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后让他来教导小皇帝学问,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算是莫大的荣耀...而且根据高太后透漏,他之所以从戴罪之身,一朝复起,重返朝堂,是因为先帝遗诏,先帝认为他是个有才之人,并且每每拜读他的文章,直言将他谪贬黄州是朝廷的损失...所以在临死前,才拜托高太后将他请回来,来教导小皇帝...

    苏轼信了高太后的“鬼话”,顿时肝脑涂地,决定要报效先帝与高太后的知遇之恩。但...小皇帝的心明显就不再他这里,而罪魁祸首便是龙虎山的小张天师。

    “小张天师。”

    “东坡先生。”

    二人初见面时,心中齐道:“名不虚传。”

    苏轼打量小张天师许久,心说:“此人英俊非凡,颇有老夫少时气量。”

    张秀也将二人比对一番,暗道:“被世人称为苏仙的苏东坡,果然气质非凡...但还是贫道更胜一筹。”

    两人初次见面,一团和气。

    “两位老师为何只互相看着不说话?”正在打坐的小皇帝,忽然好奇的问了一句。

    张秀瞟了他一眼,小皇帝一个激灵,立马闭口不言,专心打坐练功。

    苏轼惊叹:“他竟有如此手段,让官家如此听话?”

    想到自己还要“哄着”、“求着”小皇帝读书时的场面,不禁“悲”从中来。

    两个本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处的人,如今面对面的坐在一起,自然需要有人率先挑起一个话题,所以张秀说话了:“贫道很喜欢先生的诗词文章。”

    “真的吗?”苏轼稍稍意动,问了一句:“不知小张天师喜欢哪一篇?”

    “十年生死两茫茫...老夫聊发少年狂...”

    “且住,且住...”第一句时,苏轼还摸着胡子,而第二句一出来,他整个人都不好了,连忙打断:“错了!错了!”

    “嗯?”

    “这不是一首。”

    “贫道晓得。”张秀也不脸红,点头道:“没有背诵过全文...只能熟记其中精彩段落,主要这些诗词也全是家师闲来时吟唱...贫道听时便不全...如今,既然见到了先生,正巧有一个不情之请。”

    “小张天师请说。”

    “家师素来喜欢先生诗词,不知可否求得先生真迹?”

    “如此...”苏轼端了一下架子,笑道:“自无不可。”

    “来人,取朕的文房四宝来!”小皇帝闻言从蒲团上跳下来,对着身边的内侍急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