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 长庆坊(1/3)
“爹,这回你信了吧?我早就说过,这笔生意不会亏的。”一个穿着蓝色长衫的青年摇着折扇得意洋洋地说道。
坐在他对面的一个五十来岁男人瞪了他一眼,“这回只是你瞎猫碰到死老鼠而已,有什么好得意的。”
“这话我就不爱听了,什么叫瞎猫碰到死老鼠。如果不是笃定这两本书一定会大卖,我当初会拍着胸口保证吗?”
站在一边的管家笑着帮口道“老爷,这回少爷是真争气。一万五千多本书,短短半个月内就卖光了。这份眼光和魄力,跟老爷您年轻时候相比,可是不遑多让,果然是虎父无犬子。”
长庆坊的当家林庆元没好气地说“你再夸他的话,他尾巴都快翘上天了。”
蓝衣青年笑嘻嘻地说“爹,虽说我经验是不如您,但我眼光还是不错的。这两本《仙侠》,是我上次去京城探望姑妈的时候,表弟强烈推荐给我的,说好看得不行,是全京城最火的话本。我刚开始也是不以为然,觉得一个北方人写的东西,哪里比得上我们南边出的作品,不过是京城这边的人少见多怪而已。
可是等我真正看下去的时候,才对此书惊为天人。我看话本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奇妙玄幻的作品。不管是那种独特的文风,还是新奇的剧情,都是前所未见的。
我当时花了一天时间,什么也不干,甚至连饭也不想吃,就为了把这两本书看完。这才是真正的废寝忘食啊。我相信,这样的奇书,只要是喜欢看话本的人,都会被其深深吸引的。
这部《仙侠》是作者池非的第二部作品,他的第一部作品《梁祝》同样叫人惊艳不已。我虽然不太喜欢看才子佳人类的话本,但一本书写得好不好,还是分得出来的。
我也是从那里开始,产生了把这两部话本拿到我们长庆坊出售的想法。于是回家以后,我才敢拍着胸口保证这笔生意一定不会亏。这下让我说对了吧。”
“行了行了,这回算你运气好,少得意。”
林庆元任由儿子派人去京城批发这两部话本,最初的想法其实是让儿子碰碰壁,让他知道生意不是这么容易做而已。
反正不过几千两而已,就当是花钱买个教训,让他学学乖乖也好。毕竟年轻人要多吃点亏,才会长心眼,以后做事才知道小心谨慎的重要。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两部来自京城的话本竟然莫明其妙地火了,然后仅用半个月就卖完了,实在让他有些哭笑不得。
所谓事有反常必为妖,林庆元是个人精,知道一本书写得更好,也不可能毫无征兆地火成这样。因为口碑的积累是需要时间的,不是半个月时间就能堆得起来的。
想到这里,他问儿子,“你老实告诉我,你是不是在背后搞了什么小动作?不然这两部话本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火成这样。”
林长生有些得意地说“爹果然精明,一眼就看出事情不简单。其实嘛,我也没做什么,只是请了几个读书人帮忙推荐这两部话本而已。”
“那些眼高于顶的读书人肯这样做?”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读书人也并不是个个都有钱的,穷书生穷秀才大有人在。只要花点钱让他们在同窗当中适当地推荐一下,他们还是愿意的,反正又不是什么作奸犯科之事。”
“就算他们肯这样做,其他读书人就肯放下面子看话本?他们不是经常口口声声说话本是乱人心志之毒物,读书人不可翻看吗?”
“爹,你把读书人看得太高了。你真以为他们都是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吗?其实在他们当中,喜欢看话本的人大有人在,只是为了面子他们不会说出口而已。
还有,虽然都叫读书人,但实质上铁了心要走科举这条路的人还是少数。许多人连续几年都考不上童子试后,基本上就放弃走这条路了。这些人识字,有钱有闲的时候去买话本来看,也是很平常的事。
只要让这些人知道《梁祝》和《仙侠》这两部话本,再引起他们兴趣去看一下的话,我保证他们会把书买下来的。
坐在他对面的一个五十来岁男人瞪了他一眼,“这回只是你瞎猫碰到死老鼠而已,有什么好得意的。”
“这话我就不爱听了,什么叫瞎猫碰到死老鼠。如果不是笃定这两本书一定会大卖,我当初会拍着胸口保证吗?”
