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勒密观察细微变化的能力一直使他受益终身,卡利斯蒂尼握着带有黄金柄锋利刻刀的手一度激动地颤抖起来,另外一支捧住蜡板的手也是一样。

    他肯定是认为亚历山大已经打开了胜利的大门,整个秦军的左翼即将陷入大溃败。

    显然他不够了解这支东方的军队。

    除非得到将领的命令,否则在任何情况之下,他们都不会像大流士三世的步兵那样望风而逃。

    亚历山大仍旧冲在队伍的最前列,秦军溃散的步兵之后竟然是一面面红色“墙壁”。

    大约每三百人的弩手身着红色棉甲列成一排,最前面的半跪在地,身后是站立的另一排。

    由第一排的士兵首先施放早已装填了弓箭的弩,待他们发射完毕之后,将会俯身再度装填箭矢,而改为后面一排的弩兵发射,周而复始,形成持续打击的理想状态。

    由于弩箭的稳定性,加之守有固定阵地,使得秦军弩手的部队的打击十分精准。

    冲在最前列的伙伴骑兵,显然没有防备着突然的绝招。

    仅仅三、四轮弓箭发射,亚历山大的左右便有数十人落马在地。

    亚历山大全身贯注,不断用长矛拨开强劲的飞矢,即使是身边簇拥着他的伙伴不断倒下,也丝毫不为所动。

    秦军的弓弩阵虽然强横,但是毕竟不能够形成机枪式的高频率连发攻击,每一次齐射都需要间隔三秒左右时间。

    这样一来亚历山大的线性冲锋仍然显得有效,尽管损失相当可观,但仍有少数骑兵突进到自己的攻击射程之中。

    秦军弩阵的优势之处就是三至五倍于伙伴骑兵的攻击距离,在这个范围之中,“手短”的马其顿重骑兵完全奈何不了秦军阵列,秦军强大的远程杀伤力,以求得的对于突击而来的敌人形成恐慌的作用,眼见自己的伙伴一一倒下,若是换做天下其他部队要就崩溃退缩了。

    但是和马其顿人对秦军的估计不足一样,秦军的指挥官同样低估了眼前这支重骑兵的勇气。

    与其他任何帝国的骑兵有所不同的是,伙伴骑兵唯一的最高指挥官是帝国的统治者,亚历山大大帝,他不仅仅是指挥着,更是时刻保持自己的冲在队伍的最前端。

    这时刻鼓舞着骑兵部队的士气,也提醒着最高统帅和普通士兵没有什么区别,同样面对死亡的威胁而毫不胆怯。

    当进入自己的攻击范围内,亚历山大的伙伴骑兵再度重新找回了自己的优势,吸纳了徐西亚人、赫梯人、波斯人战法的重骑兵们,纷纷向秦军弩阵投掷出一切具有杀伤力的东西--包括了波斯弯刀,徐西亚战斧,马其顿长矛,以及石制重锤。

    身着棉甲的秦军弩兵,往往只能防御已经丧失了绝大部分动能的流箭,对于亚历山大的伙伴骑兵批头盖脸的打击叫苦连天。

    但即使是这样,秦军全线仍然没有后退的意愿,即使是尽在咫尺,他们仍然选择用弩箭持续杀伤对手。

    亚历山大则不愧为出色的突击专家,即使是在这样极为混乱的情况之下,仍然发现了,秦军弩阵的关键之所在。

    那就是弩阵的指挥官,秦军的每一轮齐射都在指挥官的指挥之下。

    每一排有一个百夫长指挥,而百夫长由遵照统一的一名总指挥官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