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主党派的产生

    中国民主党派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民族资产阶级市场,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是民主党派产生的社会基础。

    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巨大压力,又受到国内封建势力的严重摧残,同时由于自身的弱点,他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政治上具有两面性,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具有反帝爱国,反封建的要求,具有革命性,另一方面又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具有动摇性和妥协性。于是小资产阶级是人口仅次于农民的一个广大的人群包括了许多阶层,构成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整个阶梯。城市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有效强的革命性,同时也有较大的散漫性,又经常处于资产阶级的影响之下,因此不可能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中国各民主党派产生发展的重要契机是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运动和以后的抗日救国运动,以及抗战胜利以后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斗争。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是由黄炎培,胡杰文,章乃器等发起组建的代表我国民族工商界及其知识分子利益的一个民主党派。

    1945年12月16日,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大会在重庆白象街实业大厦召开,选举中央理事,监事会,中央理事监事联席会议为民建的最高权力机构。

    民建的政治纲领提出,必须在和平中完成建设,已恢复元气,增强国力,在统一中实行自治,以安定秩序,发挥名利而和平统一,均在民主政治之中,只有通过这些手段才能建立一个最高理想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

    在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各民主党派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个民主党派,主要反映和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利益,但他们不是单一阶级的政党而是具有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不仅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还包括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和爱国华侨,不仅包括从国民党统治集团中分裂出来的反对派,包括一部分带有民族色彩的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不仅有革命的知识分子,还有少数共产党员,因此,民主党派内部有进步,中间,落后的政治分野不是也不可能是清一色的。

    第二,民主党派最初的政治纲领具有两面性,而以进步性,民主性,为主导方面。各民主党派的纲领,一般来说,既有新民主主义因素,也有旧民主主义因素,他们主张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张团结抗日,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要求实现政治民主,尊重人民的基本自由,同时,一些政党最初的政治纲领也带有某些资产阶级民主的色彩,希望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第三,民主党派从成立起来就和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经历了由初期的一共反将,中期的完全支持中共到最后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过程。由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民主党派所要从事的民主斗争,在根本利益上的意志,因此,民主党派从成立那天起,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斗争,而国民党对民主党派的打击破害,则加速了民主党派与中共合作的进程。

    二、民主党派的历史路程

    1、从爱国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

    作为民主党派社会基础的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他们的知识分子,由于深受爱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势力的压迫和剥削,一般都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要求。由于自身的弱点,也由于历史条件的界限,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不可能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他们要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势力的束缚,就必须向代表中国先进力量的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寻求支持与合作。

    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的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后深刻认识到,在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极为艰巨,任何一个革命阶级,即政党都不可能单独完成任务,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革命阶层和阶级组成革命的统一战线。

    在中国共产党争取联合民主党派方针的影响下,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革命斗争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关系。

    2、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3、共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合作的主要表现,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是各民主党派在这个时期表现的主要方面。

    第一,重庆国共谈判和政协会议期间,各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动派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共同努力。

    第二,在国民党当局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是民主党派中的大多数同共产党保持一致,拒绝参加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反对国民党炮制的宪法。

    第三,民主党派的许多成员积极参加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有民盟李公朴,闻一多,杜斌丞等为此被国民党暗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