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罗县丞这样的读书人,他是不可能知道百姓的疾苦的,他根本就想像不到炬城这样的城市,一个星期没有人来棺材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所以,炬城也没有几家棺材铺,能选择开棺材铺的人也不是一般的,两家都是共亏集团的营生。一个星期没有人来棺材,也就是说一个月估计也就只能卖四口棺材,还有两家铺面做棺材的生意,这生意不亏就怪了。

    既然是共亏集团的生意,整合一下资源开一家店就行了,可是共亏集团的人不这样想。他们非得开两家店,两家店还要竞争抢生意,为了抢对方的生意,既然还弄了个“买一送一”的活动,这不是赔本赚吆喝吗?

    当然,罗县丞可不在意对方是赚还是亏,更不在意这个所谓的共亏集团是怎么做生意的,他只想着会不会有人来,两个人拼单把生意做了,这样他会节省很多的钱。

    既然你这两天没有卖出棺材,为什么没有人来买棺材呢?罗县丞这就想不明白了,眼看着可以省一大笔钱,可就差一个人来拼单,这该如何是好呢?天无绝人之路,上天给了自己这样一个机会,眼看就要实现了,只差一个人就能拼单成功,这让人要如何放弃。反正罗县丞就很难放弃,这不他一直不走,就呆在棺材铺里东看西看的,东问西问的,你当他真的很闲吗?他也不闲,他真的很忙的,只是这棺材的优惠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

    时间一分一分的过去,一个堂堂的县丞在一个棺材铺里一呆就是好几个时辰,不仅他着急,老板也挺着急的。老板慢慢地也了解到了罗县丞的需求,他只需要一口棺材,他只想要买一口棺材,他只想付“买一送一”一半的价格,他...真的挺难缠的,大部分的人遇到这样的事,到最后如何始终遇不到拼单的人,买家最终只能狠心放弃。只有少数像罗县丞这样的,始终不愿意放弃的,哪怕这会耽误他许多宝贵的时间,哪怕等到最后也没有人来。

    可是,共亏集团是一个很讲原则的集团,老板既然制定了这样的规则,他就不会轻易的打破,管他是谁来棺材。如果是圆滑一些的老板,可能受不了罗县丞这样难缠的人,为了打发他离开,可能会雇个人来拼单,这便解决了客人的烦恼。只是罗县丞不知道的是,老板真是不可以这样做,这老板太实在了,真是拿出血本赌气做活动。买一送一并不是噱头,老板这般卖棺材,他的心也是在滴血,真是亏大了。

    所以,他不可能再雇人来拼单了,做为共亏集团的成员,他为了在炬城站稳脚跟,他可是亏着本在卖棺材。客人买一送一老板已经很亏了,要是再让他找人来拼单,如此亏上加亏的事,哪怕是共亏集团的成员也干不出来。这共亏集团本就是一个奇葩集团,他们真的

    不怕亏钱,听说这些钱都不是他们自己的,而是国家的钱的。

    就算是大唐国的钱,也着不住他们这样亏的,可谓是大唐大了什么样的集团都有。一个小县城开了两个棺材铺,还是同一个集团,还要打价格战,这真是共亏精神的体现,把共亏精神发扬光大了。罗县丞万万没有想到这共亏集团居然是朝廷的营生,要是知道朝廷就这样做生意,要是知道他们就是这样亏钱的,像他这样精明的人只怕得被当场气吐血。

    可惜他知道得晚了,不然他是万万不会接手这个集团的,这集团就是一个大坑,而且还是宇宙级的大坑,罗县丞的一世英明都毁在这个集团手里了。而这个时候,罗县丞并没有放弃,想到能占一个很大的便宜,这样的价格就能买到一口棺材,真是千值万值了,此时此刻的他心里还是美滋滋的。他可不管老板这样做生意会不会亏死,他只想着这棺材他今天是要定了,人就得自信。

    罗县丞脸上浮现出一抹自信,这棺材本大人买定了,谁要跟哥拼单。老板是一个客气人,生意不成仁义在,哪怕生意做不成,迎四方宾客还得把自己的礼义做好,这是大唐人做生意的原则。老板见他一直没走,看得出他还是挺看中自己的棺材的,只是一直没有下定决心,不管他家里有没有死人。趁着便宜的时候买二口棺材,不管是送老人还是留给自己都是不错的选择,毕竟错过了今天的活动力度,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遇上。

