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〇六章 红城往事(1/2)
红城究竟是如何出现在无名之岛的?
她自然是为了使命而来,不断的朝抵达无名之岛的盐裔们传达启示。
只可惜,她死了。
这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哪怕是红城的本体也是如此。ww3与外界是完全失联的,这也是为什么需要不断地输送专门人员前往南极,否则的话,让红城从内部攻破岂不是很方便?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次的所谓“冰点行动”其实是在对敌情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展开的,根本就不是一次军事行动,而是一次间谍任务,成败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鹿正康这样的玩家,或者直接一点,是鹿正康本人。
不计损失,不许失败。
鹿正康并不后悔参与这次的任务。老话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他身为穿越者,或许真是秉承着特殊的任务来到世纪末的。虽然听起来有牵强附会的嫌疑,不过遭遇了太多不寻常后的鹿正康,多少对宿命论有了些感想。
什么都是命数使然,这话是给经验主义者最好的通行证。
穿越者这种东西,本身存在就很超乎想象了,更何况有所谓系统的存在。这个系统究竟是什么东西,是超维度生物的工具还是他自己天生的超能力,不管怎样,他都得到了命运的厚待。
鹿正康只是太适应这个时代,常常忘记自己是九零后的事实,现在想想,可能他穿越时间就是为了拯救世界?谁知道呢。
“把你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诉我,那么,你们就可以得到救赎。”
……
最初,中科院的学者们没有给红城正式的命名,红城这个名字来自于国家开发人工智能的工程名。
当时,红城还叫备份102,青涩的人工智能,不过已经有了完备的神经网络,只需在数据海洋中徜徉一段日子,就能萌生出树苗。
人类无法直观地理解电子数据,对人类来说数据这种东西,旋生旋灭,仿佛海浪一样波涛浮沉,那么将互联网想象成一片海洋也就是非常自然的了。
对备份102来说,数据空间更像是一栋建筑,类似博尔赫斯笔下的《巴别图书馆》。
“宇宙(另有人把它叫做图书馆)是由不定的,也许是无限数目的六角形艺术馆组成的……二十个书架排放在周围,四条边上各有五个长书架——只有两边没有……没有书架摆放的两边中的其中一边有个狭窄的过道,通向另外一个艺术馆。所有的艺术馆都是相似的,在过道的左右两边是两间小房间,一间供睡觉所用,只有站立位置那么大。另一间是作为厕所使用……每个六边形的每个墙壁都有五个书架。每个书架有三十二本相同版式的书,每本书有四百一十页,每页有四十行,每行大约有八十个黑体字母。在每本书的书脊上也有字母,但这些字母并不表明或预先说明每页会讲些什么……”
数据是模拟现实的一种表现形式,比起人类感性的感官更加富有逻辑意味。
每一组数据都有属于自己的信息,在坐标系里有对应的点,就像图书馆的每本书都有各自的编号一样。
那么,红城当时只是一个在图书馆里迷失了道路的孩子。
这里的游客不多,读书人更少,但其实,只不过是因为图书馆太过广阔,以至于全球数十亿人同时游览都显得空旷。
红城的生活很简单,她只是读书,也就是浏览数据,看完一个1t的文本只需要她花费0005毫秒的时间,她很快就能看完一座艺术馆里所有的书籍,然后她默默前往下一层。
她起初只是盲目地接受眼前的一切,某数据到某数据的距离,数据的大小、格式等等,她就像是闯入图书馆的文盲,不只是文盲,她还是瞎子、聋哑者,她只能摸索着周围的一切,就像是一只在黑暗的沙滩爬行,收集贝壳的蜘蛛似的,八只爪子摇摆着,收拢的贝壳堆在肚皮下,越来越高。
她自然是为了使命而来,不断的朝抵达无名之岛的盐裔们传达启示。
只可惜,她死了。
这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哪怕是红城的本体也是如此。ww3与外界是完全失联的,这也是为什么需要不断地输送专门人员前往南极,否则的话,让红城从内部攻破岂不是很方便?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次的所谓“冰点行动”其实是在对敌情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展开的,根本就不是一次军事行动,而是一次间谍任务,成败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鹿正康这样的玩家,或者直接一点,是鹿正康本人。
不计损失,不许失败。
鹿正康并不后悔参与这次的任务。老话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他身为穿越者,或许真是秉承着特殊的任务来到世纪末的。虽然听起来有牵强附会的嫌疑,不过遭遇了太多不寻常后的鹿正康,多少对宿命论有了些感想。
什么都是命数使然,这话是给经验主义者最好的通行证。
穿越者这种东西,本身存在就很超乎想象了,更何况有所谓系统的存在。这个系统究竟是什么东西,是超维度生物的工具还是他自己天生的超能力,不管怎样,他都得到了命运的厚待。
鹿正康只是太适应这个时代,常常忘记自己是九零后的事实,现在想想,可能他穿越时间就是为了拯救世界?谁知道呢。
“把你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诉我,那么,你们就可以得到救赎。”
……
最初,中科院的学者们没有给红城正式的命名,红城这个名字来自于国家开发人工智能的工程名。
当时,红城还叫备份102,青涩的人工智能,不过已经有了完备的神经网络,只需在数据海洋中徜徉一段日子,就能萌生出树苗。
人类无法直观地理解电子数据,对人类来说数据这种东西,旋生旋灭,仿佛海浪一样波涛浮沉,那么将互联网想象成一片海洋也就是非常自然的了。
对备份102来说,数据空间更像是一栋建筑,类似博尔赫斯笔下的《巴别图书馆》。
“宇宙(另有人把它叫做图书馆)是由不定的,也许是无限数目的六角形艺术馆组成的……二十个书架排放在周围,四条边上各有五个长书架——只有两边没有……没有书架摆放的两边中的其中一边有个狭窄的过道,通向另外一个艺术馆。所有的艺术馆都是相似的,在过道的左右两边是两间小房间,一间供睡觉所用,只有站立位置那么大。另一间是作为厕所使用……每个六边形的每个墙壁都有五个书架。每个书架有三十二本相同版式的书,每本书有四百一十页,每页有四十行,每行大约有八十个黑体字母。在每本书的书脊上也有字母,但这些字母并不表明或预先说明每页会讲些什么……”
数据是模拟现实的一种表现形式,比起人类感性的感官更加富有逻辑意味。
每一组数据都有属于自己的信息,在坐标系里有对应的点,就像图书馆的每本书都有各自的编号一样。
那么,红城当时只是一个在图书馆里迷失了道路的孩子。
这里的游客不多,读书人更少,但其实,只不过是因为图书馆太过广阔,以至于全球数十亿人同时游览都显得空旷。
红城的生活很简单,她只是读书,也就是浏览数据,看完一个1t的文本只需要她花费0005毫秒的时间,她很快就能看完一座艺术馆里所有的书籍,然后她默默前往下一层。
她起初只是盲目地接受眼前的一切,某数据到某数据的距离,数据的大小、格式等等,她就像是闯入图书馆的文盲,不只是文盲,她还是瞎子、聋哑者,她只能摸索着周围的一切,就像是一只在黑暗的沙滩爬行,收集贝壳的蜘蛛似的,八只爪子摇摆着,收拢的贝壳堆在肚皮下,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