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检察院正式立案,负责此次案件的监察部副部长孟庆国就按照中-纪委副书记崔勇的要求,主动与华盒委书记高明通了电话。

    检察院正式立案,这意味着周望南所犯之事已经由党纪上升到了国法,事情性质已经出现了质的变化,周望南十之有九都难逃法网,而且检察机关介入以后,则可以采用更多手段。

    但让局外人颇觉意外的是,周望南被立案起诉后,华盒并没有多少干部被牵扯进来,甚至是风暴中心华盒财政局,也仅仅是在周望南案发后相继有两名副局长及一位办公室主任被请到了纪委,但随后没过多久就出来了,然后就被调离了财政局,这事也就到此为止了。

    至于中间发生了什么,众说纷纭,不过比较有影响力的小道消息便(--屋.最快更新是,市委书记高明曾经亲赴燕京,跟被羁押在审讯室里的周望南见了一面,至于高明究竟跟周望南说了些什么,以至于周望南在之后的审讯中并没有牵扯到华盒里的任何一位官员,恐怕除了他俩就没其他人知道了,但此举无疑在此案的平息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事后的结果也证明了的确如此。

    总而言之,周望南虽然倒了,但在华海官场里只是一个个案,并没有像初始听到这个惊人消息时,局外人所猜测的那样,会形成一股风暴,最终演变成为震惊国内政坛的窝案,要案。

    而随后关于市委决定由华东县委书记廖大海出任新的财政局一把手的任命,更是跌碎了一地眼镜,尽管廖大海曾经是高明的嫡系,但只要稍微熟谙华海官场的资深人士不难看出,廖大衡个反骨仔早已经另透良主了。可就在这种情况下,市委居然还是通过了对廖大海的任命♀确实让人十分想不通。而廖大海到财政局上任之后的一系列表现。也没有出乎人们对其反骨的判断,这家伙三天两头就往市长办公室跑,俨然就是要向华海的干部们宣布他已经是陈扬线上的人了。

    官场上的变化向来都是很敏感的,通过这一系列的事件及人员调整。华海官场上空的气氛渐渐的发生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变化来,这点从近段时间跑市长办公室汇报工作的各委办局头头们的次数骤增便很能说明问题。

    原本。在华海官场里,毫无疑问是高明占据压倒性优势的,但现在。人们似乎渐渐开始意识到。刚来了没多久,甚至还没有把头衔上那个“代”字去掉的陈市长似乎已经隐隐有了要向高明叫板的实力了。

    陈扬并没有理会这些闲人们的,那些所谓的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的论调对他而言并不重要,他也从来不关心这些闲言碎语。

    事实上,他到华海来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他下一步迈上更大的台阶捞取足够的政治资本。

    这个所谓的资本里面。不仅包括他对于华衡个金融高地的控制,这是他身为团系核心所必须要承担的重要任务。要知道华海不仅仅是全国的金融龙头,它的影响力更多的还能辐射到苏浙地区,而这一块区域绝对是国内最富饶的地区,对于国内任何一个派系而言,无疑都是必争之地。而除此之外,他若想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则必须在华海取得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因此,高明虽然是他必须逾越的障碍,但他也认真的分析过,高明在华海的日子恐怕不会太长了,估计最多也就两三年时间♀同时也意味着,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如果不能在这段宝贵的时间内做出让世人惊叹的业绩,那么即便上面有人提携,那么由他来接替高明的位置也的确不是那么的有说服力。

    总之,一切都得靠他自己。

    而他花了一年时间,才总算是在华壕稳了脚跟,拔掉了几颗让他头疼的眼中钉,现在政府这一块,他也梳理得差不多了,是时候该放下斗争,专心干事业了。

    高明是个明白人,这一年多下来也看清楚了不少事情,想来他如果再给自己使绊子,那就是他的不智了。

    2004年元月上旬,陈扬离开华海赴京公干,参加由国务院召开的年度经济总结会议。

    这次会议的规格很高,由总理亲自主持召开,与会的则都是各省,直辖市政府部门的一二把手。

    会议连着开了三天时间,内容就不陈述了,总之对老百姓而言是很冗长繁琐的,不过对于这些各省大员而言,却是十分关键的三天,陈扬也在会上十分认真的听了总理所作的关于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报告。

    本来他一心想着能在会后找个机会再单独找总理汇报一下工作的,但很可惜,这个阶段总理的公务实在繁忙,他连续跟总理的机要秘书联系了好几次,可最终都没能约到哪怕十分钟的时间。

    无奈之下,陈扬只能把对华东县撤县改区项目的热望暂且压在了心里。当然了,既然难得回一趟燕京,他自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会议开完的当天,他没有急着返回华海,而是直接就近去了趟财政部,目的只有一个——要钱!

    从院办乘坐华氦京办的专车转了两条街,就来到了财政部巍峨雄壮的大楼前。

    在宽敞坚实的石阶前,陈扬抬头看了眼悬在财政部大楼顶部的巨大国徽,不由得有些眼晕。

    对于此行,他并没有多大把握从财政部里抠出多少钱来,他只是消通过此行跟财政部一些大佬们的接触,能通过今年华海财政递交上来的预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