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我就是陈扬
西州市政府大院,宽阔高大的两扇铁柱门紧紧合拢,七八个保安和刚赶到的十来个派出所的民警们如临大敌般,成一条直线排着,站在铁门前。
倒不是需要他们维持秩序,事实上现在外面不远处的街上虽然有几百名来自西州纺织厂的工人,但他们没什么太过激的反应,也没有大声喧哗,给人感觉不是很乱,另外还有几个领头模样的男子正在组织起大伙,三三两两的摆弄着一些宽大的写满了字的红色横幅。
不过也幸亏是晚上没车,才没有造成交通拥堵,但等到了白天,估计这里就该水泄不通了。
几乎就是在双方都保持着一种脆弱的平衡状态当中,陈扬的市长专车乘着夜幕,缓缓驶向了市政府大院那扇座宏伟雄壮的大门口。
坐在车里的他,透过车窗玻璃,默默的注视着这人行道及马路上密密麻麻的人群,饶是他再怎么能处变不惊,这时仍不觉暗暗紧锁住了眉头。他都感觉到头疼不已,倒也难怪前面秘书长张亦驰给他打电话汇报时,会呈现出一副火急火燎讲不出整话的状态了。
他的目光一扫,看到其中一幅悬挂到半截的红色横幅,上面写着这样的一大段话——“无家可归的市纺织厂三千职工集体向市委市政府,向陈扬市长泣血请愿,希望市委市政府以及陈扬市长能收回成命,我们拥护党的领导,但是,我们的厂子坚决不能破产!”
看到这句话,陈扬不用等人跟他汇报,已经能猜出个大概来了,目光一转,旋即看向下一幅,同样是写着些不是很和谐的标语——“陈市长,请您发发慈悲,请您给我们一点点希望,我们要工作,我们要吃饭,我们要活下去!”
随后,陆陆续续又有些职工把手里头已经弄好的标语或者横幅打了起来,内容虽然不一,但实际上都是在说着同一项内容。
终于,陈扬不忍再看这些打着泣血旗号的职工们,把目光从车窗外收回,脸色有些低沉的点起了一颗烟。
事件起因其实并不复杂,但真要从头讲起起码得追溯到一个多月前了。当时陈扬在对市里所有困难国有企业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充分调研之后,就如之前他在东山干县委书记时候那样,轻车熟路的挥起了屠刀,果断的对其中二十三家已经资不抵债并且看不到任何扭亏为盈希望的大小国企,下发了让其分批限期破产重整整改的政令文件。
这本来是一次很正常的政府行为,毕竟陈扬做为一市之长,不可能任由这些企业年复一年的拖累西州经济向好的方向发展。并且这些困难企业说得不好听点,就如同吸血虫一般,附着在西州这个本来已经病入膏肓的病人躯干上,一点点的把西州那本就不好的财政状况腐蚀得更加的千疮百孔。
而早已经洞悉国家未来政策的他深知,很快,国家就会出台《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指导意见》的战略指导性文件,一系列关于针对各级政府应对国企实施“放下包袱,抓大放小。”战略的文件也相继出台,也就是说,他现在做的只不过是提前点执行国家大的方针政策罢了,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当然,他在签署这份文件时,不是不知道这项工作会遇到阻力,困难会很多,破产企业的职工也肯定会有强烈抵触,事实上他也已经做好了最坏考虑的打算。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在改革开发已经进入到第二十一个年头的时下,企业破产、职工下岗早已经不再像九十年代初那几年那样让人谈虎色变的情况下,现在第一批执行破产的企业就反应得这么强烈。
是的,这已经有点超乎他的想象了。
虽说当年还在东山县当书记时,他就干过类似的事情,几乎把当时东山县所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都卖了个精光,当时东山县就曾经发生过几起小规模骚动,但由于组织不力,当然最主要还是在陈扬的铁腕打压下,没有激起半个水泡。而等到了一年以后,腰包鼓了起来真正脱贫致富了群众们对他们的陈书记无不发自内心的拥戴起来,不仅没再听到有人在私底下称呼陈书记为“陈卖光”了,甚至每家每户都恨不得给陈书记安个神位,把他当财神爷一样的供着。而陈书记当年的一些苛政以及一些感人事迹,更是被编成顺口溜,写成纪实小说,甚至还被改编成当地的地方话剧,成为无数段佳话,在东山广泛流传开来。
