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国之君邀请去解决问题,这不是仕途美好的开始么。

    听着季玄心的故事,任重内心是这般觉得的,不过他并有没开口打断季玄心的话,而是默默的倾听下去。

    “老夫依稀记得,当时正值隆冬,依召前往宫城,上路之前,家人对我叮嘱,对我许以期望,同乡之人也认为我能学以致用,在君王面前显现自己的才华,从此踏上仕途,左右国家的变化,而我自己,内心中也是志得意满,就此踏上了面君的路途。

    然而老夫没想到的是,这条路一走,就是十余年华,以后竟然连家都没有回去过,家人甚至都极少能见到,亲人聚少离多,竟然成了常态。”

    说到这时,季玄心语气有些落寞。

    任重看在眼中,看来仕途并没有想象中那般顺畅。

    “老夫面见国君,路上不敢有丝毫拖踏,一路快马加鞭赶到了都城,原本以为可以直接面见主君,却未曾想到,在宫殿之外通报时,就被摆了一道。

    原来当时主君会召见我,是因为在酒宴之后,听下臣提起,在我家乡,有我这么一位,名声在外的读书人,主君当时心血来潮,于是乎下了面见我的命令,然而此刻他已然酒醒,而我到了都城,他又觉得我之声名,仅仅在一乡之地流传,算不得什么出名之人,所以并不愿意召见我,而是随意的给我找了个小官小吏,打发我前去上任,就这样一个官职,就束缚了我五年。

    那五年我矜矜业业,事无巨细,每件事都办好办妥,让原本贫瘠的地方乡里的百姓,变的每家每户能吃上粮食,就这样五年过去了,国君却没有丝毫见我的意思,而别的地方的百姓,却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百姓乃是一国之基,战时征兵需用到百姓,扩土开疆也需要百姓,作为君王,天天在都城内吃喝享乐,留恋缮丝乐竹,一点不顾百姓死活,这样的国家,如何有希望可言!

    所以在第六年的开春,老夫实在坐不住了,亲自前往都城,想去面见国君,并且将自己这五年来对待百姓的种种政策之法全部罗列出来,就算君王不愿意见我,只要他能将这些方法看进去,用一些到百姓身上,改变如今这种状况,那我也就心满意足了,也算是不负一生之所学。

    然而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我竟然又没拒之门外,甚至连文书,君王都不愿意一观,而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在那段时间里,一位举世闻名之人到了我国,君王在积极的笼络与他!

    在知道那位后,我黯然离场,内心失望对君王失望的同时,却也对那位产生期望,希望那位闻名之人,能通过自己的学识,改变我们国家如今的面貌,毕竟我相信,他不可能看不出如今我们国家的问题所在!

    然而春后,那位走了,他只是路过我们国家,我们国家的一切,并没有改变,外有强敌,而国家内部的问题,却愈来愈多,终于有一天,我也累了,辞去本来就不属于我的官职后,选择了游行天下。

    我想看看究竟这天下中,有没有能称和我心意的地方,又会不会遇见,能理解我的里面,与我志同道合之人。

    从此以后,我开始了流浪的生涯,每次行至一个国家,我都会在那里逗留一段时间,虽然没有找到那梦想中的地方,但是却发现有许多支持我的人,他们愿意做我的学生,愿意支持我的理想,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我身后的人越来越多,渐渐地,我也成了某一派学说的代言人…………”

    说到这时,季玄心语气稍微顿了顿,似乎在思考接下来该说什么,该怎么说。

    而作为听众的任重,听到这以后,在脑海中思索着,似乎在记忆中,战国时期那些著名学说派里,貌似没听说过季玄心的名字,甚至连姓季的都没有,听的最多的,就是儒家,孔圣,孟子,还有道家老子,墨家墨子等等。

    不过…………………………

    说是百家争鸣,历史书上任重记得拢共记载了才几家而已,就算这百是虚数,那怎么着也应该有半数,五十家吧?

    那么出名的有那么七八家,不出名的学派有四十多家,也许这位季玄心前辈,就是那些不出名学派里的代表人物,虽然任重没在书上看到过他的名字,不过这么一想,感觉还是很厉害的。

    “当我传授自己的亲身经历,将自己的一身学识传授给了那些愿意向我学习的学生后,他们坚定不移的站在我身后,支持我,而这些人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大,渐渐地,我成了领头者,带头人。

    而正在这时,原来我国家的国君因病故去,新国君继位后,听说了我,又一次对我发出了邀请,这一次请我回去,这一次不同于之前,新国君相邀,对我许以重臣之位,请我归国相助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