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看多少次,厉慕沉的脸总让陆笙觉得赏心悦目。

    棱角分明的脸庞和英挺的五官,还有薄唇与性感的喉结,都长在了她的审美点上。“忙完了,”厉慕沉低头,似乎在见到少女的那一刻,眉眼间的疲惫就一扫而空。

    一如往常抬手将少女的头发拢到耳后,声音低沉又有磁性,“你呢,论文的参考文献完善好了吗?”

    “嗯,已经差不多了,”陆笙看了眼电脑屏幕,“明天我就能给期刊方,大概一月份他们就能把定稿发表出来。”

    在家休养的这两个多月,陆笙虽然没去上学,但其实也并没有闲着。

    两个月前的时候,彭院士——也就是华夏生物制药研究院的那位彭鸿远院士,给她打来了电话。

    之前彭院士一直都不知道蓝星的真实身份,一心以为蓝星是当今科研界某位经验丰富、年过半百的大拿,所以也不方便对蓝星的决定多说什么。既然大佬想要低调,他也不能在邮件里追着屁股问,求人家把论文发表出来。

    但自从那天知道陆笙就是蓝星之后,彭院士就一直在劝陆笙,希望她如果有时间的话,能把那篇她三年前发给他的肢端肥大症论文,结合近三年领域内新出来的研究成果,重新整合再写一遍。

    早在三年前看到陆笙那篇论文的时候,彭鸿远就觉得惊为天人。

    现在的硕士生博士生做研究,都要在综述中提及自己的研究意义。

    每每彭鸿远看到自己手下带的学生,在研究意义那一栏里写下什么[弥补了学界领域内在此方面的空白],彭鸿远总是会把人揪出来痛骂一顿。

    你一个硕士博士才做了几年研究,做的研究是有多么创新性的成果,就敢这样写自己的研究意义?哪怕是他彭鸿远自己,都不敢这样吹嘘自己的论文。

    当前科研界的现状就是,数理化农林医、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领域,真正空白没人研究的问题是比较少的。

    如果一个问题没有相关研究成果,要么是这个问题不值得研究,要么是这个问题,当前学者们的水平还不足以研究出什么开创性成果。

    比如在肢端肥大症特效药的这个医学领域,在彭鸿远看到蓝星的论文之前,根本就没有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参考。

    他只能靠自己不断地尝试、试验和摸索,然后一次又一次失败,陷入瓶颈中走不出来,每天都很焦虑。

    而蓝星,或者说陆笙的这篇论文,直接对之前业内大佬都没有头绪没能解决的问题,给出了完美的标准答案。毫不夸张地说,她一个人直接将研究肢端肥大症特效药的进程,从原本多年来原地踏步的5%,推进到了80%。

    这样的研究成果,不仅是开创性的,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极大贡献。

    不说别的,不管是谁,只要能写出这篇论文发表出来,哪怕压根就不是什么名校学生或者学界学者,拿着这篇论文就能直接进国家科学院就职。

    可偏偏,陆笙这篇论文压根就没打算发表。

    看到的人就只有彭鸿远自己。

    所以彭鸿远比陆笙还着急。

    毕竟这么有价值的论文只有发表出来,才是真正填补了领域内的空白,能够为之后同领域的学者们做研究提供很大的帮助,让他们避免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