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岛敢死军训练基地,新训的敢死军部队一个旅,已经做好战斗准备随时可以开拔。部队将在两天后,编入日本战役司令部南部军团第一支队,坐船登陆九州岛。同他们一起行动的还有海外兵团的两个旅,以及大批的战斗后勤支援部队。
新训的敢死军部队的装备,和军委会的老牌敢死军部队有着比较大的差距。大都是只配备一把武士刀,少量擅长使用铁炮的武士,会额外装备一支前装线膛火帽枪。装备火枪的敢死军武士,在部队中仅占到三成。
但在护具上倒是没有参多少水分,一样的钢盔、鬼脸面具和胸板甲,只是衣服和装具上和外东北土著民兵是一个档次,在远东军的部队中是最差的那种。
这些仓促间新训出来的敢死军部队,主要还是以突击部队为主,说白了就是炮灰。毕竟未来公司会训练出大批的敢死军部队,做为军委会今后对外战争的主力。
除了即将发动的日本战役以外,未来他们也是军委会对中南半岛、新几内亚群岛、澳大利亚,甚至非洲、美洲等地区作战的主要地面突击力量。
远东第一批敢死军武士,也就是藤田拉起来的敢死军联队,以及后期组建的那些独立敢死军大队的武士,都还属于有着家族传承,剑术高超,作战勇敢,只要效忠了主家,就会从一而终的传统日本武士。
但是随着公司提前发动了日本战役,公司只能在短时间内集训一批敢死军部队。所以从日本各地招募的流浪武士,来源就复杂多了。
德川家康建立了德川幕府后,日本进入暂时的和平。使得日本的流浪武士陡然增多,因为日本的和平,他们没了用武之地。原本只知道上战场拼杀的一群人。如今没有了收入,连生活都成了问题,少数再次崛起或成一代豪商。大多数沦为危害一方的盗贼团或野武士。
远东新训的敢死军武士,主要以日本各地的流浪武士为主。他们来源很复杂。失地农民、逃兵、溃兵、败兵和被流放的武士、失去主君的武士、被灭国的武士、自行脱藩的武士甚至是下野的大名。
很多原本只是一个农民,却也拿着一把武士刀,弄得像那么回事似的,四处招摇撞骗。其实就是没有收入没有工作居无定所的一群人,或者叫他们流浪汉更合适。
他们中真正传统的武士并不多,大多数都不是什么国士、大男人、义盗、任侠、英雄,只是后人根据作品对他们进行浪漫的美化而已,结果这些人倒被描写成了游侠一类的人物。
好在军委会的几支老牌的敢死军部队。兵员素质非常优秀。倒也能够撑起数量巨大的新训敢死军部队的骨架。大批老牌敢死军部队的干部士官,纷纷从老牌敢死军部队抽调到种子岛敢死军训练基地,几个月的时间,就训练出了两个敢死军旅团,人数共两万余人。
虽然这批日本流浪武士的兵员素质相对一般,而且鱼目混珠的大有人在,但军委会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有一头算一头,统统都送进了基地,开始了无比残酷的集训。
面对这样的局面。军委会只好对教官下达了严格的命令,那就是往死里训,不光训练量极大。纪律也定的极为严苛,只要敢于违抗的人,就是一个字“杀”!
结果几个月下来,一千多流浪武士因此掉了脑袋,还有几百人因为残酷的训练量,被活活的累死。种子岛敢死军训练基地,也因此有了“死亡基地”的美誉。
尽管如此,残酷的训练以及严苛的纪律,倒也起到了去芜存菁的作用。将这批流浪武士中的烂泥,统统清除出了队伍。虽然过程残忍了点,但是这个时候。谁特么在乎。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种子岛敢死军训练基地,共训练出了十余万敢死军部队。据说死亡率高大十分之一。虽然“死亡基地”中的残酷训练死了很多人,但是绝大对数的来到这里的流浪武士,甚至很多拿来凑数的足轻和农民,还是被训了出来。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个是日本几百年的“家职化”社会结构,让武士、神官、工匠、商人、农民诸种职业无不世袭,社会等级划分的僵硬化固定化不但为中国历朝所无,连欧洲中世纪也望尘莫及。
也就是说,你老子是农民,那你和你的后代,世世代代也只能是苦逼的农民。一代代的传承下去,永无出头之日,使得日本人直到今天,也都习惯于服从、认命。所以性格也更加的坚韧。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时代的日本,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国内还是多山环境,耕地不多,粮食产量之少,甚至不足以供应全国人吃饱,一般百姓要保证不饿死,除了捞海产,就算丰年也要上山挖野菜。
这个时代的日本,六公四民的税收规格,也就是产出粮食60%归政府,40%归自己已经成了常态,这还没算地主的那一份地租。有时候,狠心的领主会把税额订到七公三民,甚至八公二民。若是在中国,早特么烽烟遍地,流民四起了。可是在日本,却是千余年的常态。
在上古的时候,日本人就形成了一天只吃早饭和午饭两顿饭的习惯,早上到下午要干活,所以一定要吃饭保持体力,晚上是休息时间,加上那时候人们没多少娱乐,只要早早睡觉肚子就不饿了,如此便能省下一顿饭的粮食。这样的习惯不光农民在遵守,上至天皇下至武士,几乎成了全国不成文的规矩,全国上下都在执行不吃晚饭的习惯。
