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军此次剿贼,也分东、西、中三路大军。

    东路主将刘延庆去了凤翔开会,副将杨惟忠带着大军南下。

    王渊和韩世忠也在军中,王渊统兵三千人,韩世忠统兵五百人,二人乃直属上下级关系。

    韩世忠在征讨方腊和伐辽时,都曾立下许多功劳。如今却只一个承节郎,区区从九品武官,而且在从九品当中属于倒数第二阶。

    这个官阶,还是杨惟忠、王渊帮他求来的,并非正常因功升迁。

    相比而言,初出茅庐的吴玠就不一样。在征方腊时擒获一个头领,征辽时又击破一股河北贼寇,吴玠便因功升到忠训郎,寄禄官比韩世忠高出四阶,已经是泾原第十一正将(统兵三千)。

    两人的出身,其实没有太大差别,吴玠甚至还要苦一些(少年丧父,客居异乡)。

    但人生际遇不能以常理而论,很多时候得看运气。

    西军东路部队在盩厔(周至)扎营,韩世忠去找到王渊:“都到周至了,为啥非要从傥骆道南下?且给俺一千人从子午谷奇袭,去打洋州也可,去打金州也可。”

    王渊摇头:“子午谷太难走,只能少量兵马奇袭。贼寇随便在险要处驻守,这股奇兵便难有寸进。”

    韩世忠说道:“总得冒险去试试。”

    王渊叹息:“唉,你既然坚持,就去跟杨都统说吧。”

    王渊带他去见杨惟忠,韩世忠说明来意:“都统,不论哪条道都难走,子午谷说不定能奇袭成功。”

    杨惟忠反问:“奇袭成功又如何?一两千精锐杀过去,就算能打下真符或者石泉县,于整体战局又有何帮助?到那个时候,你必陷在两县,白白丢了精兵悍将!”

    韩世忠自信满满:“俺只要奇袭得手一座县城,就能把朱贼的后方搅翻天!”

    “莫要再多说,回去好生带兵。”杨惟忠终止这次谈话。

    韩世忠只得悻悻而去,心里不敢有怨怼之言。若非杨惟忠提携,他连承节郎都不是,更不可能当上指挥,如今估计还在做都头。

    杨惟忠虽为汉人,却出生在辽国,属于半个“番人”。

    他的母亲,乃辽国萧氏女!

    如此敏感身份,能做到经略使和都统制,已足可见其高明之处。

    杨惟忠曾带着几千人守城,抵挡梁太后数十万大军,坚守十四日等来援兵,把西夏军队杀得大败而走。

    看着韩世忠离去,杨惟忠一声叹息。

    西军在伐辽时损失惨重,现在东路军虽有三万人,但接近七成是临时征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