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晚饭,叶子书就接到消息,明天上午继续在老地方谈判,叶子书也应了下来,这件事情还是尽快有个结果为好。

    晚上陪着裴晴看了会电视,两人其实都不是那么喜欢看电视的人,主要是借着机会,彼此陪伴而已。

    到了九点,裴晴就回去看书,叶子书则是回到书房工作,一直忙到12点,才去睡觉,如果是他一个人,铁定会忙到凌晨四点。

    不过他也趁着睡觉时间更多的机会,在虚拟图书馆里面学习,这段时间他开始学习量子方面的知识。

    自从写了这些医术著作之后,他打算暂停一段时间学习这些内容,准备换个脑子,将量子方面的知识搞明白。

    不说什么高深的应用,光是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就足够给社会带来变革,特别是量子通信,在军事领域的运用非常广。

    他准备在通信卫星系统上面使用这项技术,到时候通信卫星会融合电磁通信和量子通信两种模式。

    电磁通信主要运用在民用领域,而量子通信会运用在军事领域,他认为最合适的地方就是潜艇通信。

    如果是使用电磁波的话,是很难实时和海水下面的潜艇通信,一旦潜艇浮上来接收信息,就有可能暴露。

    现在一般使用的是超低频通信,利用低频电磁波具有更好的穿透性达到通信的目的,但是通信速率非常低,只能进行简单的信息接收。

    如果使用了量子通信,就没有这样的困扰,不但安全性更高,任何障碍物都不能阻挡量子通信,因为无法对其产生干扰,具有高度稳定性。

    量子计算更重要了,目前限于经典计算机算力的限制,其实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到头了,就算他有更好的想法和技术,也很难继续提升。

    因为在提升的话,算力不足以支撑,不但成本高昂,而且产生的效益也非常低,并不是一个最佳的状态。

    如果有了量子计算机,并且解决了通用性问题,人工智能哪怕是软件层面上不做改进,也比现在发挥的效果大得多。

    除了这两种之外,他还要找出更先进的大容量存储技术,遥感卫星系统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想要存储较长时间都没法做到。

    现在用于长时间数据存储备份的存储介质还是磁带,主要是价格低廉,且存储容量巨大,满足商业化需求。

    但是用在遥感数据存储上就有点不够看了,哪怕价格再便宜,但是存储速度太慢了,磁带转得再快也属于机械范畴,必然受到机械结构的限制。

    他之前想过使用DNA存储技术,其实关于DNA信息存储技术,早在1988年就有人尝试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优缺点也很明显,优点就是存储信息密度大,一公斤DNA物质,就可以将几十年后人类的全部数据都存储进去。

    缺点也很明显,成本高昂,这个他还有办法解决,但是读取信息速度都不快,对他来说都是致命的缺点。

    所以他想要做的不是完全按照生物DNA的模样来构建信息存储技术,而是想要构建一套先进的仿生DNA存储技术。

    而不是简单地利用磷酸聚酯来构建,因为稳定性很差,还容易发生突变,小规模突变还可以通过校验系统来预防,但是如果发生较多较密的突变,就很不好解决。

    所以他首先需要找到一种合适的材料,需要达到分子级别,具备高度稳定性,同时还需要快速存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