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乃下诏曰:魂兮归来!

    君无上天些,九关八极。

    君无下地些,黄泉深幽。

    东方不可以往兮,十日炎炎。

    南方不可以去兮,毒虫丛莽。

    西方不可以向兮,流沙万里。

    北方不可以游兮,冰雪峨峨。

    魂兮归来!归来魂兮!”

    切切的瑟音,悠悠的钟吟,咚咚的鼓响,呜呜的管乐,叮叮的磬鸣,更有大巫那彷佛可以穿透九天黄泉,遍及六极八荒的飘渺歌声。这是一春秋时期简约版的招魂,在中夏和楚地流行,后世屈原的楚辞.大招由此改编而来。

    这宏大诸侯祭乐笼盖了整个景山的送殡仪式,和艾草燃烧的白色烟雾萦绕在一起,味道刺鼻,熏得人晕乎乎的,眼里忍不住想流泪,再看向烟雾中,似乎能窥见鬼神降临纷飞。

    白雾笼罩的圜丘之上,是披头散跳着诡异舞蹈的大巫,她面容抽搐,显然是通了神灵。作为公室近支仅剩的两人,南子和公孙纠在大巫的指点下作为助祭人侍候在侧。公孙纠依然懵懂无知,捧着白色的羔羊,自己也像头待宰的羊般面色怯懦恐惧。手持祭器的南子则处处表现完美,她双目垂泪。加入了大巫的吟唱,声音清澈高亢,引来众人连连点头。

    除了圜丘上的三人外,其余人都跪在周围。

    “南子真是可怜啊。”也经历过丧父之痛的乐灵子在赵无恤身旁轻轻叹息。

    无恤抚了抚她的手,心里生出一阵惭愧。他答道:“是啊,这半个时辰对她的确很难熬灵子,你相信世上有鬼魂么?”

    乐灵子一愣,轻声答道:“我的夫子医扁鹊是不相信鬼神存在的,他坚持医者要与巫师分离,寻找病因要与鬼神迷信分离,我亦从其所言”

    “扁鹊一派的思想,真是够进步的。”

    扁鹊大概是这时代最唯物的学者吧,其余贤人大多不敢否定鬼神的存在,连孔子也只是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赵无恤在许多想法上与孔门相悖,但在鬼神观上,却觉得这才是最合适的。

    敬重鬼神有其社会存在价值,而且这世间的事情谁说得准?

    至少大多数宋国人对鬼神存在是深信不疑的,后世的墨子就大受影响,疾呼明鬼之论。

    属于唯物派的乐灵子偏头反问道:“君子觉得,世间有无鬼神呢?”

    赵无恤道:“我从前也是如你这么想的,直到后来遇到了一些事情”若世间没有魂魄,如何解释他跨越千年来到赵襄子身上?

    他目光上视苍天,云层密布。只有景山上空有一洞蓝天,仿佛一只巨大的眼睛在注视着下界,让赵无恤感到一阵心悸。

    子产曾阐述过自己的鬼神观,他认为一般人比如庶民死后不会作祟。因为他们“精气”不足,会直接进入黄泉,不可能再在凡世“为淫厉”。只有那些平时食物丰厚,脑满肠肥并且暴死的贵族才可能成为厉鬼恶鬼,他们从领地领民处吸纳了大量精气,通过依附、凭借等方式危害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