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册封霍光为安阳君后,朝会也就到此结束了。不过直到走出未央宫,霍光都还有些恍恍惚惚的,他只隐约记得,自己一路上都不住的给人点头还礼,口中机械的说着“多谢!”这类的话。
一走出宣室殿,许多朝臣就走到霍光面前说着恭贺的话,不过像庄青翟这样的人都自持身份,没有与霍光靠的太近。好不容易应付完这些人之后,霍光才看到霍去病和卫青已经站在自己不远处,两人都面带微笑的看着自己。.
“舅父,兄长。”霍光喊了一句,脸上露出无奈的笑容。
“阿光,恭喜啊!你这速度快赶上你兄长了。”卫青开口说道,这时候其他朝臣见卫青和霍去病与霍光走在一起,都很自觉的没有上来。
“呵呵,舅父见笑了。兄长十八岁封侯,二十二岁就位极人臣,可谓冠绝古今。外甥今日侥幸被陛下封为安阳君,但比起兄长来可差得远了。”霍光自谦的说道,虽然他才十六岁就封君,确实很了不起了。不过与兄长霍去病比起来又好像没什么惊世骇俗的,这也是为什么汉武帝突然封霍光安阳君,朝臣们只是开始有些意外,但却不惊讶的原因。
因为早在霍光之前,大汉就已经出现了一个堪称逆天的人物。而且还不是别人,就是霍光的兄长霍去病。当年霍去病十八岁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而漠北之战后,霍去病才二十二岁就加封至万户侯,令大司马衔,无论是爵位还是官职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甚至许多人觉得霍光被封安阳君,其中也不乏汉武帝对霍去病宠爱的延伸。
“阿光也不必过谦,安阳君这封号意义非同一般,看来陛下确实对你寄予厚望!”霍去病在一旁说道,霍光的崛起是他一步步看着走出来的,为此最高兴的莫过于霍去病。
“呵呵,这几日阿光可是有的忙了。等你忙过这阵子到舅父府上来,我们也为你祝贺一下。”卫青笑呵呵的说道,他这是在邀请霍光到府上一聚。不过眼下霍光初封安阳君,估计上门道贺的会络绎不绝,短时间内霍光肯定是没时间的。
“外甥自然要来舅父府上叨扰一番。”霍光连忙说道。
走出未央宫,霍光便返回了长安县衙。因为这时候还不到时辰,霍光还必须回县衙办公。
当霍光回到长安县衙时,县衙中还一切如常,没有看出任何的异常。不得不说这个时代消息的传播速度确实够慢,霍光封安阳君的消息,这时候还没有传开,知道的也还仅限于能够上朝的重臣。
难得县衙之中还不知道这个消息,霍光终于能够安静的坐在县衙中将此事前后梳理深思一遍。汉武帝做事从来都是一环扣着一环,每一件事都有着很深远的影响,就连霍光封安阳君这件事,早在事前汉武帝就已经做了多方面的准备,最初没人会想到改朝歌县为安阳县会和霍光封君有关。霍光也自然不会认为,汉武帝封自己为安阳君这事就这么完了,谁也不知道霍光被封为安阳君会不会有汉武帝其它的用意在其中。
不过严格意义来说,汉武帝只是封了霍光爵位,而职位上他依旧是长安令。甚至霍光依旧不能列席朝会,因为大汉侯爵都有不少,也不是每一个都能参与朝会。说到底他对大势的影响依旧很小。
而且霍光特别注意到了汉武帝封赏自己是说出的那几句话。那些话就是将霍光的功绩一一道出,当初霍光被封为诸曹侍中的时候,汉武帝在旨意中并没有说为什么封霍光为诸曹侍中,也就是说那一次封赏的并不是霍光进献马镫的功劳。
这样的事也发生在霍光任长安令时,那时候汉武帝依旧不是因功授予的霍光官职。但是这一次封君,汉武帝从漠北之战,一直说到开放夜市,将霍光所有的功劳都全部囊括其中了,也就是说朝廷已经不欠霍光这个安阳君什么了,该赏的也都已经赏赐了!
