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欢在上书房待得非常高兴。
她喜欢读书,却不喜欢多次重复读一本书,那让她觉得无趣。
她喜欢黄先生,但黄先生前期的无视,后期的逼迫却让小姑娘不舒服。
所以在黄先生一直不断重复讲《女诫》和《女训》、强迫宁欢深入学习,并且要求她按书中所讲“纠正”自己言行的时候,从来不逃课的小姑娘就不想去上那课了。
如今到了上书房,她在公主小课堂已经到了天花板的文化水平顿时成了半瓶子醋,每天有无数新知识要学习,先生也不会对她抱有偏见,甚至颇有些偏爱。
张太傅甚至不用宁欢举手,讲一段就问宁欢有没有问题。
若宁欢提出问题,他懂就认真解答,不懂就现场讨论,讨论没有结果则等请教他人后再行解答。
宁欢在上书房如鱼得水,就算每篇文章要背一百二十遍,她也甘之如饴。
而随着学习越来越深入,宁欢发现自己对《三字经》的了解也有不到位的地方;八阿哥原本漫不经心,现在也认真了些,因为宁欢这些奇奇怪怪的问题,竟还真能碰撞出一些不同的火花,八阿哥前世读了几十年书,对《三字经》的理解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却为这样的火花感到稀奇。
至于五阿哥......他基础不扎实,早就已经被绕晕了。
张太傅只能勉强顾得上五阿哥了,他和八阿哥一样,早就被碰撞出来的火花带入狂欢。朝廷比较博学的大臣都被他骚扰了个遍。
于是大家都知道了,上书房来了个“研讨狂魔”六阿哥,小小年纪,总能问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连太傅都被难住了。
——研讨这个词,还是跟六阿哥学的呢。
就连康熙也知道了,是张太傅告诉他的。康熙身为皇帝,也是一位父亲,对自己儿子的课业自然关注。每隔上一段时间,总要询问太傅,甚至还可能亲自考校。
张太傅不以为耻,反而喜气洋洋告诉康熙此事。
康熙很惊讶。
八阿哥表现很好,这在情理之中。然而六阿哥竟如此出众,这是他没想到的。
康熙孩子多了,六阿哥身子弱,性格又安静,哪怕他的母妃是德妃,也分不到多少注意力。康熙对他最深的印象就是他想当大夫。
没想到这孩子竟如此聪慧有天赋,实在让人惊喜。
儿子争气,父亲是不吝于炫耀和分享的,哪怕这个人是皇帝。
康熙明里暗里炫耀多次,去永和宫的时候还和德妃分享,德妃自然高兴非常,连忙叫六阿哥来见。
六阿哥表现得并没有张太傅说得那么夸张。不过康熙不觉得是张太傅骗他,只觉得六阿哥入学时间还短,孩子再聪明,学习也是需要时间积累的。
倒是德妃有些紧张的样子。
她喜欢读书,却不喜欢多次重复读一本书,那让她觉得无趣。
她喜欢黄先生,但黄先生前期的无视,后期的逼迫却让小姑娘不舒服。
所以在黄先生一直不断重复讲《女诫》和《女训》、强迫宁欢深入学习,并且要求她按书中所讲“纠正”自己言行的时候,从来不逃课的小姑娘就不想去上那课了。
如今到了上书房,她在公主小课堂已经到了天花板的文化水平顿时成了半瓶子醋,每天有无数新知识要学习,先生也不会对她抱有偏见,甚至颇有些偏爱。
张太傅甚至不用宁欢举手,讲一段就问宁欢有没有问题。
若宁欢提出问题,他懂就认真解答,不懂就现场讨论,讨论没有结果则等请教他人后再行解答。
宁欢在上书房如鱼得水,就算每篇文章要背一百二十遍,她也甘之如饴。
而随着学习越来越深入,宁欢发现自己对《三字经》的了解也有不到位的地方;八阿哥原本漫不经心,现在也认真了些,因为宁欢这些奇奇怪怪的问题,竟还真能碰撞出一些不同的火花,八阿哥前世读了几十年书,对《三字经》的理解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却为这样的火花感到稀奇。
至于五阿哥......他基础不扎实,早就已经被绕晕了。
张太傅只能勉强顾得上五阿哥了,他和八阿哥一样,早就被碰撞出来的火花带入狂欢。朝廷比较博学的大臣都被他骚扰了个遍。
于是大家都知道了,上书房来了个“研讨狂魔”六阿哥,小小年纪,总能问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连太傅都被难住了。
——研讨这个词,还是跟六阿哥学的呢。
就连康熙也知道了,是张太傅告诉他的。康熙身为皇帝,也是一位父亲,对自己儿子的课业自然关注。每隔上一段时间,总要询问太傅,甚至还可能亲自考校。
张太傅不以为耻,反而喜气洋洋告诉康熙此事。
康熙很惊讶。
八阿哥表现很好,这在情理之中。然而六阿哥竟如此出众,这是他没想到的。
康熙孩子多了,六阿哥身子弱,性格又安静,哪怕他的母妃是德妃,也分不到多少注意力。康熙对他最深的印象就是他想当大夫。
没想到这孩子竟如此聪慧有天赋,实在让人惊喜。
儿子争气,父亲是不吝于炫耀和分享的,哪怕这个人是皇帝。
康熙明里暗里炫耀多次,去永和宫的时候还和德妃分享,德妃自然高兴非常,连忙叫六阿哥来见。
六阿哥表现得并没有张太傅说得那么夸张。不过康熙不觉得是张太傅骗他,只觉得六阿哥入学时间还短,孩子再聪明,学习也是需要时间积累的。
倒是德妃有些紧张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