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心里的想法,总无法当场表达出来,一时间,安文进的表情复杂,张了张嘴,也没有说出什么,最后也只是脸色因为心里的怒火,而有些微微涨红了。
看到安文进他们的反应,魏英才心里暗暗得意,但既然没有真的打算彻底撕破脸,所以还是对着安文进他们哈哈一笑,说回公事上,道:“内阁首相的意思是,帝国皇帝是尊贵的天子,本就不是一般人能够轻易得见的,现在已经是对贵国格外开恩,允许你们一次分派两名使臣来觐见皇帝陛下,这在过往是没有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皇帝陛下,也是这个意思。如果你们对此还有什么不满意,或者说不愿意觐见的话,我们也不为难你们,但也不会有进一步的安排了。那你们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吧。”
闻言,安文进的脸色,越发的难看了。可是,他也很清楚,他们其实没有多少筹码去反驳兴华帝国的安排。低头沉思片刻后,安文进仿佛是咽下了心中的不满,只有那依旧紧皱的眉头,泄漏了他心中的真实感受,只见他似乎是咬紧牙关一般问道:“那么,这两个名额,还有什么限制吗?”
“当然还有一些安全方面的问题。”魏英才立刻应道,而且,说到这个问题,他还特地若有所思地看了看安文进,才缓缓地接着说道,“简而言之,若是真的为了我们两国的外交考虑的话,贵国就要注意一下刺客之类的问题,别让一些有心人混进贵国的使节团里,以免发生一些我们双方都有‘误会’的事。因此,我劝你,最好就是严格筛选要派来的人。以我的浅见,贵国派来的使臣,用文臣代替,是最为体面的,而作为你们使节团的领队人,你对手下的一众使臣的言行,自然也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只要贵国的使臣态度诚恳,那我们也能保证,绝对不会在大殿上,做些什么为难你们的事情。”
魏英才的一番话,听起来是说得隐晦有礼,而且他始终都没有直接用警告的口吻来说这段话,但是个人都能听得明白,这一番话,已经是在郑重地警告了。而言下之意,就是在告诫,夏国的使臣最好不要有什么不轨的心思,别想混进杀手对兴华帝国的皇帝陛下不利,不然,他这位正使,将会是吃不完兜着走的。
更重要的是,魏英才说这番话的时候,始终是以一种居高临的语气,这是安文进最为咽不下心中闷气的,但即便是心中多有不满,安文进还是没有当场发作,他是不会重蹈苏文殊的覆辙的。
魏英才说完,一时也不多言,静静地等着安文进的反应。
安文进谨慎地考虑魏英才的话,良久才说道:“我是否符合条件?”
安文进的问话,单刀直入。因为,听完魏英才的这番话之后,安文进知道,这时候,他更多应该顾及一下自己的责任和身份了。正如魏英才所言,这次是他这个正使负责着整个使节团,使节团的一切作为,都与他紧密相关,所以,他必须时刻掌控每一个动静;同时,作为正使,如果他不能觐见兴华皇帝,没有亲身了解兴华帝国的态度的话,他日待使节团回到夏国回禀的时候,一定会被朝中人质疑他的能力。
因此,一番思考后,安文进干脆毛遂自荐,亲身上阵就是了。
魏英才闻言一挑眉,他倒是没想到,安文进竟然会有此一问,但他很快也就回过神来。既然安文进是有这般想法,魏英才也就仔细地打量着安文进,而且毫不隐晦地对上安文进的双眼,问道:“安大使,你是战斗职业者吗?”
