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袭。你的船造的怎么样了?”

    王袭就是长期镇守瓜州水寨的张荣帐下七当家。

    现在已经投靠了李慢侯,这事李慢侯跟张荣商量过,张荣也同意。他那些交椅们,金兵南下的时候,背叛了那么多,也不在乎多一个,投靠李慢侯至少让他还更能接受一些。

    所以王袭现在就是李慢侯帐下的水军统领,官称水军钤辖。也给他请功,受封武功郎等中低级武职,也是朝廷命官。

    “回大人话。在高邮已经打造了三百战船,等涨水后就能开过来。都是帆桨大船,不用纤夫也能在大江大河里出入。下海都没问题!”

    李慢侯点点头:“时间很紧。没时间等那些船到来,还有大量准备要做。你去一趟涟水军,把图样给赵镇府,然后留下帮他打造一批战船。要快一点,你还要帮他的人练一练却月阵。最迟到五月,我们必须出击!”

    “薛宁。你带你的人,走一趟扬州。从海路过去,顺便探一探海路。如果能从海路沟通长江,以后运送粮草就方便了。”

    薛宁就是叛降的刘豫部将。他是一个福建人,官宦子弟出身,父亲是兵部尚书薛奕。靠着父辈恩荫做了武官,在河北做制置使,算是一个高级武将,刘豫出身不正,极力拉拢这些宋朝大员。最关键的是,薛宁懂海战,所以被刘豫派到海州镇守。

    他的家人都在刘豫手里,却选择投诚。他要投诚也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因为他的手下是大量山东签军,统制叫做盖谰。这些山东签军基本没什么战斗力,就是一群强征的民夫,可是家人都在山东,薛宁能成功游说他们投诚,说明有很强的笼络人心能力。

    由于之前海州一带打造了大量战船,刘豫派薛宁南下的时候,也给他配了大量山东沿海打造的海船,因此李慢侯直接任命薛宁为海州海船提举,相当于海军统领加海贸大使。他一个福建人,应该算是目前海州最懂海战和海贸的人。

    “下官,遵命。”

    薛宁看似有话要说,但却以一个降臣身份,不敢说出来。

    李慢侯能猜到他要说什么,肯定是海路不安全之类的话。中国古代王朝,是全世界对于安全追求最大的政权,西方人元明时期来到中国,很奇怪中国人为什么明明拥有大片海洋,却用成本巨大的大运河来运输漕粮。中国王朝何止不愿意冒海洋的风险,连长江他们都觉得危险。长江南北两岸,修建了大量平行于长江的运河,而不走长江。就是因为拉纤更安全,不用担心船只被江风吹翻。兀术能在韩世忠的封锁下,将大量财物运输到建康,原因就是有一条通往建康的平行于长江的内运河,只是这种内运河不像长江水道,时常淤积,结果兀术不熟悉水路,钻进了黄天荡。

    如果说宋朝人这么做,是因为造船技术不行,连江风都抵御不了,那也就罢了,可偏偏宋朝的造船水平是世界一流的,拥有水密隔舱技术的中国船,从唐朝开始,就是最安全的海船。波斯来的海商,往往选择乘坐中国商船往来,哪怕他们的货物用他们自己的船,他们回去也一定要搭乘中国商船。

    还是出于农耕文明对风险的极度厌恶心态,哪怕一丁点风险都不愿意冒。现在李慢侯不但要走海路,还要通江达海,将长江直接跟大海连同,就算这个福建人都觉得不安全。漕粮运输不应该绝对安全吗?

    粮食当然越安全越好,可成本也很重要。粮食不是一个值得远距离运输的商品,宋代以前千里不贩籴。可如果可以用大海船运输,粮食贸易就变得有利可图。粮食贸易是必需品,大宗商品,这种贸易才最能刺激海运。

    “你也不要太担心。韩太尉的大海船经常出没于长江,我写一封信给他。你去找他借几个海员,出入长江没问题。至于沿海南下,还得你摸索一下。”

    下海是技术活,海路也是路,不是随便闯荡的,礁石、海流,这些看不见的因素,都能要命。当年朱勔为宋徽宗运送一个举行花石纲,运河实在走不了,冒险走了海运,结果倾覆在海里。

    长江水道韩世忠已经摸清,他的水手肯定有自己的方法,画海图也好,凭经验也罢,这些掌握的知识非常宝贵,最便捷,最廉价的方法,就是直接把人弄过来。

    薛宁点点头。

    “李进彦。你带人探一探淮河,之前你去过涟水军,带兵多熟悉一下水路。顺便跟赵镇府配合演练一番。”

    李进彦在李彦先战死之后,渡海到了东海县,收拢残部。走的就是淮河出海,当时是仓惶而逃,现在则要好好熟悉水路。这一点李彦先之前做过,因为李彦先就是试图通过淮河向楚州运粮,始终卡在金军的水寨上。最近已经打到距离楚州近在咫尺的北神镇,却再也无法寸进。等金兵腾出手,结果将李彦先的舰队歼灭在淮河上。

    李进彦现在手里有一批大船,叫做弋船,说不上是海船还是河船,算是海州地区特有的船型,既能下海,也能入河。因为有帆,但也有拉纤的设计,“弋”这个字本身就是拖拽的意思。这是靖康元年,海州知州魏和请旨打造的。当时他以海州处于沿海登、莱一线,是宋金对峙地区,为防止金兵沿海南下,请求在海州打造弋船,以备缓急。这是四年前的事情,打造了数百艘弋船,一批被金兵摧毁,李进彦手里还搜集了两百多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