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现在的军力,其实不过就是五、六万人马。
原本差不多有七、八万军马了,但是与刘易在虎牢关一战,损失了两万骑兵,让他的实力大打折扣。这几万军士当中,其中有绝大部份都是年前他到了渤海郡之后才拉起来的兵马,士兵战半经验少,训练整备不够。说真的,如果韩馥不是那么软弱的话,绝对有与袁绍一战的实力,胜负亦未可知。
以袁绍现在的实力,哪怕是尽起大军,亦不可能是公孙瓒之敌。更别说他现在少了颜良、文丑两员大将相助了。公孙瓒如果请得刘备、关羽、张飞相助,那么这一战不用打,袁绍都不是公孙瓒的敌手。
袁绍真正发展起来,那是占得了冀州之后的事。眼前,袁绍的处境的确是不容乐观。
但是,公孙瓒大军已经向信都开来,袁绍不得不率先想法子解决了来自公孙瓒的最直接的威胁。他知道,如果让公孙瓒率大军来到了信都,进入冀州腹地,那么,以后想把公孙瓒赶走,就不太可能了,除非他可以把公孙瓒击败。
所以,当探子报知,刘易仅只是率了万余人马进入冀州,并到了巨鹿郡之后,再与一众谋士商议,得出结论,都觉得刘易未必就是来与他袁绍争夺冀州的,要不然,明知道他袁绍如此多的军马,还仅只是率了万余军马前来,这点兵马,不足以影响冀州所属的结局。如此,袁绍便依了逢纪之计,先让郭图去与张合汇合,让张合先率一万军马拦住刘易,为他争取多一点解决公孙瓒进入冀州的大军。然后再调转枪头应付刘易。
袁绍夺得冀州之事,公孙瓒已经知道,已经派了快马前来,说要来与袁绍平分冀州之地,不日便将会来到。他先派其从弟公孙越。一路先来信都,准备与袁绍划分平分冀州的界线。
实际上,公孙瓒的野心,在这时已经暴露无遗。他亦并没待袁绍的答复,已经派军四出攻掠,抢占了不少幽州与冀州接界的城镇,派公孙越前来,怕亦只是拖延之策,等公孙瓒来到之时,他估计已经占了冀州大部地方。兵锋直指袁绍的老剿渤海了。万一,让公孙瓒知道袁绍目前的状况,知道袁绍的兵力不足,估计公孙瓒会直接拿下渤海郡,把袁绍困在信都。
所以,为了挫败公孙瓒的野心阴谋,逢纪建议袁绍先解决公孙瓒所最倚重赖借的精锐部队,由公孙越所率的三千白马义从。
公孙越果然率军来到。袁绍便依逢纪所献之策,推搪了公孙越,说划分冀州之事。事关重大,务必要与其兄商议。
公孙越虽勇,但其谋略逊,虽然对袁绍的推搪不满,但亦只能含怒而归,他只好率军返回。但是他想不到的是,才刚刚离开信都不过几十里,路经一山谷之时,突然伏兵四起。
袁绍大军在此早有所准备,公孙越所率的白马义从虽然勇猛。但是左冲右突,竟然杀不出一条血路。
谷口进退之路,被袁绍的精兵,麴义所率的大戟士所挡,几乎杀得公孙越这三千精兵全军尽墨。而公孙越自己,亦被乱箭射死。
当然。袁绍所设伏兵,尽打董卓旗号,说是董卓的军马。
嗯,这是一个相当憋脚的借口,也不知道袁绍以及他手下众谋士是如何想的,随便说是黑山军可能还会有人相信,可是说了董卓军,自然是一个笑话。现在谁不知道董卓逃到了长安?离冀州信都几千里之遥,又怎么可能会在冀州设伏杀公孙越呢?若董卓真的那么厉害,怕去杀刘易岂不是要比杀公孙越有意义得多?
有逃生的军士,飞报公孙瓒,报告公孙越已经然被伏兵杀死之事。
公孙瓒一听,顿时大怒,根本就不认为是别人所为,一听便知道是袁绍所做的好事。他怒道:“袁绍这个无义小人!他密信约我合击冀州韩馥,但是他却暗中夺了冀州。他想独占冀州也就罢了,居然敢冒董卓之名伏杀吾从弟?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他马上下令,命四出攻掠冀州城镇的军士归列,尽起军马,杀奔冀州。
公孙瓒含怒而来,袁绍亦早有准备,听逢幻之计,伏杀公孙越,灭公孙瓒精锐骑兵,就是为了与公孙瓒决战,所以,亦尽起兵马,与公孙瓒分别陈兵河间磐河两岸,一军于磐河桥东,一军于桥西。
这个时候,正是袁绍与公孙瓒对持的时候,张合如果在这个时候与刘易开战,胜了倒没什么,但是万一败了,那么信都就危了。信都一旦落入刘易之手,哪怕刘易不入信都,直接率军于袁绍大军的背后出现,也一样会严重的影响袁绍军心。如果再对袁绍发起攻击,那么,袁绍在公孙瓒与刘易合击之下,那绝对是惨败收场,他除了逃回渤海之外,别无他途。但这样一不,袁绍想要再有什么的发展,怕就难了,在渤海能否顶得住公孙瓒的攻伐都难说。
不管是张合或是郭图,都非常明白此乃是袁绍与公孙瓒两军交战的重要时刻,绝不可轻易再与刘易开战。
张合向郭图问计,郭图亦无计可施,因为刘易是不能以常人度之的,一向强势的刘易,亦不是三言两语便可打发得了的。
但谋士就是谋士,善于动脑,郭图眼珠急转一阵,然后才道:“张合将军,为今我们主公缺的就是时间,所以,对于刘易,不能战,只能拖。拖到我们主公回信都,那就好办了。”