“我不是战斗职业者,我是一名文官,二榜进士出身。年轻的时候,倒是粗略地学过剑术,不过是资质浅薄,最后没有成为职业者。”安文进说道。
“嗯,安大使符合条件。第一个名额,就是你了,至于第二个名额,就交给安大使决定。三天之后,帝国都城会有一列悬浮货车抵达泰安城。届时,你们跟随帝国的列车,前往都城。一路上,帝国的军队会保证你们的安全。”魏英才说道。
魏英才话说的很坚决,言辞间满是不容置喙的意味,仿佛一切在瞬间就有了定夺。安文进还几次开口想要再从魏英才那争取多几个觐见的名额,但都被魏英才当即回绝了。无奈之下,安文进也只能作罢。
定下了人选,这次见面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有了答案,随后,魏英才唤来一品楼的老板,为安文进等人也加了些精品菜式。见状,安文进反而更不好说话了。一个小时之后,魏英才等人酒足饭饱,便结账先行离开,而安文进几人虽一直也在就餐,却是食不知味,满腹心事,见魏英才等人散去,他们便也离开了一品楼。
夜晚,阳城的街道,华灯初上,人来人往,好生热闹。
看到如今的阳城,景物依旧,民生仍然安泰,似乎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乱,更仿佛阳城依旧是夏国治下的州城盛世,从来都没有发生过什么。
安文进一路走在阳城的街道上,途中所见,让他直感无奈,愤怒,甚至悲伤。
在阳城沦陷之后,他们这些夏国的朝堂中人,还在努力维护夏国的国威,幻想着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却不料,阳城这里,这些原本隶属夏国的平民百姓,却早已心无旧国,没有丝毫被侵略的哀痛,反而是已经安享太平盛世,已经歌舞升平。这一对比之下,安文进徒感悲凉。这是百姓的错吗?还是夏国官员的错?
文人出身的安文进,甚至有种,有股冲动,想要把眼前所见所感化作诗词,上交夏国朝廷,一来抒发己见,二来,也让夏国朝堂一同感知江州的民生,让他们一同思考,到底是江州的百姓抛弃了夏国,还是夏国抛弃了江州百姓,竟至于江州百姓对旧国毫无半点留恋之意,全身心臣服于新国的统治当中?
“大人,那一个名额,您准备传给哪位副使大人?”返回客栈的路上,随行的一位文官,开口打断了安文进的沉默。他实在忍不住想要打听安文进的心思了。
“关于剩下的这个名额,我们还是先回去讨论一下再决定吧。把兴华人的条件讲清楚,再由大家投票决定吧。”安文进正一心愁闷,闻言有些提不起劲,便稍带敷衍地回应道。
反正,安文进的名额稳固,剩下的一个名额,就丢给使节团的那几个想要争功的使臣自行决定吧,要不要争一争觐见的资格,那也就是他们自己的事。
看到安文进他们的反应,魏英才心里暗暗得意,但既然没有真的打算彻底撕破脸,所以还是对着安文进他们哈哈一笑,说回公事上,道:“内阁首相的意思是,帝国皇帝是尊贵的天子,本就不是一般人能够轻易得见的,现在已经是对贵国格外开恩,允许你们一次分派两名使臣来觐见皇帝陛下,这在过往是没有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皇帝陛下,也是这个意思。如果你们对此还有什么不满意,或者说不愿意觐见的话,我们也不为难你们,但也不会有进一步的安排了。那你们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吧。”
闻言,安文进的脸色,越发的难看了。可是,他也很清楚,他们其实没有多少筹码去反驳兴华帝国的安排。低头沉思片刻后,安文进仿佛是咽下了心中的不满,只有那依旧紧皱的眉头,泄漏了他心中的真实感受,只见他似乎是咬紧牙关一般问道:“那么,这两个名额,还有什么限制吗?”
“当然还有一些安全方面的问题。”魏英才立刻应道,而且,说到这个问题,他还特地若有所思地看了看安文进,才缓缓地接着说道,“简而言之,若是真的为了我们两国的外交考虑的话,贵国就要注意一下刺客之类的问题,别让一些有心人混进贵国的使节团里,以免发生一些我们双方都有‘误会’的事。因此,我劝你,最好就是严格筛选要派来的人。以我的浅见,贵国派来的使臣,用文臣代替,是最为体面的,而作为你们使节团的领队人,你对手下的一众使臣的言行,自然也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只要贵国的使臣态度诚恳,那我们也能保证,绝对不会在大殿上,做些什么为难你们的事情。”
魏英才的一番话,听起来是说得隐晦有礼,而且他始终都没有直接用警告的口吻来说这段话,但是个人都能听得明白,这一番话,已经是在郑重地警告了。而言下之意,就是在告诫,夏国的使臣最好不要有什么不轨的心思,别想混进杀手对兴华帝国的皇帝陛下不利,不然,他这位正使,将会是吃不完兜着走的。
更重要的是,魏英才说这番话的时候,始终是以一种居高临的语气,这是安文进最为咽不下心中闷气的,但即便是心中多有不满,安文进还是没有当场发作,他是不会重蹈苏文殊的覆辙的。
魏英才说完,一时也不多言,静静地等着安文进的反应。
安文进谨慎地考虑魏英才的话,良久才说道:“我是否符合条件?”