当然,种种这些,陈扬都不得而知,他不是一个很喜欢听群众夸奖称赞的干部。只是,他管不了群众的千万张嘴巴,如果这些事被一向来都比较低调的他知悉,也只能徒呼奈何了。
只不过这些事都,重要的是现在。
而现在的情况显然要比当年更恶劣得多,并且从这些职工们有组织的行动表明,情况显然也要比当初复杂很多。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他也可以选择使用保守疗法,花个三五年时间,慢慢的把这些厂子一个个剥离出去。但可惜的是,他的性格注定了他从来都不是一个想当安安稳稳当太平官的干部,对于他而言,如果在其位不谋其政,尸位素餐毫无作为,得过且过,那样才是对人民群众最大的不负责。
而且,最最重要的是,他的时间不多了,他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西州发生,对他这种上面有高层大佬关注,身份背景惊人的红色家族子弟而言,西州不再仅仅单纯是他工作的地方,更是他政治生涯中一个异常重要的关键阶段,一个重要的跳板。
的确,他现在虽说已经是正厅级干部了,貌似位高权重前途无量。但是个人都知道,从正厅到副部这两个级别中间,别看才只差了半级,却有着一道常人难以逾越的鸿沟,哪怕是他这种,不说别人,就拿他当年的老对手兼便宜姐夫方逸同志为例,方逸是在三十三岁那年升的正厅,可到了现在都已经四十岁了,干过的地方不少,也都是一二把手,不失市长就是书记,可饶是如此,他的级别却是动也不动,七年过去了,还是正厅级干部一名。
说起方逸,这里不得不多提两句,自从上次闹翻之后,方逸就被调动到西部的一个省会城市蛰伏起来,许久都没有消息。不过最近倒是有传言说,他终于缓过劲来了,听说马上就要调到中纪委监察部去,虽说部级,但以方家的家庭背景,一个副部级监察员之类的职务还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像他这样先把级别提上去,在中央锻炼个几年时间,以后再下到随便哪个省里干个副省长啥的,简直神不知鬼不觉,而他的仕途却立马就会变得豁然开朗,阴霾尽去,重新宽阔起来。不得不说,这不失为一记曲线救国的妙招。
西州市政府大院,宽阔高大的两扇铁柱门紧紧合拢,七八个保安和刚赶到的十来个派出所的民警们如临大敌般,成一条直线排着,站在铁门前。
倒不是需要他们维持秩序,事实上现在外面不远处的街上虽然有几百名来自西州纺织厂的工人,但他们没什么太过激的反应,也没有大声喧哗,给人感觉不是很乱,另外还有几个领头模样的男子正在组织起大伙,三三两两的摆弄着一些宽大的写满了字的红色横幅。
不过也幸亏是晚上没车,才没有造成交通拥堵,但等到了白天,估计这里就该水泄不通了。
几乎就是在双方都保持着一种脆弱的平衡状态当中,陈扬的市长专车乘着夜幕,缓缓驶向了市政府大院那扇座宏伟雄壮的大门口。
坐在车里的他,透过车窗玻璃,默默的注视着这人行道及马路上密密麻麻的人群,饶是他再怎么能处变不惊,这时仍不觉暗暗紧锁住了眉头。他都感觉到头疼不已,倒也难怪前面秘书长张亦驰给他打电话汇报时,会呈现出一副火急火燎讲不出整话的状态了。
他的目光一扫,看到其中一幅悬挂到半截的红色横幅,上面写着这样的一大段话——“无家可归的市纺织厂三千职工集体向市委市政府,向陈扬市长泣血请愿,希望市委市政府以及陈扬市长能收回成命,我们拥护党的领导,但是,我们的厂子坚决不能破产!”
看到这句话,陈扬不用等人跟他汇报,已经能猜出个大概来了,目光一转,旋即看向下一幅,同样是写着些不是很和谐的标语——“陈市长,请您发发慈悲,请您给我们一点点希望,我们要工作,我们要吃饭,我们要活下去!”
