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权叹了叹气,说道:“算了,先不管这些人了。咱们真要把这些儒生全召来的话,南京府就会彻底乱套掉。

    指望他们,不如指望我们自己。

    这些年,让你们收留的孤儿行动,现在进展得如何?”

    “至去年年底止,以南京府的名义,总共收留了五岁以下的孤儿3798名,近半来自辽西、辽东,汉族为主,但大部分都不知道自己的族源。

    另外一半部分来自太行山那边,出身于中原。部分来自高丽。”

    收留孤儿的计划,自三年前就开始进行。

    三年时间近四千余名,不算少了。这些孤儿,有些直接交给有能力抚养的家庭,有些安置在各县设置的“抚幼局”之中。

    这些人,只要年龄到了七岁之后,就必须全部安排进行各地的学校中,开始接受南京府系统的教育。

    他们,才会是南京府未来的希望与最大的依仗!

    高正源继续说道:“另有256名收养的孤儿,今年已达入学年龄。只是这其中,许多人还未有姓名,大家的意思,希望权总管可以给统一的赐名。”

    这是,把这些人当自己嫡系看待了?

    其实无论是南京府还是东真军,都是蒙古国留下的东西。

    现在以这两个机构对外自称,没有太多问题。但是终究有一天,得做改变。而无论是机构还是军队的调整,没有自己的嫡系,便会如沙上建城,风一刮就会迅速垮塌。

    而嫡系中,最重要的,不是自己身边的这些高层管理者。而是需要大量的中层执行者。

    要将这些人培养成为嫡系,利用姓名打上最直接的标志,的确是很有效的做法。

    “申哥,你有什么意见?”

    “我觉得,那些有人收养的,可以跟收养人的姓氏。其余的,全部赐姓为权。”

    “姓权,太好了,那岂不是意味着,我以后有许多的小弟小妹?”权承义眼冒金星,相当的兴奋。

    “是这个意思,你们兄弟几个,算是权总管的第一代弟子,以后但凡是孤儿培养成长的,都可以算入权氏子弟。”

    十年一代,一代起码数千人,这样会不会成为一个尾大不掉的隐患?

    梁申看出赵权的担忧,“凡事有利必有弊,这些都得在试行过程中进行调整。而且,我希望这些人,未来可以成为王族的守护者。”

    守护者?

    赵权在心里微微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