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罗斯福眼里的危险人物,同样也是陆军部的麻烦制造者。这个在四年前于华盛顿驱逐那些要求提前发放退伍补助金退伍老兵过程中特意让自己的勤务兵回宅取军礼服的陆军总参谋长是个倍受争议的人物。有产者称赞他是保卫自由的天使,无产者则唾骂他是杀人恶魔、战争贩子,但好在这个麻烦不久后便远远的被打发去菲律宾了。

    不过在伦敦谈判失败后,这个危险人物发挥其一贯惹麻烦的本性,又在菲律宾开始制造麻烦去年他的老朋友曼努埃尔·奎松正式就任菲律宾联邦总统,他则被邀请为菲律宾的军事顾问,并在今年被菲律宾政府授予菲律宾陆军元帅的称号。受此刺激,加上原有好大喜功的本性,麦克阿瑟在他的副官艾森豪威尔等人的协助下,为菲律宾制定了一个雄伟的军事计划。

    该计划基本是以瑞士军队模式,在原保安队的基础上组建少数常备军做为军队骨干,另外每年训练五万民兵,如此到可以独立的1946年,菲律宾将拥有五十个师总共五十余万兵力。这仅仅是陆军,该计划还准备建设一支拥有五百五十架作战飞机的空军和一支由八十艘鱼雷快艇组成的海军,同时将建立一所西点军校式的军官学校。

    对于这一计划麦克阿瑟信心十足,他认为‘任何侵略者必须付出五十万人、三年时间和五十亿美元的代价才能征服它(菲律宾)’,并确定‘这些岛屿必须守住,而且也能够守住’。

    纸面上的计划确实是宏伟的,但这就带出了两个问题。其一:该计划与橘色计划(橙色融合黄色为橘色)相矛盾。橘色计划认为:一旦吕宋半岛遭到敌海上力量的攻击,驻守该岛的美国守卫部队将在亚洲分舰队的支援下支持三个月时间,并迟滞敌人行动。然后撤退到多山的巴丹半岛和要塞岛屿科雷希多坚守待援,阻止敌人进入马尼拉湾。与此同时,美国舰队将从本土赶来支援。与敌海军力量进行海上决战。

    橙色计划虽然在1906年就提出要保卫菲律宾,特别是马尼拉海军认为马尼拉与夏威夷、关岛一样是太平洋上的战略要地。是‘我们在西太平洋最有力的战略地点’,但华盛顿海军裁军条约却规定各缔约国在太平洋岛屿和领地的要塞须维持现状,这便使得马尼拉基地无法扩建,已定的作战计划成为一纸空文,所以陆军在国会确定十年后给予菲律宾独立后建议将部队逐步撤离菲律宾,至1946年全部撤完。

    当然,撤退并没写入作战计划,也没有得到总统罗斯福的认可。菲律宾之所以独立也不是为了避免与日渐强大的东亚同盟发生战争。而是另有原因。因此,就官方上说,麦克阿瑟的计划不但背离了陆军部的共识,也与橘色计划相矛盾。

    除此以外,麦克阿瑟军事计划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菲律宾无力承受高昂的军事开支。在他的参谋部所制定的扩军计划中,菲律宾每年为此要承担一千万美元的军费开支,这是菲律宾联邦政府所不愿也不能承受的。并且在菲律宾总统奎松以及菲律宾当权者心中,他们不希望扩充军队与中日两国发生战争,作为战争交战地,这对菲律宾是极为不利的。

    若中国没有崛起。那麦克阿瑟的计划永远无法得以实现,即便罗斯福将日本视为美国的严重威胁。但在中国快速崛起且不愿解除与日本、朝鲜同盟关系的背景下,他的计划很快被摆在了总统罗斯福的办公桌上。

