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土墙竣工,取土挖出的坑也就成了壕沟。

    “看懂了吗?”泰赤咬着牙问儿子。

    “看懂了,那木桩子是脊骨,柳筐是肋骨,泥土是血肉皮囊。”泰赤的儿子舔着嘴唇回答:“要想拆这墙,只能拖倒木桩。木桩一倒,墙也就跟着倒了。”

    “那木桩入地至少三步深,如何拖得倒?”泰赤瞪起眼睛。

    泰赤的儿子也瞪起眼睛,神情与父亲如出一辙:“一匹马拽不倒就用两匹,两匹马拽不倒就用四匹。”

    泰赤看着儿子的模样,苦叹了一声:“怕是两腿人盼着你我如此来呀。”

    ……

    筑墙的建材无非是泥土、木材和石头。

    以千秋万代计,最好使用石头,即石灰砂浆或是火山灰砂浆。

    但是温特斯并非要修教堂,他要修的是野战工事,速度才是关键。他的选择只剩下土和木头。

    木头筑墙最简便,原木一根紧挨着一根打进土里就是墙。

    然而这种方式需要数以十万计的木材,温特斯没有。他的选择只剩下土。

    泥土的问题在于不牢固,会发生滑动。

    如果只是单纯将土堆起来,土堆将自然形成一个坡度。所谓的“六尺墙角八尺壕,正墙要满七尺高”便是这个缘故。

    只是坡度如果太大,就失去了阻拦战马的意义。因此自古以来以土筑墙,最关键的技术在于“束土”。

    夯土是一个办法,可惜还是不够快。

    用羊皮囊和麻布袋盛土垒墙是最理想的方式,可惜温特斯既缺少羊皮囊,也缺少麻布袋。

    什么都没有,就只能因陋就简、因地制宜、有什么用什么。

    苦思之下,温特斯另辟蹊径,改进了沃邦中校在赤硫岛上修筑甬道的工程方式。

    赤硫岛甬道是“以笼束土”,温特斯则“以筐束土”。

    因为筐的结构强度不如笼子,而且难以像笼子那样整整齐齐堆叠。

    所以温特斯在筐结构的基础上,额外打入一根木桩作为“主心骨”。既是增加墙体的强度,同时也能将土筐牢牢固定住。

    这种强度的“墙”,抵挡炮击可能有些强人所难,但是拦住战马没有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