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吗?你确定?”丽贝卡看着自己的丈夫。
“这是其中一种可能,但那要在我们收复莱茵地区以后。”戈林道,他转而想起杨锐在墓地的讲演,以及之前去中国时他所表达的那些观点。心中越来越觉得他和波兰外长贝克上校一样都是冥顽不化的古董后者表示不愿和德国签订**产主义协定,似乎这会使波兰成为德国的附庸,他还真以为波兰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
“赫尔曼……”戈林拧着眉毛时,丽贝卡靠向了他,“我觉得叔父说的未必没有道理。一旦欧洲发生战争,美国人就会跨洋而来,他们迫切需要一场战争来挽救国内经济。”
“可他们又能获得什么?”戈林知道美国的形式也不好,政府靠赤字财政养活了一大批人,但他难以相信美国人会在如此糟糕的形势下派兵前往欧洲。
“不,他们并不要获得什么。他们只要用轰炸机把整个欧洲毁灭。”丽贝卡说后又补充道,“这是无名的观点,他说这是叔父说的,经济利益比领土利益更重要。我想。也许我们应该再等一段时间,这并需要太久,只要中美之间开战就行。”
看了自己的妻子一眼,再想到伦敦海军谈判失败后国际局势的变动,戈林不相信的道:“他为什么宁愿与美国开战也不愿和我们一起进攻俄国,难道真的是为了德意志?”
“这点我找不到答案。”丽贝卡道。“但显然,如果我们挑起战争,结果将是所有国家像上次那样对我们宣战,包括美国在内。中国和日本肯定也会出兵,就像这次针对意大利一样。”
戈林本来还有些斗志,但一说到意大利,他目光里却全是无奈就在刚刚,他收到了墨索里尼死亡的消息。墨索里尼是他还有国社党学习的榜样,虽然他骄傲得不屑与德国合作,但戈林还是希望他能看在清英法的真面目和意大利本身的虚弱后,最终与德国密切合作,可没想到这么一个‘革命导师’,就这么死了。
戈林收到墨索里尼死亡的消息,比他晚半天,从瑞士来的杨度也带来这个消息。
“真是自杀?”杨锐听完这个消息笑了笑,他很明白,墨索里尼是他和杨度弄死的。
“说是自杀,可谁知道呢?”杨度道,“现在意大利一片混乱,据说利比亚总督伊塔诺·巴尔博将接替他的位置。”
“这不可能!”杨锐把膝上的报纸扔到了一边,“他出事时巴尔博不在罗马,那就说明自杀的事情他不知道。既然不知道,那就不是他在操纵这次自杀,他回去就是死。”
“真的?”杨度问的有些狐疑,但又有些相信。杨锐对国际局势的判断,向来精准。
“如果是戈林自杀,我会相信那是真自杀,但意大利,我不相信。如果戈林自杀然后他的接班人前往柏林接任,我相信他会成为德国的下一个统治者,但意大利,我不相信。”杨锐道,他看着杨度不解的目光,再道:“意大利的政治环境比德国差的多,甚至连法国都不如。好了,不说意大利了,他注定要乱上一段时间,这就够了,还是说说别的吧。”
意大利只是插曲,虽然他本质上是欧洲爆发战争的导火索英法的绥靖政策最开始的对象是意大利而不是德国,正是有意大利这个榜样在,希特勒才亦步亦趋的步墨索里尼的后尘。
“情况和我们之前推断的不一样。”杨度一开口就是坏消息。“意大利兵败东非最高兴的其实是法国,最担心的是英国。现在有消息说英国正和德国接触,两国很快会签订军事条约,这就等于是给德国解脱了凡尔赛施加的束缚。”
“有这个后果理所应当。”杨锐思考着,“但由英国出面解脱而不是德国自己解脱,这已经是一个好结果了。最怕的就是戈林对英法无所畏惧,任性妄为,那才是灾难。”
“另外英国正催促我们尽快退兵。”杨度再道。“他们断定受此打击,意大利很快就会从非洲在撤军,国际联盟十万部队聚集于东非已无必要。”
“他们这是害怕我们会常驻吧。”杨锐笑道。索马里虽然没有什么资源,可一旦中日获得那里,对英国来说,整个印度洋就变的很不安全,印度也存在失去的可能,难怪英国要着急。“那我们的条件他们答应吗?”