安文进的问话,单刀直入。因为,听完魏英才的这番话之后,安文进知道,这时候,他更多应该顾及一下自己的责任和身份了。正如魏英才所言,这次是他这个正使负责着整个使节团,使节团的一切作为,都与他紧密相关,所以,他必须时刻掌控每一个动静;同时,作为正使,如果他不能觐见兴华皇帝,没有亲身了解兴华帝国的态度的话,他日待使节团回到夏国回禀的时候,一定会被朝中人质疑他的能力。
因此,一番思考后,安文进干脆毛遂自荐,亲身上阵就是了。
魏英才闻言一挑眉,他倒是没想到,安文进竟然会有此一问,但他很快也就回过神来。既然安文进是有这般想法,魏英才也就仔细地打量着安文进,而且毫不隐晦地对上安文进的双眼,问道:“安大使,你是战斗职业者吗?”
“我不是战斗职业者,我是一名文官,二榜进士出身。年轻的时候,倒是粗略地学过剑术,不过是资质浅薄,最后没有成为职业者。”安文进说道。
“嗯,安大使符合条件。第一个名额,就是你了,至于第二个名额,就交给安大使决定。三天之后,帝国都城会有一列悬浮货车抵达泰安城。届时,你们跟随帝国的列车,前往都城。一路上,帝国的军队会保证你们的安全。”魏英才说道。
魏英才话说的很坚决,言辞间满是不容置喙的意味,仿佛一切在瞬间就有了定夺。安文进还几次开口想要再从魏英才那争取多几个觐见的名额,但都被魏英才当即回绝了。无奈之下,安文进也只能作罢。
定下了人选,这次见面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有了答案,随后,魏英才唤来一品楼的老板,为安文进等人也加了些精品菜式。见状,安文进反而更不好说话了。一个小时之后,魏英才等人酒足饭饱,便结账先行离开,而安文进几人虽一直也在就餐,却是食不知味,满腹心事,见魏英才等人散去,他们便也离开了一品楼。
夜晚,阳城的街道,华灯初上,人来人往,好生热闹。
看到如今的阳城,景物依旧,民生仍然安泰,似乎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乱,更仿佛阳城依旧是夏国治下的州城盛世,从来都没有发生过什么。
安文进一路走在阳城的街道上,途中所见,让他直感无奈,愤怒,甚至悲伤。
在阳城沦陷之后,他们这些夏国的朝堂中人,还在努力维护夏国的国威,幻想着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却不料,阳城这里,这些原本隶属夏国的平民百姓,却早已心无旧国,没有丝毫被侵略的哀痛,反而是已经安享太平盛世,已经歌舞升平。这一对比之下,安文进徒感悲凉。这是百姓的错吗?还是夏国官员的错?
文人出身的安文进,甚至有种,有股冲动,想要把眼前所见所感化作诗词,上交夏国朝廷,一来抒发己见,二来,也让夏国朝堂一同感知江州的民生,让他们一同思考,到底是江州的百姓抛弃了夏国,还是夏国抛弃了江州百姓,竟至于江州百姓对旧国毫无半点留恋之意,全身心臣服于新国的统治当中?
“大人,那一个名额,您准备传给哪位副使大人?”返回客栈的路上,随行的一位文官,开口打断了安文进的沉默。他实在忍不住想要打听安文进的心思了。
“关于剩下的这个名额,我们还是先回去讨论一下再决定吧。把兴华人的条件讲清楚,再由大家投票决定吧。”安文进正一心愁闷,闻言有些提不起劲,便稍带敷衍地回应道。
反正,安文进的名额稳固,剩下的一个名额,就丢给使节团的那几个想要争功的使臣自行决定吧,要不要争一争觐见的资格,那也就是他们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