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这情况,史思明仰天长叹,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赢了这一战,可能还会有一丝苟延残喘的机会,一旦输了,只有死。
“去,派人把朝义和他带着的那五万人马找回来!就说范阳到了生死存在的地步了,他要是不回来,最终只能是曝尸荒野!”
自己的儿子是个什么尿性史思明太知道了,他几乎可以肯定,史朝义要是知道自己范阳面临的是这么一个情况,是一定不会想回来的,自己这个老子在他心里的地位和他自己的性命相比简直就是不值一提。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了,史思明也知道,有他手里的五万人马和没有他手里的五万人马,最终对战局的影响会是非常大的,所以他是打心眼里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带着人马回来力挽狂澜,要是真能成功的话,史朝义也算是在叛军里能立住了啊。
下完这个命令,史思明知道,这一战的战场不可能再是别的地方了,只能是城内。
在这个时代,两军交战,不管是攻城还是守城,战火一般蔓延到城墙上也就算是了不得了,但今天,李倓却把一个新的概念带到了大唐:巷战。
早在李倓刚刚提出这个计策的时候,他就已经跟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人说的十分明白,这一战不管是真正开始还是结束,都要在城里完成,而且提出了巷战这个概念。
不光如此,李倓还对当时还是一头雾水的两人深入的分析了一番巷战跟其他交战的不同。
在城中交战,而且是在黑夜,敌我短兵相接、贴身肉搏,不知道从什么角落里就会窜出来敌军要你的命,残酷性大,再有一旦进入了不熟悉的街巷里,敌我彼此混杂、犬牙交错,危险性大大增强。
李倓知道,普及这些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自己模糊的还能想起来,所有出土的文献里面最早提到巷战这个概念的是在宋朝,所以大唐基本上就是没有这个概念。
史思明当然更是不会想到这些的,但李倓认为要是能提前准备准备并且有针对性的训练一番,等到真正打起来的时候就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在出发之前,这几万大军已经轮流在黑夜中的幽州城里练习了一个来月的巷战了,他们已经大概知道了什么地方适合藏身偷袭,什么地方不会被敌军偷袭,几个人结为一个小队更加能适合这样的作战。
所以在大量的唐军进入到范阳城内的时候,他们没有一窝蜂的往敌军的方向上涌,而是按照事先分好的队伍直接进入了大小街巷,寻找落单的敌军。
这一战,打的极其混乱,郭子仪和李光弼年纪都不小了,不可能拿着兵器到街巷里去跟敌军拼杀。
按照计划,李光弼和郭子仪分别带着一队精锐到了范阳城的南北两门,因为这正是万一史朝义回来了最可能进入的两个城门。
在城里打仗的主心骨,自然就是李倓。
不过李倓也不傻,犄角旮旯的地方他是不会去的,一旦到了那样的地方,你能耐再强,反应再快,也有可能会被暗箭所伤。
而且李倓会的都是枪法,长枪这个东西,只有在战马上才能让它的杀伤半径完全发挥出来,要是到了地面上,被短兵刃近身是相当难受的一件事。
所以李倓一直在坊间宽阔的街道上带着人马杀敌,雷万春带着一队渔阳突骑紧紧的跟在李倓的身后,继续扮演起了李倓的保镖的角色。
雷万春虽说之前也没怎么听说过巷战,但是他却有着相当丰富的作战经验,一看就知道这样的战斗对于将领来说实在是不怎么合算。
不过现在的叛军,除了史思明自己之外已经没啥将领了,之前安禄山麾下看似猛将如云的局面已经不可能再出现。
当初囤聚在范阳的那些猛将,一个个几乎都不在了,有的战死在关内,有的现在还在长安城的牢狱里呢,另外一些则自谋出路去了,总之,乐意跟着史思明的人并不多。
史思明这么快就得了这么个结局,其实跟他掌权之后的行事作风是完全脱不开关系的,就算是他上位的途径,严格上来说也是窃取了大燕。
“去,派人把朝义和他带着的那五万人马找回来!就说范阳到了生死存在的地步了,他要是不回来,最终只能是曝尸荒野!”