“基本上同意。只是美国人会信吗?他们对国联从一开始就是反对的。”杨度道。“上个月在伦敦,他们极力并谴责我们在纵容日本,并认定东亚将会是一个战争策略地。”
“他们信不信没关系,但旁观者如果相信,最少我们能在战时卖出不少债券。”杨锐道。进入地中海以后,他忽然觉得欧洲才是世界的中心。要想在太平洋战争中获胜,中国应该借用这里的资源,发售战争债券是其中之一。
“哎!就像墙忽然塌了一样,此时我才知道自己以前就住在悬崖边上。”杨度想着从伦敦谈判失败到现在的这段日子发生的事,由衷的感慨一句。他虽然有所准备,却没有想到战争离中国如此之近。“可叹国内诸公,还在浑浑噩噩、看不清国际大势啊。”
“国内……”被他一说,杨锐倒想起国内那些逗逼嘴炮党了。国民党极力吹鼓解散同盟、重新谈判;国家社会党则认为除了他们,谁也没办法在临近战争的关头扭转大势,而那些顶着复兴会帽子的士绅代表,左看不是,右看也不是,三天两头质询总理穆湘玥和外交尚书王正廷,几乎是惶惶不可终日。不过唯一的好处就是之前反对出兵东非的,现在全部表示维护世界和平是国际联盟每个成员国应尽的义务,杨皙子有治国大才云云……
“这是其中一种可能,但那要在我们收复莱茵地区以后。”戈林道,他转而想起杨锐在墓地的讲演,以及之前去中国时他所表达的那些观点。心中越来越觉得他和波兰外长贝克上校一样都是冥顽不化的古董后者表示不愿和德国签订**产主义协定,似乎这会使波兰成为德国的附庸,他还真以为波兰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
“赫尔曼……”戈林拧着眉毛时,丽贝卡靠向了他,“我觉得叔父说的未必没有道理。一旦欧洲发生战争,美国人就会跨洋而来,他们迫切需要一场战争来挽救国内经济。”
“可他们又能获得什么?”戈林知道美国的形式也不好,政府靠赤字财政养活了一大批人,但他难以相信美国人会在如此糟糕的形势下派兵前往欧洲。
“不,他们并不要获得什么。他们只要用轰炸机把整个欧洲毁灭。”丽贝卡说后又补充道,“这是无名的观点,他说这是叔父说的,经济利益比领土利益更重要。我想。也许我们应该再等一段时间,这并需要太久,只要中美之间开战就行。”
看了自己的妻子一眼,再想到伦敦海军谈判失败后国际局势的变动,戈林不相信的道:“他为什么宁愿与美国开战也不愿和我们一起进攻俄国,难道真的是为了德意志?”
“这点我找不到答案。”丽贝卡道。“但显然,如果我们挑起战争,结果将是所有国家像上次那样对我们宣战,包括美国在内。中国和日本肯定也会出兵,就像这次针对意大利一样。”
戈林本来还有些斗志,但一说到意大利,他目光里却全是无奈就在刚刚,他收到了墨索里尼死亡的消息。墨索里尼是他还有国社党学习的榜样,虽然他骄傲得不屑与德国合作,但戈林还是希望他能看在清英法的真面目和意大利本身的虚弱后,最终与德国密切合作,可没想到这么一个‘革命导师’,就这么死了。
戈林收到墨索里尼死亡的消息,比他晚半天,从瑞士来的杨度也带来这个消息。
“真是自杀?”杨锐听完这个消息笑了笑,他很明白,墨索里尼是他和杨度弄死的。
“说是自杀,可谁知道呢?”杨度道,“现在意大利一片混乱,据说利比亚总督伊塔诺·巴尔博将接替他的位置。”
“这不可能!”杨锐把膝上的报纸扔到了一边,“他出事时巴尔博不在罗马,那就说明自杀的事情他不知道。既然不知道,那就不是他在操纵这次自杀,他回去就是死。”
“真的?”杨度问的有些狐疑,但又有些相信。杨锐对国际局势的判断,向来精准。
“如果是戈林自杀,我会相信那是真自杀,但意大利,我不相信。如果戈林自杀然后他的接班人前往柏林接任,我相信他会成为德国的下一个统治者,但意大利,我不相信。”杨锐道,他看着杨度不解的目光,再道:“意大利的政治环境比德国差的多,甚至连法国都不如。好了,不说意大利了,他注定要乱上一段时间,这就够了,还是说说别的吧。”
意大利只是插曲,虽然他本质上是欧洲爆发战争的导火索英法的绥靖政策最开始的对象是意大利而不是德国,正是有意大利这个榜样在,希特勒才亦步亦趋的步墨索里尼的后尘。
“情况和我们之前推断的不一样。”杨度一开口就是坏消息。“意大利兵败东非最高兴的其实是法国,最担心的是英国。现在有消息说英国正和德国接触,两国很快会签订军事条约,这就等于是给德国解脱了凡尔赛施加的束缚。”
“有这个后果理所应当。”杨锐思考着,“但由英国出面解脱而不是德国自己解脱,这已经是一个好结果了。最怕的就是戈林对英法无所畏惧,任性妄为,那才是灾难。”
“另外英国正催促我们尽快退兵。”杨度再道。“他们断定受此打击,意大利很快就会从非洲在撤军,国际联盟十万部队聚集于东非已无必要。”
“他们这是害怕我们会常驻吧。”杨锐笑道。索马里虽然没有什么资源,可一旦中日获得那里,对英国来说,整个印度洋就变的很不安全,印度也存在失去的可能,难怪英国要着急。“那我们的条件他们答应吗?”
“基本上同意。只是美国人会信吗?他们对国联从一开始就是反对的。”杨度道。“上个月在伦敦,他们极力并谴责我们在纵容日本,并认定东亚将会是一个战争策略地。”
“他们信不信没关系,但旁观者如果相信,最少我们能在战时卖出不少债券。”杨锐道。进入地中海以后,他忽然觉得欧洲才是世界的中心。要想在太平洋战争中获胜,中国应该借用这里的资源,发售战争债券是其中之一。
“哎!就像墙忽然塌了一样,此时我才知道自己以前就住在悬崖边上。”杨度想着从伦敦谈判失败到现在的这段日子发生的事,由衷的感慨一句。他虽然有所准备,却没有想到战争离中国如此之近。“可叹国内诸公,还在浑浑噩噩、看不清国际大势啊。”
“国内……”被他一说,杨锐倒想起国内那些逗逼嘴炮党了。国民党极力吹鼓解散同盟、重新谈判;国家社会党则认为除了他们,谁也没办法在临近战争的关头扭转大势,而那些顶着复兴会帽子的士绅代表,左看不是,右看也不是,三天两头质询总理穆湘玥和外交尚书王正廷,几乎是惶惶不可终日。不过唯一的好处就是之前反对出兵东非的,现在全部表示维护世界和平是国际联盟每个成员国应尽的义务,杨皙子有治国大才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