随后,陆陆续续又有些职工把手里头已经弄好的标语或者横幅打了起来,内容虽然不一,但实际上都是在说着同一项内容。
终于,陈扬不忍再看这些打着泣血旗号的职工们,把目光从车窗外收回,脸色有些低沉的点起了一颗烟。
事件起因其实并不复杂,但真要从头讲起起码得追溯到一个多月前了。当时陈扬在对市里所有困难国有企业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充分调研之后,就如之前他在东山干县委书记时候那样,轻车熟路的挥起了屠刀,果断的对其中二十三家已经资不抵债并且看不到任何扭亏为盈希望的大小国企,下发了让其分批限期破产重整整改的政令文件。
这本来是一次很正常的政府行为,毕竟陈扬做为一市之长,不可能任由这些企业年复一年的拖累西州经济向好的方向发展。并且这些困难企业说得不好听点,就如同吸血虫一般,附着在西州这个本来已经病入膏肓的病人躯干上,一点点的把西州那本就不好的财政状况腐蚀得更加的千疮百孔。
而早已经洞悉国家未来政策的他深知,很快,国家就会出台《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指导意见》的战略指导性文件,一系列关于针对各级政府应对国企实施“放下包袱,抓大放小。”战略的文件也相继出台,也就是说,他现在做的只不过是提前点执行国家大的方针政策罢了,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当然,他在签署这份文件时,不是不知道这项工作会遇到阻力,困难会很多,破产企业的职工也肯定会有强烈抵触,事实上他也已经做好了最坏考虑的打算。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在改革开发已经进入到第二十一个年头的时下,企业破产、职工下岗早已经不再像九十年代初那几年那样让人谈虎色变的情况下,现在第一批执行破产的企业就反应得这么强烈。
是的,这已经有点超乎他的想象了。
虽说当年还在东山县当书记时,他就干过类似的事情,几乎把当时东山县所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都卖了个精光,当时东山县就曾经发生过几起小规模骚动,但由于组织不力,当然最主要还是在陈扬的铁腕打压下,没有激起半个水泡。而等到了一年以后,腰包鼓了起来真正脱贫致富了群众们对他们的陈书记无不发自内心的拥戴起来,不仅没再听到有人在私底下称呼陈书记为“陈卖光”了,甚至每家每户都恨不得给陈书记安个神位,把他当财神爷一样的供着。而陈书记当年的一些苛政以及一些感人事迹,更是被编成顺口溜,写成纪实小说,甚至还被改编成当地的地方话剧,成为无数段佳话,在东山广泛流传开来。
当然,种种这些,陈扬都不得而知,他不是一个很喜欢听群众夸奖称赞的干部。只是,他管不了群众的千万张嘴巴,如果这些事被一向来都比较低调的他知悉,也只能徒呼奈何了。
只不过这些事都,重要的是现在。
而现在的情况显然要比当年更恶劣得多,并且从这些职工们有组织的行动表明,情况显然也要比当初复杂很多。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他也可以选择使用保守疗法,花个三五年时间,慢慢的把这些厂子一个个剥离出去。但可惜的是,他的性格注定了他从来都不是一个想当安安稳稳当太平官的干部,对于他而言,如果在其位不谋其政,尸位素餐毫无作为,得过且过,那样才是对人民群众最大的不负责。
而且,最最重要的是,他的时间不多了,他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西州发生,对他这种上面有高层大佬关注,身份背景惊人的红色家族子弟而言,西州不再仅仅单纯是他工作的地方,更是他政治生涯中一个异常重要的关键阶段,一个重要的跳板。
的确,他现在虽说已经是正厅级干部了,貌似位高权重前途无量。但是个人都知道,从正厅到副部这两个级别中间,别看才只差了半级,却有着一道常人难以逾越的鸿沟,哪怕是他这种,不说别人,就拿他当年的老对手兼便宜姐夫方逸同志为例,方逸是在三十三岁那年升的正厅,可到了现在都已经四十岁了,干过的地方不少,也都是一二把手,不失市长就是书记,可饶是如此,他的级别却是动也不动,七年过去了,还是正厅级干部一名。
说起方逸,这里不得不多提两句,自从上次闹翻之后,方逸就被调动到西部的一个省会城市蛰伏起来,许久都没有消息。不过最近倒是有传言说,他终于缓过劲来了,听说马上就要调到中纪委监察部去,虽说部级,但以方家的家庭背景,一个副部级监察员之类的职务还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像他这样先把级别提上去,在中央锻炼个几年时间,以后再下到随便哪个省里干个副省长啥的,简直神不知鬼不觉,而他的仕途却立马就会变得豁然开朗,阴霾尽去,重新宽阔起来。不得不说,这不失为一记曲线救国的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