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是些敲骨吸髓的恶鬼,纵然如今天下太平,也未见得根基就在他们的手里攥着。

    “皇爷爷,皇爷爷……”

    朱高炽小心翼翼地呼唤着朱元璋,他看到朱元璋只是看了卷首的几个字便愣住了。

    被皇孙儿一叫,朱元璋立马回过神来,接着端详问卷的内容,他要认真看看,

    皇孙儿交上来的,是一份怎样的解决之法。

    这一看不要紧,朱元璋整个人都呆立在原地,目光更是分秒不离手中的文卷,

    朱标可是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父皇有这般情形,他也认真的看着小侄儿提出的解决

    紧张地不停搓着双手,汗水几乎浸透了宽大的袍袖。

    为了增长见识,也为了让朱标对每一年的科举选拔情况更加了解,

    朱元璋每一年都会安排朱标去大量阅览科举考试的文章。

    那些能进京参加科举的,都已经是饱读了孔孟,心怀着治国理政的理想前来应试的读书人,

    面对科举场上的考题,他们能挥毫泼墨、高谈阔论。

    文思敏捷如朱标,也时常被这些考生们的文笔和犀利的观点震撼到。

    眼前,朱标和朱元璋看到的,不过寥寥数百字,根本谈不上什么文笔华丽,

    通篇都是发布的政令和如何推行到地方的解决之法。

    可朱高炽,一个十一岁的孩童,却凭借极其简练的语言,和异于常人的思维方式,

    将这篇写解决之法的政论文章表达的清楚明了,由浅入深,

    看起来简单直接,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决心却振聋发聩。

    朱标的心中有万千的疑问,更有万千的震惊,

    但他的身边还站着大明朝的皇帝,眼下的情形,若父皇不说话,

    他是无论如何都不敢说话的。

    终于,沉默良久,朱元璋终于开口,指着手中的文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