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我有点事?”因为前段时间受到对方多次冷遇,突然面对老吴的热情,方翰民显得很不习惯,他并没有坐下,而是站在原地怯生生地问:“吴工,请问你找我有什么事?”
老吴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这件事几句话说不清楚,你先坐下再说。”
方翰民懵懵懂懂地在老吴对面坐下来。
老吴把手里拿着的几张订在一起的稿子扬了扬,“这是你写的试验总结报告吧?”
“是的,有什么问题吗?”方翰民略显紧张地问。
“这报告我看过了,不仅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写的非常好,没想到你能写出这么好的试验总结报告!当然,令我更加没有想到的是,你不仅把试验做成功了,而且试验取得的成果令人难以置信!”老吴一激动,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了。
方翰民木讷地笑了一下,胡乱应付道:“吴工言重了,其实我也没想到,也许是碰巧了吧。”
“碰巧了?哪有这么巧的事!不过小方,你觉得试验结果可以在工业生产上应用吗?”
对待这个问题,方翰民变得严肃起来,“试验本身就是在工业生产装置中进行的,吴工觉得在工业生产中应用会有什么问题呢?”
老吴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有点不妥,连忙把话往回收,“是啊,你们的试验本来就在工业装置中进行,肯定可以直接应用于工业生产。不过我很好奇,按照一般的技术开发流程,任何项目都应该先在实验室做小试,然后进行中试及工业化试验,最后才能放在工业装置中生产,你那个试验,把前面的步骤全省略,一上来就在工业设备中进行,当时你是怎么考虑的?”
“当初怎么考虑的----”,方翰民伸手在头上挠了几下,这个问题可把他问住了,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
考虑什么呀!不就是扑热息痛原料药的生产工艺吗?方翰民在前世既是牛津大学制药科学博士,又是RGP公司新药创制中心项目主管,他对所有经典老药的各种生产工艺都非常熟悉。
当初本想建议直接在生产线上改变“酰化”岗位的工艺技术,只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想法完全颠覆了人们的认知,怕车间领导接受不了,才同意做一下试验,幸好老杨不懂技术开发流程,让方翰民在工业设备中开展试验,如果按照技术开发流程,按部就班地从实验室做起,方翰民不会接受这项任务。
看见方翰民难以启齿的样子,老吴更加不解,“怎么,难道这里面还有什么不便言说的秘密吗?”
“不不不,哪有什么秘密。当时我的想法是尽快拿出可用于工业生产的试验结果,便想省略前面的小试验和中试放大试验,结果在工业装置中还做成功了,算是歪打正着吧。”方翰民胡乱编了个理由。
老吴可不这么想,他认为试验成功了,方翰民怎么说都有理,要是试验不成功呢?你一个临时工,满嘴跑火车,竟敢在车间领导面前瞎忽悠,难道把技术革新当儿戏?除此之外,一旦试验不成功,试验用的设备和损失的原料算谁的?当然,真要出现那种情况,方翰民的临时工身份恐怕都难保。
方翰民的解释显然没能使老吴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但面对手里拿着的这份无懈可击的试验总结报告,还有那实实在在的试验结果,老吴起码在表面上要对方翰民表现出一定的客气和应有的尊重。
站在一旁的班长赵师傅基本听不懂老吴和方翰民谈论的话题,但他从老吴对方翰民的态度上,大致悟出了车间主任老杨不让方翰民回原岗位的原因了。
虽然老吴的好奇被方翰民用歪打正着给搪塞过去了,但他还是想知道这个入厂才一年多的临时工,是从哪里获得这些工艺技术知识的?这次没有收获,那就经常找机会跟方翰民接触,老吴认为自己有的是时间。
隔了一天,老吴又来到赵师傅的简易办公室,今天这里多了一把椅子,不知老赵从哪里捡来这么个物件,虽然显得破旧,用铁丝捆绑加固后,倒也还能坐人。
见方翰民无动于衷,老赵主动把座位让了出来,自己坐到那把旧椅子上,“吴工,你坐我这里吧。”
老吴也不客气,一屁股坐到方翰民对面。
方翰民跟老吴点了一下头,算是打招呼了,然后继续阅读面前的一本书。
老吴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这件事几句话说不清楚,你先坐下再说。”
方翰民懵懵懂懂地在老吴对面坐下来。
老吴把手里拿着的几张订在一起的稿子扬了扬,“这是你写的试验总结报告吧?”
