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决定战略转移离开蒲阪时就定下的。
常仪子不仅博闻广记,更见多识广,为奴隶军选了诏国做为未来的安家之地。
诏国是小国,但这是一个地缘优势很好的小国。
诏国位于澜州北部的一处河谷平原,只有两条与外界连通的通道,一东一西,只要守住了这两条通道,诏国便可高枕无忧——前提是不被大国盯上,不然再易守难攻的要塞也禁不住人命堆。
诏国的邻居们全是二三流的国,这些国中并非没有祖上曾阔过的,但如今是什么时代?一个国的地位完全看国君,国君是明君,自然强大,而继任者若是中人之姿,再强的大国也终将退出一流的位阶,甚至灭国。
注意,这还只是中人之姿的继承者,若换个昏君....这几十年倒是好点,王权重新强盛,诸侯征伐仍是常事,但灭国的频率总算是下降了。
澜州最典
<ter>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ter>型的例子便是扶风侯,年轻时灭国十七,后来王权重新强盛起来,她投入了改革派的阵营,这才从灭国变成了服国。
诏国的邻居们显然没有代代明君的优秀遗传,因而只是阔过,如今都是二三流小国。
扶风侯?
扶风侯是澜南方伯,诏国在澜北,盗趾虽有鸿鹄之志,扶风侯的扩张欲望也是诸侯中少见的强大。
真的强大,她不仅有心,还有行动力,被她给灭了的十七个国家最有发言权。盗趾之乱是很好的扩张借口,但一来盗趾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思想对于王侯贵族而言是岂有此理的事,再加上澜北与澜南的距离在那摆着,正常情况扶风侯不会想沾这个麻烦。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扶风侯认可后者却永远都不可能认可前者,她能成为国君就是因为血统,自然不会想让这种思想输入自己的国破坏自己国君之位的法理性。
扶风侯太远,而比较近的大国有三个,一个是东边的高辛国,也是九王族之一。根据常仪的计算,高辛国国土一半在澜州一半在扬州,而扬州多平原,比澜州这多山多水的地方更适宜耕作,因而高辛国近百年来的发展方向都是扬州。哪怕改主意了,高辛国与诏国最近的直线距离也超过了一千五百里。
第二个也是第二近的,黎国,位于澜州中部偏东,紧挨着幽泽,与巫谢殿的关系很好,世代联姻不说,每代都有不少公族孩童被送入巫谢殿为巫。不过一个当上巫谢的都没有,玉宫再心大再自信也不可能让一个大国的公族成为十巫之一。本来就已经被诸侯公族给渗透得头疼,高层再让诸侯的血亲担任,巫宗到底是巫女的巫宗还是诸侯的巫宗?
第三个是最近的,季连国,最近五代季连侯都是澜州牧,季连国也是澜州疆域最辽阔的国家,从第一任澜州牧到第四任澜州牧在位前期,林林总总灭了百余国。九州牧里最嚣张的莫过于季连国了,大抵也是如此,在扶风侯强势崛起后惨遭扶风侯与蒲阪的联手针对,第四任澜州牧便被扶风侯与王给逼得心力交瘁而亡。
虽如此,季连国却也不是完全不能对付。
现任澜州牧,与其父完全不能比,经过百年的扩张,季连国内的政治生态也发展得相当之恶劣,恶劣到前任澜州牧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能顺利继位,不得不在死的时候拉着自己七个兄弟姐妹及侄子侄女们一起走,再加上周遭虎狼环伺,常仪不认为这盆温室里的花能奈何得了盗趾。
同样是政治生态恶劣,扶风侯继位时还是主少国疑的局面,她老娘可没在死的时候为女儿铺任何路,扶风侯完全是自己解决内部问题的。
澜州牧继位时已是而立之年,却还要靠老子铺路,差距可见一斑。
再往南还有诸多二三流国家,澜州的地理就是这样,一流大国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培育出来的,必须有稠密的人口,以及诸多小国尸骸。
