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薛这番话虽有见风使舵的嫌疑,方翰民的工作态度却是一点不假,技术科那些老职工不明白方翰民为什么要表现的如此积极,有人怀疑他的动机,“这位年轻人想当劳模吧?”有人不以为然,“三分钟热情,别看他现在表现积极,用不了多长时间,说不定比咱们还消极呢。”
同事们背后的议论,方翰民自己也听到了一些,跟他同一间办公室的老商也多次提醒他,“小方,这项工作你一年半载完成就很好了,何必这么着急?”
对于商志远的提醒,方翰民报以感激的微笑,也许人家是一番好心,至于那些怀疑他有不纯动机的议论,他一概置之脑后,一帮俗人,只是多读了几天书,也配谈动机?
对方翰民这种忘我的工作态度,薛科长看在眼里,他不动声色,直到他看了方翰民送来的调查报告,才感觉到这个年轻人不简单,根本不像既无学历又无资历的临时工。
现在亲自听到袁厂长对方翰民的肯定,因为方翰民是技术科的职员,即使言不由衷,老薛也要对这位下属赞赏几句。
袁厂长点了点头,“当初给方翰民调岗位,我还犹豫应该把他放到什么地方,现在看来,让他到技术科是最合适的。”
“是啊,以前只知道方翰民懂技术,没想到他的综合能力也这么强,很适合在技术科工作。”老夏附和道。
“幸好我把方翰民调到技术科,否则,你们技术科的这项工作计划,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完成呢,薛科长,你说是不是?”最终,袁厂长还是不忘对老薛敲打几句。
“是是是,方翰民同志来到技术科,确实对科里的工作有所促进。”老薛连忙承认。
“岂止有所促进!我估计没有引发一场地震,也有一场暴风雨吧?”难道老袁在技术科安插耳目了?他对技术科的事情怎么知道的如此清楚?
薛科长显得有点尴尬,“这......,科里的老同志在工作上是有些惰性,但大多数同志都是好的。”
袁厂长摆了摆手,“好啦,今天不讨论这个话题了。把你们两位找来,主要是为了另外一件事,你们一定也看见了,方翰民的报告中,他在附件里谈了对全厂几项主要工艺技术的分析与建议,我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这是老袁给全厂技术主管部门两位主要领导出的题目,他想知道老夏和老薛是否思考过红星制药厂的未来。
总工程师老夏想了想,“附件中,方翰民对一车间磺胺类药物的生产工艺进行了评述,我基本同意他的观点,因为红星制药厂是以生产磺胺类药物起家的,经历一二十年后,一车间的工艺技术确实有点落后了。但二车间的工艺技术大多是方翰民提出的技术方案,有些甚至就是他本人亲手搞起来的,我对他的这部分评述持保留态度。”
“附件的评述部分高屋建瓴,显示了方翰民的水平,但他的某些建议,我认为不太切合实际,有点空中楼阁的意味。”薛科长直言道。
“你能说的具体一点吗?比如,哪方面不切合实际?”老袁对此显示出了特别的兴趣。
“正如夏总所言,二车间的工艺技术大多是方翰民提供的方案,他现在提出这样的建议,不是自己否定自己吗?另外,他在建议中提到,加氢还原法是生产对乙酰氨基酚的发展趋势,我认为加氢工艺不可能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
能说出这番见解,起码说明老夏和老薛不仅认真看过方翰民的报告,也进行过一番思考,但他们的部分观点,老袁不能苟同,“好吧,今天就谈到这里,关于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哪天召集有关人员开个专题会,专门讨论这件事。”......
完成了薛科长交给他的摸底调查任务后,方翰民终于有了闲暇,但手头没活干,他反而觉得不自在,这种上班时间看报喝茶的状态,让方翰民很不适应,他主动要求薛科长给他分派新工作。
因为方翰民刚完成了一件其他人需要一年半载才能完成的重要任务,袁厂长又对他赞赏有加,老薛对方翰民自然有了几分尊重,在考虑给他分派新的任务时,也就多了几分顾虑。
就在这时,厂办通知薛科长去小会议室开会,并特别强调让他带着方翰民一同与会。
当老薛跟方翰民推门进入小会议室的时候,见袁厂长、王副厂长和夏总已经在各自座位上等候。
两人落座后,袁厂长开门见山地说:“今天召集有关人员开会,主要是想就红星制药厂现有产品工艺技术发展趋势进行讨论,大家不要小看这件事,这关系到全厂生存发展的大计,现在有必要重视起来。”
同事们背后的议论,方翰民自己也听到了一些,跟他同一间办公室的老商也多次提醒他,“小方,这项工作你一年半载完成就很好了,何必这么着急?”
