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过后,忙碌的生活又开始了,各官署开印办公,积攒了五天的琐事让许多人忙碌了好一阵。
这段时间里,让人忧心的一件大事始终悬而未决,京畿地区的米粮价钱居高不下,百姓的怨言已经越来越盛了。甚至有的人开始打算离开京师,搬到其他地方。
然而实际上,八月五日,两河之北的李思云已经向南送了粮食十万石,布两万匹,白银十五万两,囤积在相州府,秘不发报。八月十七日,江南的赋税也送到了京城,共计粮食二十万石,布八万匹,白银三十万两。
李思云所占领地不多,而且属于边关,偶尔会有战争,并不富庶,已经拿出了不少的库存。而秦公达也非常慷慨,他们送来的粮食就足以支撑京畿地区近半年所有的粮食消耗了。
三十万两白银,差不多是一座城池一年的赋税,虽然他们颇占了一些城,但以现在这个天下大乱的情况,收上来一座城一年的税就已经很好了。而且地方也会留一定比例的税收,作为本地财政收入。
吕承泽看着户部报过来的账目,不由得好笑,一个城一年的税啊……显贵外戚咬咬牙也能拿出来,贫富差距可见一斑。
八月三十日,西川的赋税送到,其中粮食整整三十万石,让吕承泽感叹不愧是天府之国。而且西川的势力并没有称霸天下的野心,在面对可能逐渐整顿好的朝廷时愿意多出些力,吕承泽又对关陕和荆湖的势力打过招呼,让他们不要拦截搜刮西川路的粮草,西川的物资这才得以顺利进京。
九月二日到五日,淮南,荆湖,关陕的物资才姗姗来迟,荆湖和关陕都只出了一万石粮,连他们在京城外盘桓近一年时搜刮粮草的零头都不到。而淮南庐州的吴卓,大概是因为他留在相州的钉子攻击过吕承泽,而稍稍有些心虚,倒是给京城送了五万石粮。
于是最终的结果,淮南荆湖和关陕的三大势力,加起来向京城交的赋税中,粮食没有超过十万石,银两也没有超过十万两。西川一路所交的粮草独占鳌头,各地收上来的粮食总计近七十万石,够整个京畿近十个月的供给了。
并且,朝廷势力范围内的各地官府也尚有少量存粮,吕承泽命京畿与两河势力范围内的官府准备好库粮,随时听从调度,便开始准备撒网。
虽然各地的粮草已经运往了京城,但平民对此却一无所知,市场上的粮价依然居高不下。然而,虽然平民百姓一点关于粮草的风声都没听到,有的人却是可以知道一些的。
开封府下辖的陈留县,一个不起眼的农庄内,有两拨服饰普通,却目光炯炯,看着非常干练的武士守候在院中。而某间房屋内,有两个人一脸严峻的交谈着。
“郑二爷,你的粮草是不是快用完了,眼看粟米这一头,就要被韦家,甄家王家和各种散商夺去了吧。”一个三十多岁,略显精明的人说道。
“何必说废话,你们是不是又搞到粮食了?”被叫做郑二爷的年岁差不多大,却一身官宦子弟气质的人说道。
“对,我们又从江淮一带买了粮食,偷偷运了回来,这一回,足有八万石。”
“八万石?”那个被叫做郑二爷的人正是郑家二房的二公子郑云河,听到京城又来了这么多粮食,瞬间眼前一亮。
“怎么样,我可是一到货,就来联系郑公子了,韦家甄家还有别的商家,我可是半分消息都没透露。郑公子打算要多少?”
“价位还是和原来一样,每石四两?”
因大商户之间粮食交易的数目太多,因此不按斤卖,只按石卖。一石为十斗,一百升,装不同的粮食时所得斤两都有所不同,但大致一石是一百到一百八十斤。虽然小米,粟米等按斤两所卖的价格有所不同,但大批量的按石购入时,成交价格基本一致。
往年每升米是十几文钱,一石接近二两银子,现在米的市价翻了几番,进价便也涨到了一石四两钱。
然而,那位倒卖粟米的人却摆了摆手,做了一个“六”的手势。
“六两?你怎么不去抢!”郑云河一下子急了,愠怒道。
“郑公子,你可要想好了,现在市面上粟米的价格日涨几文,我们当然要多卖些。而且这次我们冒着风险去江南寻米,千里迢迢运回来,要点辛苦费不过分吧?”