常仪子不仅博闻广记,更见多识广,为奴隶军选了诏国做为未来的安家之地。
诏国是小国,但这是一个地缘优势很好的小国。
诏国位于澜州北部的一处河谷平原,只有两条与外界连通的通道,一东一西,只要守住了这两条通道,诏国便可高枕无忧——前提是不被大国盯上,不然再易守难攻的要塞也禁不住人命堆。
诏国的邻居们全是二三流的国,这些国中并非没有祖上曾阔过的,但如今是什么时代?一个国的地位完全看国君,国君是明君,自然强大,而继任者若是中人之姿,再强的大国也终将退出一流的位阶,甚至灭国。
注意,这还只是中人之姿的继承者,若换个昏君....这几十年倒是好点,王权重新强盛,诸侯征伐仍是常事,但灭国的频率总算是下降了。
澜州最典
<ter>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ter>型的例子便是扶风侯,年轻时灭国十七,后来王权重新强盛起来,她投入了改革派的阵营,这才从灭国变成了服国。
诏国的邻居们显然没有代代明君的优秀遗传,因而只是阔过,如今都是二三流小国。
扶风侯?
扶风侯是澜南方伯,诏国在澜北,盗趾虽有鸿鹄之志,扶风侯的扩张欲望也是诸侯中少见的强大。
真的强大,她不仅有心,还有行动力,被她给灭了的十七个国家最有发言权。盗趾之乱是很好的扩张借口,但一来盗趾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思想对于王侯贵族而言是岂有此理的事,再加上澜北与澜南的距离在那摆着,正常情况扶风侯不会想沾这个麻烦。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扶风侯认可后者却永远都不可能认可前者,她能成为国君就是因为血统,自然不会想让这种思想输入自己的国破坏自己国君之位的法理性。
扶风侯太远,而比较近的大国有三个,一个是东边的高辛国,也是九王族之一。根据常仪的计算,高辛国国土一半在澜州一半在扬州,而扬州多平原,比澜州这多山多水的地方更适宜耕作,因而高辛国近百年来的发展方向都是扬州。哪怕改主意了,高辛国与诏国最近的直线距离也超过了一千五百里。
第二个也是第二近的,黎国,位于澜州中部偏东,紧挨着幽泽,与巫谢殿的关系很好,世代联姻不说,每代都有不少公族孩童被送入巫谢殿为巫。不过一个当上巫谢的都没有,玉宫再心大再自信也不可能让一个大国的公族成为十巫之一。本来就已经被诸侯公族给渗透得头疼,高层再让诸侯的血亲担任,巫宗到底是巫女的巫宗还是诸侯的巫宗?
第三个是最近的,季连国,最近五代季连侯都是澜州牧,季连国也是澜州疆域最辽阔的国家,从第一任澜州牧到第四任澜州牧在位前期,林林总总灭了百余国。九州牧里最嚣张的莫过于季连国了,大抵也是如此,在扶风侯强势崛起后惨遭扶风侯与蒲阪的联手针对,第四任澜州牧便被扶风侯与王给逼得心力交瘁而亡。
虽如此,季连国却也不是完全不能对付。
现任澜州牧,与其父完全不能比,经过百年的扩张,季连国内的政治生态也发展得相当之恶劣,恶劣到前任澜州牧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能顺利继位,不得不在死的时候拉着自己七个兄弟姐妹及侄子侄女们一起走,再加上周遭虎狼环伺,常仪不认为这盆温室里的花能奈何得了盗趾。
同样是政治生态恶劣,扶风侯继位时还是主少国疑的局面,她老娘可没在死的时候为女儿铺任何路,扶风侯完全是自己解决内部问题的。
澜州牧继位时已是而立之年,却还要靠老子铺路,差距可见一斑。
再往南还有诸多二三流国家,澜州的地理就是这样,一流大国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培育出来的,必须有稠密的人口,以及诸多小国尸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