    老板一直在劝罗县丞赶紧下决心,看他犹豫不决的样子,真的挺替他着急的,遇上喜欢的东西,一定不要轻易放弃,不然一定会后悔的。为此,老板给他沏了一壶浓茶,也许是看出他会纠结很久,或者觉得他不会轻易的下决定,所以多给他抓了几颗茶叶。既然觉得他要待很久,就得好好的招待客人,这是老板做生意的原则,对于老板来说亏不亏钱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把自己的东西卖给需要他的人,客人喜欢才是最重要的。对于很多老板来说,交朋友也是很重要的,也许这单生意谈不成,可是能多交一个朋友,何乐而不为啊!

    老板随口问了句:“阁下喝茶吗?”

    罗县丞心想不喝白不喝,讨价还价还得费些口水,见对方如此的热情他也就答应了。

    唐代是称呼煮茶时第一泡出来的茶汤,以备曾味和止沸,有时也直接用来奉客。陆羽《茶经·五之煮》:“第一煮水沸,而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其第一者为隽永,或留熟盂以贮之,以备育华救沸之用。”是书《六之饮》:若坐客数“六人已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

    罗县丞平时也喝茶,他也不觉得这东西有什么好喝的,可不知道为什

    么今天这茶喝起来真是别有一番滋味,特别的顺口。要不是心里有事,也许这茶品起来,就越发不一样了,以前他们这里的人把茶当成一道菜来吃。茶是老百姓家里很再平常的东西,在大唐的山里满山遍地都能见到茶叶,因为太过普通了,所以就没有人把它当一回事。

    当老板说给他沏茶的时候,罗县丞到是看了他一眼,并不把对方的话当一回事,还以前对方没有什么可招待自己的,于是才拿了最低贱的茶叶来招待自己。他并想要拿自己的身份来压人,这才是一直没有亮出自己是县丞的身份,对方要是把自己当成普通人,用茶叶来招待自己,这也挺合情合理的。

    大地朝人不喜生冷之物,一定要喝开水、热茶。神农尝百草,经常中毒,内脏颜色剧变,却能以茶叶解毒。这种传说深植人心,所以喝茶成了古人饮料的首选。茶叶原产于丘陵,汉代四川产茶。西汉王褒的《僮约》一文,是王褒与家丁斗气的游戏文章,文中提到“武阳买茶”,却是了解汉代生活的重要资料。唐代以前,因为交通运输不便,茶叶不新鲜,所以唐人喝茶时,要放些姜片、盐,可能真把茶当成了解毒药。当时的茶来自江南,利润不低,平民百姓不见得喝得起,而在炬城这却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

    按照其说,东汉末年四川已经有了人工养殖的茶园,但当时的茶叶更象是被当作蔬菜,用蜂蜜或者其他酱料蘸着吃。从“烹茶”这个词,我们又可以想象,也许最早的茶就是种水煮菜,就象“上汤娃娃菜”。后来人们对汤羹类食品的营养价值渐渐了解,当地人也渐渐地习惯了茶汤的味道,很多的人更喜欢喝汤而不是当菜来吃,这道菜就从吃菜变成了喝汤。

    炬城的人很早就煮茶来吃,加上大唐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也能接受一定限度的浪费。就算是把茶叶倒掉而只喝其汤,也算不上是奢侈的行为,换作以前估计国人还真是舍不得,可是大唐百姓还真有这样的底气,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浪费就浪费些吧。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本地的茶很多,价格也特别的便宜,大家都消费得起。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对于当地人而言茶叶的好处不言而喻。也不是谁都喜欢喝茶的,好在老板问罗县丞喜欢喝茶吗?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对于喜欢喝茶的人,愿得知己人,煮茶品人生。老板是一个有意思的人,他卖的虽是棺材,可是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口味。茶还不是大众都认可的东西,加上生产的工艺不同,烹荼尽具不同煮出来的味道也有差别。

    做任何事,喝任何东西,都得有知己才行,没有知己再好的东西也没有味,有了知己才能品出其中的真滋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