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怀仁正在为赚了一笔横财偷着乐,宫里的旨意来了。

    这次召他进宫的是高太后,旨意说的的直白,让他进宫给太后和官家用新式蔬菜做一顿晚膳。

    杨怀仁不得不佩服宫里这位老太婆消息灵通,只要是东京城里边发生的热门事件,基本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杨怀仁的新式蔬菜上市前,自然是给宫里两位大佬进贡过一些的,可这些番茄土豆到了御膳房,一帮御厨都傻眼了。

    这东西这些御厨都没见过,自然不知道要怎么做成美味的菜肴,也只能望“菜”兴叹,只好禀报高太后,这些新奇的蔬菜,需要请杨侯爷进宫给他们示范一下如何制作。

    杨怀仁每次到御膳房,都有一种被群星拱月的感觉,若是以前他只是个厨子去御膳房还容易被人家白眼,可自从他成了侯爷,就只有被羡慕的份了。

    对于这些御厨,杨怀仁其实也没有什么可避讳的,他一不怕御厨们学了他的手艺,二不怕御厨们能超越他的手艺。

    因为这些御厨在宫中做菜,不会把学到的东西散播到宫外,以形成和随园的竞争威胁;他们水平虽然也足够高,但是对于这几样新菜的味道的理解和制作能力,肯定不是一时半会儿能领悟的。

    时间的关系,杨怀仁也只能每一样菜都做出一道成菜来,这几样成菜的制作方法也非常简单那,无非是随园餐牌上即将在下个月提供给顾客的那几种样式。

    西红柿做了个他拿手的番茄炖牛腩,土豆做了个土豆烧牛肉,地瓜原本他也想架在火上随便烤烤完事的,但是一想一个太皇太后和一个皇帝坐在富丽堂皇的皇宫里抱着个烤地瓜在那里啃,实在是画面太美,所以才做了一道比较细腻的地瓜泥甜汤,作为饭后甜点。

    其实中餐发展到二十一世纪,也逐渐开始融合西餐中的文化,开始一种自我优化的进步过程。

    中餐在正式的场合,一桌宴席吃菜的顺序讲究有寓意,比如先上凉菜,然后上热菜,寓意越来越火;上大菜也讲究先上荤菜再上素菜,最后上一道鱼,寓意年年有余等等。

    而西餐则更在意人们在用餐的时候肠胃的感受和用餐的心情,比如先上开胃菜,然后上大菜,最后是甜点,让用餐者的消化过程更加合理的同时,也让用餐的过程从头到尾,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

    中餐后来也逐渐融入了这种健康的理念。杨怀仁这三道菜,也是尽量保持这种观点。

    番茄炖牛肉,又类似于开胃菜的效果,而土豆烧牛肉,便是大餐了,最后上一道地瓜甜汤,让用餐者最后感受到的是甜蜜和快乐。

    御厨房受到朝堂上大佬们理学思潮的影响,是不能做猪肉给官家和太皇太后吃的,所以常备的肉类是羊肉和鹿肉。

    杨怀仁所做的菜,如果把牛肉换做了猪肉,倒是还可以,影响也不大,但是换成了羊肉,那味道的区别就差的太多了。

    幸亏他进宫的时候自带了不少优质的牦牛肉,倒是可以弥补了御厨房的这一点现实的限制,想来给官家吃牛肉,应该不违反那几位大佬的狗屁理论,而且这些牦牛肉,搭配起番茄和土豆来,也确实是美味无比。

    庆寿宫寿安殿里,出了太皇太后和赵煦之外,还有另一位吃货,那就是杨怀仁的“大舅子”嘉王赵頵了,这小子现在属狗的,哪里有好吃的,离着八百里他都能闻见,杨怀仁被高太后召唤进宫做晚膳,他便早到了寿安殿候着了。

    一顿饭一家人吃得十分享受,特别是赵頵和赵煦叔侄二人,对杨怀仁的手艺赞不绝口。

    赵煦早先便吩咐苏公公提前预购了两份蔬菜礼盒,今日还是他偷跑出宫亲自取回来的,一开始见到礼盒里那三样东西的时候,他虽然觉得新鲜,但也没觉得多么出奇,还曾经为白花了三十贯钱气恼。

    可如今吃到这几道菜,他的想法发生了七百二十度的大转变。作为一个皇帝,他的想法与普通的食客是不同的,他首先想到的,便是既然这几样新式的蔬菜这么好吃,听说还能在冬季栽培繁育,是不应该保留在杨怀仁个人手中,而是应该在大宋推广的。

    赵煦这么提出来,高太后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除了赵煦想到的,她还想到杨怀仁这次卖菜,应该赚到了不少的钱,既然这些新式蔬菜这么赚钱,就更不应该被控制在他个人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