战国时代的日本人忠实执行着禅宗“不妄食”的教规,正餐之外很少吃东西,当然也是没条件吃。即便再有钱,正餐时吃的鱼也只是够一餐吃的,真正的高级鱼和大鱼,只有在婚礼和过年之类的庆典活动时才吃的到。
新训的敢死军部队的装备,和军委会的老牌敢死军部队有着比较大的差距。大都是只配备一把武士刀,少量擅长使用铁炮的武士,会额外装备一支前装线膛火帽枪。装备火枪的敢死军武士,在部队中仅占到三成。
但在护具上倒是没有参多少水分,一样的钢盔、鬼脸面具和胸板甲,只是衣服和装具上和外东北土著民兵是一个档次,在远东军的部队中是最差的那种。
这些仓促间新训出来的敢死军部队,主要还是以突击部队为主,说白了就是炮灰。毕竟未来公司会训练出大批的敢死军部队,做为军委会今后对外战争的主力。
除了即将发动的日本战役以外,未来他们也是军委会对中南半岛、新几内亚群岛、澳大利亚,甚至非洲、美洲等地区作战的主要地面突击力量。
远东第一批敢死军武士,也就是藤田拉起来的敢死军联队,以及后期组建的那些独立敢死军大队的武士,都还属于有着家族传承,剑术高超,作战勇敢,只要效忠了主家,就会从一而终的传统日本武士。
但是随着公司提前发动了日本战役,公司只能在短时间内集训一批敢死军部队。所以从日本各地招募的流浪武士,来源就复杂多了。
德川家康建立了德川幕府后,日本进入暂时的和平。使得日本的流浪武士陡然增多,因为日本的和平,他们没了用武之地。原本只知道上战场拼杀的一群人。如今没有了收入,连生活都成了问题,少数再次崛起或成一代豪商。大多数沦为危害一方的盗贼团或野武士。
远东新训的敢死军武士,主要以日本各地的流浪武士为主。他们来源很复杂。失地农民、逃兵、溃兵、败兵和被流放的武士、失去主君的武士、被灭国的武士、自行脱藩的武士甚至是下野的大名。
很多原本只是一个农民,却也拿着一把武士刀,弄得像那么回事似的,四处招摇撞骗。其实就是没有收入没有工作居无定所的一群人,或者叫他们流浪汉更合适。
他们中真正传统的武士并不多,大多数都不是什么国士、大男人、义盗、任侠、英雄,只是后人根据作品对他们进行浪漫的美化而已,结果这些人倒被描写成了游侠一类的人物。
好在军委会的几支老牌的敢死军部队。兵员素质非常优秀。倒也能够撑起数量巨大的新训敢死军部队的骨架。大批老牌敢死军部队的干部士官,纷纷从老牌敢死军部队抽调到种子岛敢死军训练基地,几个月的时间,就训练出了两个敢死军旅团,人数共两万余人。
虽然这批日本流浪武士的兵员素质相对一般,而且鱼目混珠的大有人在,但军委会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有一头算一头,统统都送进了基地,开始了无比残酷的集训。
面对这样的局面。军委会只好对教官下达了严格的命令,那就是往死里训,不光训练量极大。纪律也定的极为严苛,只要敢于违抗的人,就是一个字“杀”!
结果几个月下来,一千多流浪武士因此掉了脑袋,还有几百人因为残酷的训练量,被活活的累死。种子岛敢死军训练基地,也因此有了“死亡基地”的美誉。
尽管如此,残酷的训练以及严苛的纪律,倒也起到了去芜存菁的作用。将这批流浪武士中的烂泥,统统清除出了队伍。虽然过程残忍了点,但是这个时候。谁特么在乎。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种子岛敢死军训练基地,共训练出了十余万敢死军部队。据说死亡率高大十分之一。虽然“死亡基地”中的残酷训练死了很多人,但是绝大对数的来到这里的流浪武士,甚至很多拿来凑数的足轻和农民,还是被训了出来。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个是日本几百年的“家职化”社会结构,让武士、神官、工匠、商人、农民诸种职业无不世袭,社会等级划分的僵硬化固定化不但为中国历朝所无,连欧洲中世纪也望尘莫及。
也就是说,你老子是农民,那你和你的后代,世世代代也只能是苦逼的农民。一代代的传承下去,永无出头之日,使得日本人直到今天,也都习惯于服从、认命。所以性格也更加的坚韧。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时代的日本,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国内还是多山环境,耕地不多,粮食产量之少,甚至不足以供应全国人吃饱,一般百姓要保证不饿死,除了捞海产,就算丰年也要上山挖野菜。
这个时代的日本,六公四民的税收规格,也就是产出粮食60%归政府,40%归自己已经成了常态,这还没算地主的那一份地租。有时候,狠心的领主会把税额订到七公三民,甚至八公二民。若是在中国,早特么烽烟遍地,流民四起了。可是在日本,却是千余年的常态。
在上古的时候,日本人就形成了一天只吃早饭和午饭两顿饭的习惯,早上到下午要干活,所以一定要吃饭保持体力,晚上是休息时间,加上那时候人们没多少娱乐,只要早早睡觉肚子就不饿了,如此便能省下一顿饭的粮食。这样的习惯不光农民在遵守,上至天皇下至武士,几乎成了全国不成文的规矩,全国上下都在执行不吃晚饭的习惯。
战国时代的日本人忠实执行着禅宗“不妄食”的教规,正餐之外很少吃东西,当然也是没条件吃。即便再有钱,正餐时吃的鱼也只是够一餐吃的,真正的高级鱼和大鱼,只有在婚礼和过年之类的庆典活动时才吃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