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你大哥还是半大小子呢,这么一说,家里大人也听呀?”郑晴琅插话道。

    “别看我大哥年纪轻,十岁上,就正经扛锄头了,如今种田那点事,比我老爹还精明。不过,主要是,家里也觉得日子太难过了,得变了变,就捡了家里最肥的那亩田,试着种粳稻。”

    “对,穷则变,变则通。”郑晴琅点头赞同道,就跟她家今年开始尝试种棉花一样。

    赵二荣接着说,“嘿,也是我家运气好,虽然那粳稻侍弄起来累人了点,但第一年的时候,一亩挣的钱比得上两亩粳稻,所以第二年,我家全部的地都改种粳稻了。如今,村里好些人学我家呢!”

    说到最后,他的嘴角比AK还难压,要是他有尾巴的话,此刻怕是高高翘起了。

    郑晴琅隐约听过谁提过一嘴“粳稻村”的事,这会儿被赵二荣勾起了记忆,说道,“哦,我想起来了,之前就听说过有个村子是种粳稻的,好像是叫光明村是吧?”

    “诶,对对对,我们村就是光明村!”赵二荣笑着答道,肩膀上背着的几十斤粳米都压不住他往上蹦一蹦。

    一路走着,一路聊着,一行四人很快就到达薛氏豆腐坊门口。

    “来来来,把粳米放下我看看,若是好的,我全都要。”

    郑晴琅招呼着他们往里头坐,薛晓春也很乖觉,很快去里头端来两杯糖水。

    沉默了许久的赵大荣这才开口,问道,“大娘,您不是说住在下坝村吗?这豆腐坊是……”

    “哦,我家确实是下坝村的,以前在各个村里叫卖豆腐,如今挣了点,就收拾到这边开店了。”郑晴琅简单解释道。

    “哦,前一两个月,村里突然来了一个大汉挑担叫卖豆腐,听人说是下坝村的,原来是你家呀?”赵大荣恍然道。

    “我说呢,前头还经常见着,后面就突然不来了,原来是搬到镇上来了。有一回,我家也买了你家的豆腐,吃着倒觉得比从旁人家买的的香些。”

    赵二荣颇有些“遇故知”的兴奋,从旁插话道。

    郑晴琅很喜欢这个嘴甜的小子,乐呵呵道,“那等下拿点豆腐回家去,就当大娘送你了。”

    赵二荣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耍活宝似得作了个揖,道,“不敢让大娘破费,心领了。”

    郑晴琅也不强求,打开他们的麻袋,抓起一把粳米看成色,粒粒分明饱满,上手很干燥,又嗅了嗅味道,没有仓库放久的陈腐味,反倒有一股阳光的味道。

    “这是去年秋天收的粳米,晒足了时间才收起来的,每隔一段时间还会拿出来翻晒,没有受潮霉变,保存得很好的。”赵大荣介绍道。

    “这两袋我都要了,多少钱?”郑晴琅将手上的粳米放回袋子,直截了当道。

    赵大荣心下一喜,试探性得问道,“粮铺卖十二文一斤的,因你要的量多,算你十文一斤怎样?”

    郑晴琅晓得这两袋粮食若是直接拿去粮铺卖,肯定卖不到十文这个价格。但是,她去粮铺买,也照样买不到这个价格。所以,并没有还价,很利索得点头同意了。

    赵大荣见她那么痛快,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挠了一下脑袋瓜子,说道,“要不还是八文吧,这个去年粮铺给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