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茯苓连猜带蒙的做美梦,没想到竟然是真的,美梦成真了。

    单独的一角。

    来这里采访的大人,正在单独问马老太,说你这是出于什么目的啊?

    马老太那能有啥目的,我儿宋福生就是那考生之一,这搭陪考棚的想法是从他那里来的。

    大人指向旁处又问“那是什么?”

    马老太瞅一眼

    啊,回大人,那是书。

    进去考试的那些学生,有的没有家人陪同,家里不富裕的也没有小厮跟着,别说小厮了,有的那都住大通铺,大通铺那种地方连行李都放不了,怕丢。

    总之,遇到那种像是不能将书带进考场,可是考前又想看的,

    就有那学子会将书存放到这里。

    我们给他写字条,写上哪本书都是谁的,免费给保管一下,等他考完出来就会领走。

    “之后,你也会如此吗?”

    马老太一点头“至少这三日是要这样的,反正俺也要等儿子。到考举人的时候,应是就不会了。一个是天凉快,没这么热。另一个是俺儿考举人就要在里面住了,到那时他都住下了,我总是不能在外傻等的。”

    大人被这话逗的呵呵笑了起来,随后用笔记下

    恢复科举的这一年,奉天城有一位宋马氏。

    她源于儿子是考生之一,就更能设身处地的为外面陪考的人着想。

    在这种炎热的日子里,为大家支起考棚,挑来一桶桶水,未收取分文,提供喝水休憩的地方。

    她的这种行为,同样也得到了许多人的信任。

    每个陪考棚里,堆有许许多多赶考学子最重要的书籍,那些书籍,就足以证明赶考学子们内心对她的称颂。

    恩,这位大人觉得取材差不多了。

    他谨记知府大人说

    今年的州志县志要在“科举”这一块,下浓墨重笔。

    多年来,才恢复科举,可不能只记录赶考人数和录取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