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进。”轻声说完,宁若菡抬眸望去。

    来者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官员,若是记得不错,应该姓袁,他的字写得极为规整,最后的誊写往往是他做的。可随着他进来,门口却还有好几个浮动的人头,摆明了在偷听。

    看来,又是一个下马威啊。心中好笑,宁若菡抬手请他在对面坐下,“袁大人先请坐,不知是什么问题?”

    没想到她会记得自己的名字,袁大人先是一愣,随后将手中的书本摊开放在她面前。“正是这些,我尚且不算明白,来向宁大人讨教。”

    嘴角轻勾,宁若菡低眉去看,随后有些怔忪。

    呵,就知道这个女人看不懂。且不说里面佶屈聱牙的文字,单是所记述的内容,许多文官们都有的是人看不懂。她之前能够在这里做事,不过凭借着对家乡的了解罢了。端起茶杯,袁大人盯着她的表情,自得地想到。

    宁若菡确实看不懂,抬眸又看了他一眼,瞥到他眼中的得意之色,却突然定下心来。拿笔过来,将自己不懂的字尽数写在另一张纸上,递给他,“袁大人见笑,这些字,我并不是很认得。”

    纸张直接递在了自己眼前,反倒给袁大人搞了个无措,宁若菡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甚至面容含笑,没有丝毫的局促。纠结良久,他只将纸拿过来,一一写出解释。

    “这些字原来是这个意思,确实不常见。多谢袁大人解惑了。”仔细看了看,宁若菡心中有数,又将那段文字通读一遍。

    “宁大人,只是看不懂这几个字?”这才只是第一个跟头呢,文字艰涩,不光是字本身不认得,句子不会解读的麻烦更大。收敛心神,袁大人牢记自己来的目的是什么,看她出丑的人可都在外面呢。

    理顺了内容,宁若菡又在其中一段做好标记,随后笑着放下书本。“这篇文章,是前朝的一个商户之人所写吧?”

    “你,你看得出来?”笑容顿时隐去,袁大人惊奇地望着她,差点没压住话语中的一丝赞赏。

    宁若菡对着他的视线点头,又将书本还给了他,“市集之人,总有自己习惯的记述方式,常有隐略代替,此人的文字并非是不通,反而是太过于随意,让不熟悉的人不好理解罢了。但从所记述内容中,却可觑得市井风貌,是很有用的史料。”

    原本残存的轻蔑,此时却不复存在,当听到她说这能算得上史料的时候,袁大人便眼神放光,“你还看出了什么?”

    “也不多啦,就是这一处,让我确定他定是前朝的商人。”用手轻点其中的一段文字,宁若菡轻笑,“虽然不是真的在记账,但他还是采取了习惯的办法,用龙门账的方式,在记述自己一月来的花销。”

    瞥到他不自觉地点头,宁若菡又收回手,“再从他的花销,又可以看出百姓风貌,和市集中常买卖什么。其实只要有所了解,就不难读懂这段话。但是,文人们大多轻与市井,故而一些官员可能看不出来。我也只是凑巧了解,才能读懂。”

    内心颇受震撼,看着她,袁大人不自觉端正了神色,“宁大人所说不错。这是我祖辈之人所记述,而在我祖上,正是行商之人。直到我这一辈,才逐渐放弃行商,我更是改了读书入仕。”

    指尖轻捻,宁若菡笑笑,“所以你才晋升艰难,直到现在做的,也只是誊抄的活?那你可愿意,跟着我来修一篇史志?碰巧,我打算做的,你应该也会感兴趣。”

    “大人?”

    察觉到了外面的一些议论声,宁若菡却置若罔闻,继续对他解释,“我清楚至极,前朝那些文韬武略的帝王将相,压根不会让我来为他们写史。我真正可能参与的,是附录在后的史志,地理、经济、水文,诸如此类。”

    “我方才说了,你拿的这一份,是极好的史料。你的家族又世代行商,定有很多类似的记载,可看出前朝经济风貌如何,你是最合适来帮我的。你可愿意?”

    从一个专司誊抄的小官,变成一个真正能编写史志内容的人?倒真是很有诱惑,外面的人声不知何时减弱,袁大人慢慢对上她的眼睛,“宁大人觉得,这些都是上好的史料?”

    “是,坦言之,我甚至觉得这比前朝某个官员的手书更为珍贵。历史长河中,能留下姓名的总是那些大人物,可真正事关一朝百姓生活的,只是附录在后面的几篇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