“是的,有什么问题吗?”方翰民略显紧张地问。
“这报告我看过了,不仅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写的非常好,没想到你能写出这么好的试验总结报告!当然,令我更加没有想到的是,你不仅把试验做成功了,而且试验取得的成果令人难以置信!”老吴一激动,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了。
方翰民木讷地笑了一下,胡乱应付道:“吴工言重了,其实我也没想到,也许是碰巧了吧。”
“碰巧了?哪有这么巧的事!不过小方,你觉得试验结果可以在工业生产上应用吗?”
对待这个问题,方翰民变得严肃起来,“试验本身就是在工业生产装置中进行的,吴工觉得在工业生产中应用会有什么问题呢?”
老吴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有点不妥,连忙把话往回收,“是啊,你们的试验本来就在工业装置中进行,肯定可以直接应用于工业生产。不过我很好奇,按照一般的技术开发流程,任何项目都应该先在实验室做小试,然后进行中试及工业化试验,最后才能放在工业装置中生产,你那个试验,把前面的步骤全省略,一上来就在工业设备中进行,当时你是怎么考虑的?”
“当初怎么考虑的----”,方翰民伸手在头上挠了几下,这个问题可把他问住了,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
考虑什么呀!不就是扑热息痛原料药的生产工艺吗?方翰民在前世既是牛津大学制药科学博士,又是RGP公司新药创制中心项目主管,他对所有经典老药的各种生产工艺都非常熟悉。
当初本想建议直接在生产线上改变“酰化”岗位的工艺技术,只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想法完全颠覆了人们的认知,怕车间领导接受不了,才同意做一下试验,幸好老杨不懂技术开发流程,让方翰民在工业设备中开展试验,如果按照技术开发流程,按部就班地从实验室做起,方翰民不会接受这项任务。
看见方翰民难以启齿的样子,老吴更加不解,“怎么,难道这里面还有什么不便言说的秘密吗?”
“不不不,哪有什么秘密。当时我的想法是尽快拿出可用于工业生产的试验结果,便想省略前面的小试验和中试放大试验,结果在工业装置中还做成功了,算是歪打正着吧。”方翰民胡乱编了个理由。
老吴可不这么想,他认为试验成功了,方翰民怎么说都有理,要是试验不成功呢?你一个临时工,满嘴跑火车,竟敢在车间领导面前瞎忽悠,难道把技术革新当儿戏?除此之外,一旦试验不成功,试验用的设备和损失的原料算谁的?当然,真要出现那种情况,方翰民的临时工身份恐怕都难保。
方翰民的解释显然没能使老吴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但面对手里拿着的这份无懈可击的试验总结报告,还有那实实在在的试验结果,老吴起码在表面上要对方翰民表现出一定的客气和应有的尊重。
站在一旁的班长赵师傅基本听不懂老吴和方翰民谈论的话题,但他从老吴对方翰民的态度上,大致悟出了车间主任老杨不让方翰民回原岗位的原因了。
虽然老吴的好奇被方翰民用歪打正着给搪塞过去了,但他还是想知道这个入厂才一年多的临时工,是从哪里获得这些工艺技术知识的?这次没有收获,那就经常找机会跟方翰民接触,老吴认为自己有的是时间。
隔了一天,老吴又来到赵师傅的简易办公室,今天这里多了一把椅子,不知老赵从哪里捡来这么个物件,虽然显得破旧,用铁丝捆绑加固后,倒也还能坐人。
见方翰民无动于衷,老赵主动把座位让了出来,自己坐到那把旧椅子上,“吴工,你坐我这里吧。”
老吴也不客气,一屁股坐到方翰民对面。
方翰民跟老吴点了一下头,算是打招呼了,然后继续阅读面前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