自己的儿子是个什么尿性史思明太知道了,他几乎可以肯定,史朝义要是知道自己范阳面临的是这么一个情况,是一定不会想回来的,自己这个老子在他心里的地位和他自己的性命相比简直就是不值一提。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了,史思明也知道,有他手里的五万人马和没有他手里的五万人马,最终对战局的影响会是非常大的,所以他是打心眼里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带着人马回来力挽狂澜,要是真能成功的话,史朝义也算是在叛军里能立住了啊。
下完这个命令,史思明知道,这一战的战场不可能再是别的地方了,只能是城内。
在这个时代,两军交战,不管是攻城还是守城,战火一般蔓延到城墙上也就算是了不得了,但今天,李倓却把一个新的概念带到了大唐:巷战。
早在李倓刚刚提出这个计策的时候,他就已经跟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人说的十分明白,这一战不管是真正开始还是结束,都要在城里完成,而且提出了巷战这个概念。
不光如此,李倓还对当时还是一头雾水的两人深入的分析了一番巷战跟其他交战的不同。
在城中交战,而且是在黑夜,敌我短兵相接、贴身肉搏,不知道从什么角落里就会窜出来敌军要你的命,残酷性大,再有一旦进入了不熟悉的街巷里,敌我彼此混杂、犬牙交错,危险性大大增强。
李倓知道,普及这些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自己模糊的还能想起来,所有出土的文献里面最早提到巷战这个概念的是在宋朝,所以大唐基本上就是没有这个概念。
史思明当然更是不会想到这些的,但李倓认为要是能提前准备准备并且有针对性的训练一番,等到真正打起来的时候就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在出发之前,这几万大军已经轮流在黑夜中的幽州城里练习了一个来月的巷战了,他们已经大概知道了什么地方适合藏身偷袭,什么地方不会被敌军偷袭,几个人结为一个小队更加能适合这样的作战。
所以在大量的唐军进入到范阳城内的时候,他们没有一窝蜂的往敌军的方向上涌,而是按照事先分好的队伍直接进入了大小街巷,寻找落单的敌军。
这一战,打的极其混乱,郭子仪和李光弼年纪都不小了,不可能拿着兵器到街巷里去跟敌军拼杀。
按照计划,李光弼和郭子仪分别带着一队精锐到了范阳城的南北两门,因为这正是万一史朝义回来了最可能进入的两个城门。
在城里打仗的主心骨,自然就是李倓。
不过李倓也不傻,犄角旮旯的地方他是不会去的,一旦到了那样的地方,你能耐再强,反应再快,也有可能会被暗箭所伤。
而且李倓会的都是枪法,长枪这个东西,只有在战马上才能让它的杀伤半径完全发挥出来,要是到了地面上,被短兵刃近身是相当难受的一件事。
所以李倓一直在坊间宽阔的街道上带着人马杀敌,雷万春带着一队渔阳突骑紧紧的跟在李倓的身后,继续扮演起了李倓的保镖的角色。
雷万春虽说之前也没怎么听说过巷战,但是他却有着相当丰富的作战经验,一看就知道这样的战斗对于将领来说实在是不怎么合算。
不过现在的叛军,除了史思明自己之外已经没啥将领了,之前安禄山麾下看似猛将如云的局面已经不可能再出现。
当初囤聚在范阳的那些猛将,一个个几乎都不在了,有的战死在关内,有的现在还在长安城的牢狱里呢,另外一些则自谋出路去了,总之,乐意跟着史思明的人并不多。
史思明这么快就得了这么个结局,其实跟他掌权之后的行事作风是完全脱不开关系的,就算是他上位的途径,严格上来说也是窃取了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