站在一边的管家笑着帮口道“老爷,这回少爷是真争气。一万五千多本书,短短半个月内就卖光了。这份眼光和魄力,跟老爷您年轻时候相比,可是不遑多让,果然是虎父无犬子。”
长庆坊的当家林庆元没好气地说“你再夸他的话,他尾巴都快翘上天了。”
蓝衣青年笑嘻嘻地说“爹,虽说我经验是不如您,但我眼光还是不错的。这两本《仙侠》,是我上次去京城探望姑妈的时候,表弟强烈推荐给我的,说好看得不行,是全京城最火的话本。我刚开始也是不以为然,觉得一个北方人写的东西,哪里比得上我们南边出的作品,不过是京城这边的人少见多怪而已。
可是等我真正看下去的时候,才对此书惊为天人。我看话本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奇妙玄幻的作品。不管是那种独特的文风,还是新奇的剧情,都是前所未见的。
我当时花了一天时间,什么也不干,甚至连饭也不想吃,就为了把这两本书看完。这才是真正的废寝忘食啊。我相信,这样的奇书,只要是喜欢看话本的人,都会被其深深吸引的。
这部《仙侠》是作者池非的第二部作品,他的第一部作品《梁祝》同样叫人惊艳不已。我虽然不太喜欢看才子佳人类的话本,但一本书写得好不好,还是分得出来的。
我也是从那里开始,产生了把这两部话本拿到我们长庆坊出售的想法。于是回家以后,我才敢拍着胸口保证这笔生意一定不会亏。这下让我说对了吧。”
“行了行了,这回算你运气好,少得意。”
林庆元任由儿子派人去京城批发这两部话本,最初的想法其实是让儿子碰碰壁,让他知道生意不是这么容易做而已。
反正不过几千两而已,就当是花钱买个教训,让他学学乖乖也好。毕竟年轻人要多吃点亏,才会长心眼,以后做事才知道小心谨慎的重要。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两部来自京城的话本竟然莫明其妙地火了,然后仅用半个月就卖完了,实在让他有些哭笑不得。
所谓事有反常必为妖,林庆元是个人精,知道一本书写得更好,也不可能毫无征兆地火成这样。因为口碑的积累是需要时间的,不是半个月时间就能堆得起来的。
想到这里,他问儿子,“你老实告诉我,你是不是在背后搞了什么小动作?不然这两部话本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火成这样。”
林长生有些得意地说“爹果然精明,一眼就看出事情不简单。其实嘛,我也没做什么,只是请了几个读书人帮忙推荐这两部话本而已。”
“那些眼高于顶的读书人肯这样做?”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读书人也并不是个个都有钱的,穷书生穷秀才大有人在。只要花点钱让他们在同窗当中适当地推荐一下,他们还是愿意的,反正又不是什么作奸犯科之事。”
“就算他们肯这样做,其他读书人就肯放下面子看话本?他们不是经常口口声声说话本是乱人心志之毒物,读书人不可翻看吗?”
“爹,你把读书人看得太高了。你真以为他们都是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吗?其实在他们当中,喜欢看话本的人大有人在,只是为了面子他们不会说出口而已。
还有,虽然都叫读书人,但实质上铁了心要走科举这条路的人还是少数。许多人连续几年都考不上童子试后,基本上就放弃走这条路了。这些人识字,有钱有闲的时候去买话本来看,也是很平常的事。
只要让这些人知道《梁祝》和《仙侠》这两部话本,再引起他们兴趣去看一下的话,我保证他们会把书买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