓家都蒙受了巨大损失,而且也不在皇宫,所以赏菊大会也不适合大操大办。
沈映只是让内官监给在京每个四品以上的官员家里送了一盆菊花,权当是与百官共赏秋色,当然,品级越高送的菊花的品种也越名贵,有些重臣家里还得到了两盆以显恩宠。
沈映又挑了几盆品种最罕见的菊花命人快马加鞭送去玉龙山行宫供太后赏玩,来表一表他这个做人子的孝心,在这个格外看重孝道的时代,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
不过沈映听说刘太后并不领他的这份情,他送去的菊花都被她摔了个稀巴烂,又命送菊花的太监回来带话给他,说她要立刻回京,若是沈映敢不让她回京,她就从即日起绝食,好叫天下人都知道他这个皇帝是个忘恩负义,逼死嫡母的不孝子!
昔日权柄在握的刘太后如今被困在行宫里,羽翼尽折,也只能用寻常女子一哭二闹三上吊这种不入流的手段来逼迫沈映就范。
除了以绝食相逼,刘太后又给几个德高望重的老臣写信,在信里诉苦自己在行宫里过得如何悲惨,皇帝如何不孝不让她回京城,苛待她这个没了丈夫又死了亲生儿子的老婆子,言辞悲切,令闻者心酸。
这次杜党谋逆,说到底和刘太后无关,甚至严格意义上来说,她其实还算是讨伐逆党的正义一方,所以那些老臣接到刘太后的手信后,虽然不是刘太后的党羽,但也想起高宗和敬宗在世时对他们的好,那他们又怎么能对高宗的遗孀、敬宗的寡母置之不理呢?
于是纷纷上书给皇帝帮刘太后说好话,让沈映接刘太后回京。
虽然刘太后身后已经没什么势力,不足为惧,但她还是当朝太后,是沈映名义上的母亲,一个“孝”字就大过天,沈映就算身为皇帝也不得不对她忍让三分,可要是真让刘太后回京了,那想都不用想,她肯定不会让沈映有一天舒服日子过,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和沈映作对。
就比如现在,她不就已经开始打感情牌,引得朝中那些老臣偏向她了吗?
沈映心里是一万个不想让刘太后回京,尤其现在京中的局势还没有彻底稳定下来。
但要是刘太后在行宫里真有个好歹,他怕是会被那些御史言官给批判死,没办法,人言可畏,然而就在沈映打算让人把刘太后接回来的时候,那几个上书帮刘太后求情的老臣家里,子孙陆续都因犯了事被锦衣卫给抓进了诏狱里。
犯事的原因各异,有在朝为官还敢狎妓宿娼的,有霸占良家妇女的,还有鱼肉百姓的等等。
这些老臣做了几十年官,多年苦心经营才积攒起来一份偌大家业,但这大家大业的自然不可能每一份都是干干净净的。
没人查还好,但若是碰上一两个不肖子孙,落了把柄在人手上,被追究起来也只能自认倒霉。
虽说是他们自己确实犯了事活该下狱,但这次抓人的是锦衣卫,被抓走的还都是那几个帮刘太后说话的老臣家里的子孙,百官们都是聪明人,一下就看出来了是怎么回事。
显然就是皇帝并不想让刘太后回京,那些帮刘太后求情的大臣,触了皇帝的逆鳞,被皇帝“公报私仇”了。
锦衣卫这种专门搜集情报的特务机构,京中哪家高门大户的阴私他们不知道,如今锦衣卫由临阳侯顾悯一人掌管,而顾悯是皇帝的亲信,皇帝要是看不惯哪个大臣,明面上不会对你怎么样,暗地里却可以命锦衣卫搜集你家的罪证,借题发挥。
官场就是一个大染缸,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是出淤泥而不染,完全清清白白,有了那几个老臣的前车之鉴,从此,朝野上下嘴巴紧闭,再也没有谁敢帮刘太后求情。
时至九月中,正是菊花盛开的好时节,宫中花房的花匠将今年新培植出的各色名贵品种的菊花送到临阳侯府供皇帝赏玩。
有黑里透红、花色如墨的墨菊,有花色微绿,仙气十足的绿云,有色彩艳丽,花型似芍药的红衣绿裳等等。
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为了衬托自己品性高洁,是以历代皇帝都喜欢在菊花盛开之时举办赏菊大会,邀群臣共赏这一番寂寥秋日里难得一见的姹紫嫣红,同饮菊花酒,共吟菊花诗,当然,还有数秋日最为肥美的螃蟹也少不了。
今年由于杜党叛乱令许多官员百姓家都蒙受了巨大损失,而且也不在皇宫,所以赏菊大会也不适合大操大办。
沈映只是让内官监给在京每个四品以上的官员家里送了一盆菊花,权当是与百官共赏秋色,当然,品级越高送的菊花的品种也越名贵,有些重臣家里还得到了两盆以显恩宠。
沈映又挑了几盆品种最罕见的菊花命人快马加鞭送去玉龙山行宫供太后赏玩,来表一表他这个做人子的孝心,在这个格外看重孝道的时代,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
不过沈映听说刘太后并不领他的这份情,他送去的菊花都被她摔了个稀巴烂,又命送菊花的太监回来带话给他,说她要立刻回京,若是沈映敢不让她回京,她就从即日起绝食,好叫天下人都知道他这个皇帝是个忘恩负义,逼死嫡母的不孝子!