这段时间里,让人忧心的一件大事始终悬而未决,京畿地区的米粮价钱居高不下,百姓的怨言已经越来越盛了。甚至有的人开始打算离开京师,搬到其他地方。
然而实际上,八月五日,两河之北的李思云已经向南送了粮食十万石,布两万匹,白银十五万两,囤积在相州府,秘不发报。八月十七日,江南的赋税也送到了京城,共计粮食二十万石,布八万匹,白银三十万两。
李思云所占领地不多,而且属于边关,偶尔会有战争,并不富庶,已经拿出了不少的库存。而秦公达也非常慷慨,他们送来的粮食就足以支撑京畿地区近半年所有的粮食消耗了。
三十万两白银,差不多是一座城池一年的赋税,虽然他们颇占了一些城,但以现在这个天下大乱的情况,收上来一座城一年的税就已经很好了。而且地方也会留一定比例的税收,作为本地财政收入。
吕承泽看着户部报过来的账目,不由得好笑,一个城一年的税啊……显贵外戚咬咬牙也能拿出来,贫富差距可见一斑。
八月三十日,西川的赋税送到,其中粮食整整三十万石,让吕承泽感叹不愧是天府之国。而且西川的势力并没有称霸天下的野心,在面对可能逐渐整顿好的朝廷时愿意多出些力,吕承泽又对关陕和荆湖的势力打过招呼,让他们不要拦截搜刮西川路的粮草,西川的物资这才得以顺利进京。
九月二日到五日,淮南,荆湖,关陕的物资才姗姗来迟,荆湖和关陕都只出了一万石粮,连他们在京城外盘桓近一年时搜刮粮草的零头都不到。而淮南庐州的吴卓,大概是因为他留在相州的钉子攻击过吕承泽,而稍稍有些心虚,倒是给京城送了五万石粮。
于是最终的结果,淮南荆湖和关陕的三大势力,加起来向京城交的赋税中,粮食没有超过十万石,银两也没有超过十万两。西川一路所交的粮草独占鳌头,各地收上来的粮食总计近七十万石,够整个京畿近十个月的供给了。
并且,朝廷势力范围内的各地官府也尚有少量存粮,吕承泽命京畿与两河势力范围内的官府准备好库粮,随时听从调度,便开始准备撒网。
虽然各地的粮草已经运往了京城,但平民对此却一无所知,市场上的粮价依然居高不下。然而,虽然平民百姓一点关于粮草的风声都没听到,有的人却是可以知道一些的。
开封府下辖的陈留县,一个不起眼的农庄内,有两拨服饰普通,却目光炯炯,看着非常干练的武士守候在院中。而某间房屋内,有两个人一脸严峻的交谈着。
“郑二爷,你的粮草是不是快用完了,眼看粟米这一头,就要被韦家,甄家王家和各种散商夺去了吧。”一个三十多岁,略显精明的人说道。
“何必说废话,你们是不是又搞到粮食了?”被叫做郑二爷的年岁差不多大,却一身官宦子弟气质的人说道。
“对,我们又从江淮一带买了粮食,偷偷运了回来,这一回,足有八万石。”
“八万石?”那个被叫做郑二爷的人正是郑家二房的二公子郑云河,听到京城又来了这么多粮食,瞬间眼前一亮。
“怎么样,我可是一到货,就来联系郑公子了,韦家甄家还有别的商家,我可是半分消息都没透露。郑公子打算要多少?”
“价位还是和原来一样,每石四两?”
因大商户之间粮食交易的数目太多,因此不按斤卖,只按石卖。一石为十斗,一百升,装不同的粮食时所得斤两都有所不同,但大致一石是一百到一百八十斤。虽然小米,粟米等按斤两所卖的价格有所不同,但大批量的按石购入时,成交价格基本一致。
往年每升米是十几文钱,一石接近二两银子,现在米的市价翻了几番,进价便也涨到了一石四两钱。
然而,那位倒卖粟米的人却摆了摆手,做了一个“六”的手势。
“六两?你怎么不去抢!”郑云河一下子急了,愠怒道。
“郑公子,你可要想好了,现在市面上粟米的价格日涨几文,我们当然要多卖些。而且这次我们冒着风险去江南寻米,千里迢迢运回来,要点辛苦费不过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