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思明之前对于安禄山,的确也是十分的敬重,要是没有当初从当捉生将开始安禄山就带着他们出生入死的立功,也不会取得如今的成就。

    而且安禄山反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除了他自己之外另外的一个能够主持大局的人物就是史思明,等到安禄山真的打下来了大唐的大片疆土,史思明也一定回事个封疆的人物。

    但是天算不如人算,安禄山在洛阳直接横死,而且传回来的消息对于死因说的含糊其辞。

    刚开始的时候史思明也没有什么怀疑,心说大哥死了,那咱们就好好辅佐辅佐大哥的儿子呗,左右现在大唐的都城都已经拿下来了,而且算是牢牢的掌握在他们的手里。

    再加上安禄山的确是太胖了,而且因为胖而出现了很多疾病,死了倒是也合情合理。

    不过这天下间没有不透风的墙,史思明这个想法持续了没几天,各种版本的安禄山是如何死的就传到了范阳了。

    不少人都说是严庄联合着安庆绪杀死了安禄山,这个说法虽然匪夷所思,但传的却是有鼻子有眼的,史思明在经过了一系列的调查之后,不由得就信了几分。

    自己跟安禄山的关系虽然很铁,但是安庆绪连自己的父亲都敢杀,他这个当叔叔的以后会是个什么下场,史思明的心里面也是开始犯嘀咕了。

    就在这个当口上,本来在洛阳城里面吃喝玩乐的安庆绪接连被唐军给攻克了洛阳和长安城,麾下的将领和士卒也所剩不多,这个事传到了范阳,范阳的将领们对于安庆绪和严庄这两次失败颇有微词。

    毕竟之前叛军杀大唐将士就好像是砍瓜切菜一样容易,所过之处几乎是所向披靡,现在大唐就连回纥人的骑兵都没借助却能连下两城,完全可以说明范阳精兵在安庆绪的手里面已经是变得不堪一击了,这样的大燕皇帝,当然不可能带着范阳的人们灭了大唐了。

    史思明的身边也是有些有野心的人的,这其中就有他的儿子史朝义,他们一看安庆绪和严庄就好似一条丧家之犬,当时就在史思明的耳朵边上吹起了风。

    要说这些人里面对于这件事最是热切的,自然就是史朝义了,史思明怎么说也已经五十几岁了,就算是成功了,也享受不了几年的生活,而剩下的基业不都是他的吗?

    在自己的儿子和麾下将领的撺掇之下,史思明的确是对于自立门户有点动心了,于是在安庆绪战败到了相州,并且派遣李归仁回来求援的时候,史思明并没有选择出兵相州,而是直接把李归仁留在了范阳。

    李归仁当然是好汉不吃眼前亏了,他当时就已经明白了安庆绪的处境,但是更明白自己的处境,只能对史思明表明了自己的心思,之后在范阳安心的待了下来。

    本来史思明还以为让安庆绪在相州躲避一段时间,也好让自己下一下决心,却没想到大唐的兵马直接到了相州并且把安庆绪给击溃了。

    史思明是一直关注着相州的局势的,他完全没想到之前跟自己在太原府一战之后手里面应该并没有多少人马了的李光弼竟然会联合兵力同样并不强大的李倓攻打太原府。

    史思明对于睢阳和两京之战并不是十分的了解,所以在他的心里这几次战斗的主导者应该还是郭子仪和李光弼这两人,李倓在这其中也不过就是一个配角罢了。

    听闻张通儒被擒,叛军一下子损失了两万多人马,史思明当时就知道,安庆绪和严庄在的坚持不住了的时候往范阳跑是早晚的事。

    这是一个让史思明十分头疼的问题,毕竟之前自己不过就是一个安禄山的部将罢了,安禄山在大燕称帝,他是支持的,现在人家大燕的皇帝是安禄山的亲儿子,这件事在面上看是一丁点毛病都没有的,所以他也没啥反对这件事的理由。

    在确定了安庆绪和严庄已经带着仅剩下的两万人马往回跑的时候,史朝义也是在对自己的父亲进行着最后的劝说。

    “父亲,之前你既然已经将李归仁扣在了范阳,又没有出兵去救援他们,你倒是想一想,一旦安庆绪回到范阳之后顺利的坐稳了我大燕皇帝之位,会对你我如何?”

    史思明之前在摇摆中的确也是作出了一些个对于安庆绪见死不救的事来,他明白,自己的儿子说的倒是没错。

    “唉,我这一世英名,怕是最终都要被你们几个给毁了,最开始劝说我见死不救的,不也是有你一个!你心里打的是什么算盘,当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