汉武帝为什么要从漠北之战说起走?霍光觉得这个问题很值得推敲,因为按惯例朝廷的封赏惯例,那是一次功劳对应一次封赏,或许会出现因为时间间隔不久,前一次封赏还没下来,而又有功劳应予封赏的事,但这种累功最多也就两次,而且间隔不会太久。不可能像霍光这样时间跨度长达两年。
这个问题霍光是百思不得其解,不过就在这时门外突然响起了甄有财的声音:“大人,宫里来人了。”
宫里来人了,自然是汉武帝派来的。霍光又不明白了,刚才自己在朝堂上,有什么话汉武帝不那时候说,非要等到自己回县衙再派人来传旨?如果说是汉武帝有什么话不好当面对霍光说,或者不好在朝堂上当众说,这种可能性是基本没有的。因为如果真是这样,汉武帝同样不会派人来县衙传旨,而是应该单独面见霍光。
“奉陛下之命前来传旨,安阳君可在?”宫中内侍走入县衙就高声喊道,他这一喊可让县衙众人都大感疑惑,因为县衙众人都还不知道安阳君是谁?
“本君在此,大人请传旨吧!”霍光走到内侍面前,这个时期不用像后世那么还需要摆香案大礼接旨,只用听着内侍宣读,或者将诏书接下就可以了。
“君上,这是陛下的策书,请君上过目。”内侍恭敬的将手中一册竹简递给霍光,这是给霍光看的,就不用单独宣读了。而这内侍说这是策书,其实也是很有讲究的。
在西汉的仪则中有明确规定,皇帝的命令有四种。一种叫策书,意思是皇帝驱策臣子颁布的命令,通常用作皇帝对臣子传达一些简单命令,或者晓谕一些事情。另一种叫制书,是颁布重要法制命令的文书,这就是非常正式的一类,通常出现的不多。还有一种就是诏书,这也是相当正式的一类文书,通常这类文书的内容是要全天下臣民知晓的,比如册立储君,大赦天下,或者诛杀叛乱这类文。最后一种叫做诫书,是皇帝传戒有过郡守或边疆大将用的文书。
霍光接过汉武帝用竹简刻划的策书,这个时候县衙里的其他人也明白了霍光就是安阳君,也多少猜到这事恐怕就发生在先前霍光被传召入宫的时候。
一走出宣室殿,许多朝臣就走到霍光面前说着恭贺的话,不过像庄青翟这样的人都自持身份,没有与霍光靠的太近。好不容易应付完这些人之后,霍光才看到霍去病和卫青已经站在自己不远处,两人都面带微笑的看着自己。.
“舅父,兄长。”霍光喊了一句,脸上露出无奈的笑容。
“阿光,恭喜啊!你这速度快赶上你兄长了。”卫青开口说道,这时候其他朝臣见卫青和霍去病与霍光走在一起,都很自觉的没有上来。
“呵呵,舅父见笑了。兄长十八岁封侯,二十二岁就位极人臣,可谓冠绝古今。外甥今日侥幸被陛下封为安阳君,但比起兄长来可差得远了。”霍光自谦的说道,虽然他才十六岁就封君,确实很了不起了。不过与兄长霍去病比起来又好像没什么惊世骇俗的,这也是为什么汉武帝突然封霍光安阳君,朝臣们只是开始有些意外,但却不惊讶的原因。
因为早在霍光之前,大汉就已经出现了一个堪称逆天的人物。而且还不是别人,就是霍光的兄长霍去病。当年霍去病十八岁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而漠北之战后,霍去病才二十二岁就加封至万户侯,令大司马衔,无论是爵位还是官职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甚至许多人觉得霍光被封安阳君,其中也不乏汉武帝对霍去病宠爱的延伸。
“阿光也不必过谦,安阳君这封号意义非同一般,看来陛下确实对你寄予厚望!”霍去病在一旁说道,霍光的崛起是他一步步看着走出来的,为此最高兴的莫过于霍去病。
“呵呵,这几日阿光可是有的忙了。等你忙过这阵子到舅父府上来,我们也为你祝贺一下。”卫青笑呵呵的说道,他这是在邀请霍光到府上一聚。不过眼下霍光初封安阳君,估计上门道贺的会络绎不绝,短时间内霍光肯定是没时间的。