    既然华盛顿条约行将到期。那么扩建夏威夷、关岛、马尼拉三地的海军设施的计划也在海军作战部计划局的紧张制定中。

    并且,于麦克阿瑟任参谋长时期被任命、早就声明其部队在未来战争中将承担‘独立的空战任务’的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部司令佛兰克·安德鲁斯少将也在为防守菲律宾出谋划策。他秉承着航空兵战术学校的战术理论,认为陆军已经服役的b-17轰炸机不但可以保卫马尼拉,还可以进行昼间高空大编队精确轰炸(亦称‘轰炸工业网’理论),以打击中日朝三国经济结构中的关键薄弱环节,进而造成整个经济乃至整个社会崩溃,使三国最终屈服。

    麦克阿瑟主要是菲律宾陆军计划,海军主要是马尼拉防御以及海军基地扩建计划,而安德鲁斯则是陆军航空兵作战计划。这三份作战计划罗斯福只了解前两份。第三份则仅仅从麦克阿瑟的菲律宾扩军计划里隐约所知,不过这就已经足够了。华盛顿条约的到期刚好是军事联合委员会重新制定橘色计划的缘由。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必须有一个稳固的基地,并以这个基地为中心。通过不断增强的军事行动和经济压力打败东亚同盟。

    只是,在这些计划中,坚定的孤立主义者战争部长哈利·伍德林是一块最为坚固的绊脚石……

    莫斯科盘桓半月,又因风雪在路上耽误十数天的杨锐一行终于在腊八这一日赶到了亚欧运河边的阿尔捷济安,这座小城就在南北走向由斯大林格勒到巴库的铁路线上,其东面离里海不到二十公里,西面一百三十公里外则是乔伦哈穆尔。这东西一百五十公里是整个运河真正要完全开凿的地段,而从乔伦哈穆尔往西五百多公里的河道可借用库马-马内奇盆地现有的水道以及顿河,这一段要做的仅仅是零星开凿以及扩宽加深的疏浚工作。

    从神武二十年签约奠基开工到现在已有六年,这六年中,从黑海至乔伦哈穆尔的五百余公里基本疏通,但个别地段还在加深加宽,而乔伦哈穆尔东面的这一百五十公里也已完成五分之四,仅有阿尔捷济安附近的三十公里还未完工。

    寒冬季节工地已经停工。站在靠着火车站运河岸边的杨锐只能看见鸟无人烟的茫茫雪原上,一条铁路伴随着一条浩荡长渠往西而去。负责此地工程的中方代表武同举正陪着他,他大大吐了口气。道:“大人,如果我们和俄国人签了条约。那运河凿通便指日可待了。”

    武同举是杨锐任总理时的水利司司长,运河决定开凿后,虽是俄方负责工程,但中方依然有监督查验之责,为此,杨锐出面把他请了出来任命为运河公司的中方总代表。不过与俄国人打交道绝不是简单的事,这六年来武同举不说吵架、便是打架也遭遇过不少。

    “呵呵……”听闻武同举如此长叹,杨锐看着他也叹。“不签约那四亿五就全扔在水里了。”

    “大人英明。”见杨锐叹,武同举则笑,个中含义两人心照不宣。

    “霞峰啊,这运河何时能建成?”杨锐问了一个最为关心的问题。“能提前吗?”

    “早前计划是十年,可就眼下看时间是有余的,只是俄人安排人手不当,故意延期罢了。”武同举摇头道。运河一天不通,投资方一天不能受益,这点布尔什维克算的比资本家还精。因此,运河越接近通航。俄方就越是提各种无理要求,若不是中国手里还抓着西伯利亚大铁路和海参崴海港,怕俄国人早就停工了。武同举回味着这六年来的种种。甘苦自知,他好一会才稳定心绪道:“以当下的工程量估计,最多两年运河便可通航,运河一通,运输就方便,余下收尾的工作两年内即可完工。”

    “霞峰真是辛苦了!”即便在风雪里,杨锐也能感觉武同举心情起伏,不由赞了一句。

    “为国治水、为民开河,此生足矣!”武同举回了一句。让杨锐敬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