原本差不多有七、八万军马了,但是与刘易在虎牢关一战,损失了两万骑兵,让他的实力大打折扣。这几万军士当中,其中有绝大部份都是年前他到了渤海郡之后才拉起来的兵马,士兵战半经验少,训练整备不够。说真的,如果韩馥不是那么软弱的话,绝对有与袁绍一战的实力,胜负亦未可知。
以袁绍现在的实力,哪怕是尽起大军,亦不可能是公孙瓒之敌。更别说他现在少了颜良、文丑两员大将相助了。公孙瓒如果请得刘备、关羽、张飞相助,那么这一战不用打,袁绍都不是公孙瓒的敌手。
袁绍真正发展起来,那是占得了冀州之后的事。眼前,袁绍的处境的确是不容乐观。
但是,公孙瓒大军已经向信都开来,袁绍不得不率先想法子解决了来自公孙瓒的最直接的威胁。他知道,如果让公孙瓒率大军来到了信都,进入冀州腹地,那么,以后想把公孙瓒赶走,就不太可能了,除非他可以把公孙瓒击败。
所以,当探子报知,刘易仅只是率了万余人马进入冀州,并到了巨鹿郡之后,再与一众谋士商议,得出结论,都觉得刘易未必就是来与他袁绍争夺冀州的,要不然,明知道他袁绍如此多的军马,还仅只是率了万余军马前来,这点兵马,不足以影响冀州所属的结局。如此,袁绍便依了逢纪之计,先让郭图去与张合汇合,让张合先率一万军马拦住刘易,为他争取多一点解决公孙瓒进入冀州的大军。然后再调转枪头应付刘易。
袁绍夺得冀州之事,公孙瓒已经知道,已经派了快马前来,说要来与袁绍平分冀州之地,不日便将会来到。他先派其从弟公孙越。一路先来信都,准备与袁绍划分平分冀州的界线。
实际上,公孙瓒的野心,在这时已经暴露无遗。他亦并没待袁绍的答复,已经派军四出攻掠,抢占了不少幽州与冀州接界的城镇,派公孙越前来,怕亦只是拖延之策,等公孙瓒来到之时,他估计已经占了冀州大部地方。兵锋直指袁绍的老剿渤海了。万一,让公孙瓒知道袁绍目前的状况,知道袁绍的兵力不足,估计公孙瓒会直接拿下渤海郡,把袁绍困在信都。
所以,为了挫败公孙瓒的野心阴谋,逢纪建议袁绍先解决公孙瓒所最倚重赖借的精锐部队,由公孙越所率的三千白马义从。
公孙越果然率军来到。袁绍便依逢纪所献之策,推搪了公孙越,说划分冀州之事。事关重大,务必要与其兄商议。
公孙越虽勇,但其谋略逊,虽然对袁绍的推搪不满,但亦只能含怒而归,他只好率军返回。但是他想不到的是,才刚刚离开信都不过几十里,路经一山谷之时,突然伏兵四起。
袁绍大军在此早有所准备,公孙越所率的白马义从虽然勇猛。但是左冲右突,竟然杀不出一条血路。
谷口进退之路,被袁绍的精兵,麴义所率的大戟士所挡,几乎杀得公孙越这三千精兵全军尽墨。而公孙越自己,亦被乱箭射死。
当然。袁绍所设伏兵,尽打董卓旗号,说是董卓的军马。
嗯,这是一个相当憋脚的借口,也不知道袁绍以及他手下众谋士是如何想的,随便说是黑山军可能还会有人相信,可是说了董卓军,自然是一个笑话。现在谁不知道董卓逃到了长安?离冀州信都几千里之遥,又怎么可能会在冀州设伏杀公孙越呢?若董卓真的那么厉害,怕去杀刘易岂不是要比杀公孙越有意义得多?
有逃生的军士,飞报公孙瓒,报告公孙越已经然被伏兵杀死之事。
公孙瓒一听,顿时大怒,根本就不认为是别人所为,一听便知道是袁绍所做的好事。他怒道:“袁绍这个无义小人!他密信约我合击冀州韩馥,但是他却暗中夺了冀州。他想独占冀州也就罢了,居然敢冒董卓之名伏杀吾从弟?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他马上下令,命四出攻掠冀州城镇的军士归列,尽起军马,杀奔冀州。
公孙瓒含怒而来,袁绍亦早有准备,听逢幻之计,伏杀公孙越,灭公孙瓒精锐骑兵,就是为了与公孙瓒决战,所以,亦尽起兵马,与公孙瓒分别陈兵河间磐河两岸,一军于磐河桥东,一军于桥西。
这个时候,正是袁绍与公孙瓒对持的时候,张合如果在这个时候与刘易开战,胜了倒没什么,但是万一败了,那么信都就危了。信都一旦落入刘易之手,哪怕刘易不入信都,直接率军于袁绍大军的背后出现,也一样会严重的影响袁绍军心。如果再对袁绍发起攻击,那么,袁绍在公孙瓒与刘易合击之下,那绝对是惨败收场,他除了逃回渤海之外,别无他途。但这样一不,袁绍想要再有什么的发展,怕就难了,在渤海能否顶得住公孙瓒的攻伐都难说。
不管是张合或是郭图,都非常明白此乃是袁绍与公孙瓒两军交战的重要时刻,绝不可轻易再与刘易开战。
张合向郭图问计,郭图亦无计可施,因为刘易是不能以常人度之的,一向强势的刘易,亦不是三言两语便可打发得了的。
但谋士就是谋士,善于动脑,郭图眼珠急转一阵,然后才道:“张合将军,为今我们主公缺的就是时间,所以,对于刘易,不能战,只能拖。拖到我们主公回信都,那就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