“外甥自然要来舅父府上叨扰一番。”霍光连忙说道。
走出未央宫,霍光便返回了长安县衙。因为这时候还不到时辰,霍光还必须回县衙办公。
当霍光回到长安县衙时,县衙中还一切如常,没有看出任何的异常。不得不说这个时代消息的传播速度确实够慢,霍光封安阳君的消息,这时候还没有传开,知道的也还仅限于能够上朝的重臣。
难得县衙之中还不知道这个消息,霍光终于能够安静的坐在县衙中将此事前后梳理深思一遍。汉武帝做事从来都是一环扣着一环,每一件事都有着很深远的影响,就连霍光封安阳君这件事,早在事前汉武帝就已经做了多方面的准备,最初没人会想到改朝歌县为安阳县会和霍光封君有关。霍光也自然不会认为,汉武帝封自己为安阳君这事就这么完了,谁也不知道霍光被封为安阳君会不会有汉武帝其它的用意在其中。
不过严格意义来说,汉武帝只是封了霍光爵位,而职位上他依旧是长安令。甚至霍光依旧不能列席朝会,因为大汉侯爵都有不少,也不是每一个都能参与朝会。说到底他对大势的影响依旧很小。
而且霍光特别注意到了汉武帝封赏自己是说出的那几句话。那些话就是将霍光的功绩一一道出,当初霍光被封为诸曹侍中的时候,汉武帝在旨意中并没有说为什么封霍光为诸曹侍中,也就是说那一次封赏的并不是霍光进献马镫的功劳。
这样的事也发生在霍光任长安令时,那时候汉武帝依旧不是因功授予的霍光官职。但是这一次封君,汉武帝从漠北之战,一直说到开放夜市,将霍光所有的功劳都全部囊括其中了,也就是说朝廷已经不欠霍光这个安阳君什么了,该赏的也都已经赏赐了!
汉武帝为什么要从漠北之战说起走?霍光觉得这个问题很值得推敲,因为按惯例朝廷的封赏惯例,那是一次功劳对应一次封赏,或许会出现因为时间间隔不久,前一次封赏还没下来,而又有功劳应予封赏的事,但这种累功最多也就两次,而且间隔不会太久。不可能像霍光这样时间跨度长达两年。
这个问题霍光是百思不得其解,不过就在这时门外突然响起了甄有财的声音:“大人,宫里来人了。”
宫里来人了,自然是汉武帝派来的。霍光又不明白了,刚才自己在朝堂上,有什么话汉武帝不那时候说,非要等到自己回县衙再派人来传旨?如果说是汉武帝有什么话不好当面对霍光说,或者不好在朝堂上当众说,这种可能性是基本没有的。因为如果真是这样,汉武帝同样不会派人来县衙传旨,而是应该单独面见霍光。
“奉陛下之命前来传旨,安阳君可在?”宫中内侍走入县衙就高声喊道,他这一喊可让县衙众人都大感疑惑,因为县衙众人都还不知道安阳君是谁?
“本君在此,大人请传旨吧!”霍光走到内侍面前,这个时期不用像后世那么还需要摆香案大礼接旨,只用听着内侍宣读,或者将诏书接下就可以了。
“君上,这是陛下的策书,请君上过目。”内侍恭敬的将手中一册竹简递给霍光,这是给霍光看的,就不用单独宣读了。而这内侍说这是策书,其实也是很有讲究的。
在西汉的仪则中有明确规定,皇帝的命令有四种。一种叫策书,意思是皇帝驱策臣子颁布的命令,通常用作皇帝对臣子传达一些简单命令,或者晓谕一些事情。另一种叫制书,是颁布重要法制命令的文书,这就是非常正式的一类,通常出现的不多。还有一种就是诏书,这也是相当正式的一类文书,通常这类文书的内容是要全天下臣民知晓的,比如册立储君,大赦天下,或者诛杀叛乱这类文。最后一种叫做诫书,是皇帝传戒有过郡守或边疆大将用的文书。
霍光接过汉武帝用竹简刻划的策书,这个时候县衙里的其他人也明白了霍光就是安阳君,也多少猜到这事恐怕就发生在先前霍光被传召入宫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