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不卖粮食?开战舰去谈判啊!

    自元末明初,小冰河期就开始了。

    只不过在大明初期,全国水旱灾害交替发生,全国性的旱或涝灾的趋向并不明显。

    然而从万历年间以后,全国进入一个异常干旱的时期。

    旱灾先是从关中平原,向东扩展到以徐州为中心的山东及苏北部,然后继续扩展到南起淮河、北至河北的广大地区。

    崇祯十三年以后,黄河、长江两大河流的中下游,都成为了重灾区。

    在此之前,江南(泛指后世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的气候,却是变幻无常。后世人都以为江南地区不会发生旱灾,更不可能会有蝗灾,其实这是以后世的气候为标准做出的臆想。

    明末的江南,气候全看老天爷的心情,时而旱灾,时而水灾,根本就不按常理出牌。

    明明说好了‘瑞雪兆丰年’,可第二年他偏偏给你来个灾荒之年。

    崇祯十一年,苏州大旱。

    干旱到什么地步?

    地处水网密布之地的苏州城,城内的水井,竟然全部干枯无水。

    郑思肖的《心史》,就是因为承天寺井中无水,寺里的和尚疏浚井底的时候发现的。

    到了崇祯十三年,江南又变成了水灾。

    当年的梅雨季节,江南大部分地区,大雨连下十几天,平地水漫二尺多深。等到崇祯十四年的春夏季,他娘的又变成了旱灾。

    大旱降临,江南的河流干涸无水,米价暴涨,人们以糠秕、麦甚至草根树皮为食。

    好不容易等到一场大雨,百姓勉强种上庄稼,蝗虫却铺天盖地而来。

    更不幸的是,疫病开始流行,十家中有七八家染病。

    有钱的用棺材埋,没钱的用草席裹,有些死者则被扔进了河里。

    物价暴涨,连豆腐都成了高价奢侈品。

    即使在人烟密集的市区,早上想听一声鸡叫,也像“华亭鹤唳”那样难得。

    不得不说,大侄子的命真的是不好,八成是得罪老天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