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票榜争夺回归到正轨,少了些许硝烟,多了一些暖意,毕夏“修真鼻祖”的名头实至名归,得到所有人肯定。

    里月底还有五六天时间,毕夏在月票榜上并不是摇摇领先,甚至也许下一个夜晚就会被超越,耳钉三人爆发出最恐怖的动力,一天十更,一更三千字,码字简直犹如神助,让一众书迷们大呼过瘾,整个网文界都在关注这次难得一见的新书月票争夺战。

    虽然通过这次的事情,大家都见识到了毕夏的大气人格,但是毕夏毕竟还有一重艺人的身份,与耳钉三人比起来,网文界的作者们内心更倾向于三人,谁让人家是传统的网文作者呢。

    直到这一天,《诛仙》迷们殷勤等待着《诛仙》更新,最新一章“血咒”更新了,这一切都变了。

    “哥哥,呜呜呜~~~”毕夏正在公司配给他的工作室中,创作自己最新的电影剧本,他手头上的工作基本完成,空闲下来的他,马上又将心思放到导演梦想之中,热切的心思一点都没有随着在歌坛的人气飙升而降低,这不新剧本正在创作。

    却突然接到了小妹毕畅的电话,毕畅在电话中哭的稀里哗啦,那抽气哽咽的声音,让毕夏的心一下子就揪在一起,格外的疼。

    “畅儿,怎么了,谁欺负你了……”毕夏猛的一下站了起来,嘴里的话跟机关枪一样扫射出来,一边去拿衣架上的外套,准备立马赶回家去。

    “呜呜呜,哥哥,碧瑶好可怜。你怎么把碧瑶写死了,呜呜呜呜,我不要她死……”毕畅呜咽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但是毕夏刚刚碰到衣架的手却一下子停住了,脸上的表情很精彩。哭笑不得。

    “那个,畅儿啊,残缺的美也是一种美嘛……”毕夏无奈的说道。《诛仙》一书,两大女主角——碧瑶和陆雪琪,碧瑶因为早早死掉,所占的笔墨比陆雪琪要少很多。可是在无数《诛仙》迷心中,碧瑶的分量却比陆雪琪还要重一些。也许正是印证了那句话,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碧瑶的死是一种遗憾,是一种残缺,也正是因为这样。她给无数的书迷留下了无限遐想,随着时间推移越发深入人心。

    “我不管,我就不要碧瑶死,就是要碧瑶活嘛!”毕畅在电话里,撒娇道,那声音,腻得能将人融化掉。

    “可是。都已经写了怎么办啊!”毕夏只能推脱,他不是没有能力改,可是他不想,也不能改,改了《诛仙》就不是《诛仙》了,改了《诛仙》也许就没有那个味了。

    “哼,我一定会让你改的!”毕畅说罢也不给毕夏回答的机会,“啪”一下挂断了电话。

    在电话那头,毕畅在家中,跑着大大的小熊抱枕。有一下没一下的拍打着,嘴里碎碎念叨:“讨厌的哥哥,把可爱的碧瑶写死了,我讨厌你!”过了一会,毕畅突然想到了什么。拿出电脑,登上了一个群,这是【侍女团】的大本营,最早迷上毕夏的女粉丝们聚集的地方,而毕畅就是其中之一。

    只从毕夏回到家中之后,老毕家的日子就越发火红,毕畅手中的零花钱呈几何倍数增长,有了闲钱之后,毕畅的心思就活络开了,她并没有拿钱出买什么名牌衣服或者包包,而是加入了毕夏的粉丝团,跟随着团员们为毕夏加油。在毕畅短短人生当中,哥哥是陪伴她时间最长的人,也是最疼爱的人,更是她最崇拜的人。因此她甚至可以很自豪的说她是毕夏的第一个死忠粉丝。

    “若兮姐姐,碧瑶死了,好可怜……呜呜呜……”毕畅一上线,看见一位对她很好的大姐姐在线,于是给她发了一个私信,就开始哭诉。

    “谁死了,怎么了,小妹?”这位叫若兮的女粉丝一头雾水,问道。毕畅年纪不大,加上人很单纯,很可爱,群里的几位年纪大些的粉丝就亲昵的叫她小妹。

    “就是碧瑶啊,毕夏把碧瑶写死了,太可恶了!”毕畅发个一个愤怒的图标,表示她的此刻的心情。

    “什么!我还没看,你等等我看看!”若兮回了一句,也顾不上安慰毕畅,直接闪人了。

    洛阳城今天阳光明媚,八月天,中原大地比较炎热,街上的少女们热裤短裙,显得清亮又美丽。洛阳城一间崭新的大厦中,郑洁正聚精会神的看着电脑屏幕,她脸上的表情很丰富,时而紧张,时而愤怒,时而感动,最后一滴晶莹的泪花从她精致脸庞落下。

    郑洁正是【侍女团】中的若兮,她听到毕畅的话之后,就打开电脑,订阅了最新几章小说。自从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毕夏拍摄的《老男孩》之后,她就深深被毕夏在《老男孩》影片中想要表达的东西所倾倒。后来她又关注了许多毕夏的消息,包括他的身世,他的经历,他的歌曲,他一切的一切,越是了解毕夏,就越是为毕夏所神魂颠倒。

    这个清秀中带着坚毅阳刚的男孩,这个才华横溢又谦逊有礼的男孩,这个心思细腻脸上带着温暖笑容的男孩,是那么吸引她,不自觉地就让她驻足,观望。

    如果他们不是两个世界的人,也许郑洁会爱上这个男孩。可惜他们注定今生难相见,哪怕这样郑洁还是毅然投入到毕畅的粉丝团——【侍女团】,这位前校花美女,有着精致脸庞和黄金分割身材的女性,让【侍女团】中增添了一员大将。

    郑洁以前很少看小说,毕夏之前写的《冒牌大英雄》她也不喜欢看,这本《诛仙》也是群里的姐妹疯狂推荐之下她才试着一读,哪知一下子,她就被书中的故事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