昔日权柄在握的刘太后如今被困在行宫里,羽翼尽折,也只能用寻常女子一哭二闹三上吊这种不入流的手段来逼迫沈映就范。
除了以绝食相逼,刘太后又给几个德高望重的老臣写信,在信里诉苦自己在行宫里过得如何悲惨,皇帝如何不孝不让她回京城,苛待她这个没了丈夫又死了亲生儿子的老婆子,言辞悲切,令闻者心酸。
这次杜党谋逆,说到底和刘太后无关,甚至严格意义上来说,她其实还算是讨伐逆党的正义一方,所以那些老臣接到刘太后的手信后,虽然不是刘太后的党羽,但也想起高宗和敬宗在世时对他们的好,那他们又怎么能对高宗的遗孀、敬宗的寡母置之不理呢?
于是纷纷上书给皇帝帮刘太后说好话,让沈映接刘太后回京。
虽然刘太后身后已经没什么势力,不足为惧,但她还是当朝太后,是沈映名义上的母亲,一个“孝”字就大过天,沈映就算身为皇帝也不得不对她忍让三分,可要是真让刘太后回京了,那想都不用想,她肯定不会让沈映有一天舒服日子过,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和沈映作对。
就比如现在,她不就已经开始打感情牌,引得朝中那些老臣偏向她了吗?
沈映心里是一万个不想让刘太后回京,尤其现在京中的局势还没有彻底稳定下来。
但要是刘太后在行宫里真有个好歹,他怕是会被那些御史言官给批判死,没办法,人言可畏,然而就在沈映打算让人把刘太后接回来的时候,那几个上书帮刘太后求情的老臣家里,子孙陆续都因犯了事被锦衣卫给抓进了诏狱里。
犯事的原因各异,有在朝为官还敢狎妓宿娼的,有霸占良家妇女的,还有鱼肉百姓的等等。
这些老臣做了几十年官,多年苦心经营才积攒起来一份偌大家业,但这大家大业的自然不可能每一份都是干干净净的。
没人查还好,但若是碰上一两个不肖子孙,落了把柄在人手上,被追究起来也只能自认倒霉。
虽说是他们自己确实犯了事活该下狱,但这次抓人的是锦衣卫,被抓走的还都是那几个帮刘太后说话的老臣家里的子孙,百官们都是聪明人,一下就看出来了是怎么回事。
显然就是皇帝并不想让刘太后回京,那些帮刘太后求情的大臣,触了皇帝的逆鳞,被皇帝“公报私仇”了。
锦衣卫这种专门搜集情报的特务机构,京中哪家高门大户的阴私他们不知道,如今锦衣卫由临阳侯顾悯一人掌管,而顾悯是皇帝的亲信,皇帝要是看不惯哪个大臣,明面上不会对你怎么样,暗地里却可以命锦衣卫搜集你家的罪证,借题发挥。
官场就是一个大染缸,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是出淤泥而不染,完全清清白白,有了那几个老臣的前车之鉴,从此,朝野上下嘴巴紧闭,再也没有谁敢帮刘太后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