对于商志远的提醒,方翰民报以感激的微笑,也许人家是一番好心,至于那些怀疑他有不纯动机的议论,他一概置之脑后,一帮俗人,只是多读了几天书,也配谈动机?
对方翰民这种忘我的工作态度,薛科长看在眼里,他不动声色,直到他看了方翰民送来的调查报告,才感觉到这个年轻人不简单,根本不像既无学历又无资历的临时工。
现在亲自听到袁厂长对方翰民的肯定,因为方翰民是技术科的职员,即使言不由衷,老薛也要对这位下属赞赏几句。
袁厂长点了点头,“当初给方翰民调岗位,我还犹豫应该把他放到什么地方,现在看来,让他到技术科是最合适的。”
“是啊,以前只知道方翰民懂技术,没想到他的综合能力也这么强,很适合在技术科工作。”老夏附和道。
“幸好我把方翰民调到技术科,否则,你们技术科的这项工作计划,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完成呢,薛科长,你说是不是?”最终,袁厂长还是不忘对老薛敲打几句。
“是是是,方翰民同志来到技术科,确实对科里的工作有所促进。”老薛连忙承认。
“岂止有所促进!我估计没有引发一场地震,也有一场暴风雨吧?”难道老袁在技术科安插耳目了?他对技术科的事情怎么知道的如此清楚?
薛科长显得有点尴尬,“这......,科里的老同志在工作上是有些惰性,但大多数同志都是好的。”
袁厂长摆了摆手,“好啦,今天不讨论这个话题了。把你们两位找来,主要是为了另外一件事,你们一定也看见了,方翰民的报告中,他在附件里谈了对全厂几项主要工艺技术的分析与建议,我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这是老袁给全厂技术主管部门两位主要领导出的题目,他想知道老夏和老薛是否思考过红星制药厂的未来。
总工程师老夏想了想,“附件中,方翰民对一车间磺胺类药物的生产工艺进行了评述,我基本同意他的观点,因为红星制药厂是以生产磺胺类药物起家的,经历一二十年后,一车间的工艺技术确实有点落后了。但二车间的工艺技术大多是方翰民提出的技术方案,有些甚至就是他本人亲手搞起来的,我对他的这部分评述持保留态度。”
“附件的评述部分高屋建瓴,显示了方翰民的水平,但他的某些建议,我认为不太切合实际,有点空中楼阁的意味。”薛科长直言道。
“你能说的具体一点吗?比如,哪方面不切合实际?”老袁对此显示出了特别的兴趣。
“正如夏总所言,二车间的工艺技术大多是方翰民提供的方案,他现在提出这样的建议,不是自己否定自己吗?另外,他在建议中提到,加氢还原法是生产对乙酰氨基酚的发展趋势,我认为加氢工艺不可能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
能说出这番见解,起码说明老夏和老薛不仅认真看过方翰民的报告,也进行过一番思考,但他们的部分观点,老袁不能苟同,“好吧,今天就谈到这里,关于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哪天召集有关人员开个专题会,专门讨论这件事。”......
完成了薛科长交给他的摸底调查任务后,方翰民终于有了闲暇,但手头没活干,他反而觉得不自在,这种上班时间看报喝茶的状态,让方翰民很不适应,他主动要求薛科长给他分派新工作。
因为方翰民刚完成了一件其他人需要一年半载才能完成的重要任务,袁厂长又对他赞赏有加,老薛对方翰民自然有了几分尊重,在考虑给他分派新的任务时,也就多了几分顾虑。
就在这时,厂办通知薛科长去小会议室开会,并特别强调让他带着方翰民一同与会。
当老薛跟方翰民推门进入小会议室的时候,见袁厂长、王副厂长和夏总已经在各自座位上等候。
两人落座后,袁厂长开门见山地说:“今天召集有关人员开会,主要是想就红星制药厂现有产品工艺技术发展趋势进行讨论,大家不要小看这件事,这关系到全厂生存发展的大计,现在有必要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