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组和场记,都是马可带来的,全程参与了分镜头剧本,对细节一清二楚。

    选场地的时候,马可要求完全按照剧本的描述去选,主要是这些场地很简单,很容易找到,本就是非常接地气的生活剧。

    这样的拍法,马可只需要演一遍,后期剪辑师不沙雕的话,就能参照分镜头剧本,剪出马可想要的效果。

    根本没有多余的镜头嘛,不需要剪辑师再搞什么创造,也剪不出第二个版本。

    马可站在窗外,看着里面的儿子,忧心却无奈。

    如果他有钱,可以送孩子去更好的幼儿园,哪个父母不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呢。

    他身后的2号摄影机推过来,从窗外拍了坐在里面低头看书的吴一凡。

    “咔,第1场最后一个镜头,升降架准备好。”

    马可提着笨重的箱子,转身走出小巷,从近景到远景,镜头慢慢往上升,在铁架上慢慢出现在四个繁体字:恭喜发财。

    原戏不是这样的,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中文店名。

    但用这四个字,算是一种心酸的幽默吧,至少华人看得懂恭喜发财四个字是什么意思,老外看不懂也没关系。

    以这场父子戏开头,每个做父母的都深有体会,这部戏本就是献给国内下岗职工的,很多人此刻的境地,跟男主差不多。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国人心中头等大事,都指望下一代靠读书摆脱贫穷,过上更好的生活。

    别说大学,从小学到高**计12年,年年都要钱吧。

    没有钱不是上什么学校的问题,而是一辈子只能当苦力,世世代代继续贫穷下去,没有希望。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那父母只能苦自己,不然还能指望谁,这种辛酸无处诉说。

    拍完这场戏,马可让徐征带着第二台摄影机去取几个景,主要就是纽约的几个地标性建筑,以及拍拍上班族忙碌的镜头。

    马可则和副导演杰森拍下一场戏,走几百米就找到了一个公交站台。

    这场戏讲的是,男主提着仪器坐在公交车站等车,一个乞丐走过来,以为男主手中的设备是时光机。

    很多人看不懂这场戏的寓意,其实马可觉得非常重要,甚至把这部戏提升了一个档次。

    包括后面乞丐还心心念时光机,想要回到过去,为什么呢?

    这里涉及到一个生活态度问题,向前看还是向后看,或者用这部戏的主题来解释,那就是穷人心态和富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