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你没听过吗?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你没背过吗?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你没听说过吗?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你没听说过吗?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你没听说过吗?”

    徐璠被萧风一通语速极快的连珠炮打得晕头转向,何况最后一句是戚继光所作,当时还没写呢!他确实没听过。

    当下没好气地说:“这些虽有,但不过都是失意狂徒的酒后之语罢了。

    就算最有名的第一首,李白虽为诗圣,终究是醉酒狂徒,于江山社稷何用!”

    萧风眨眨眼睛:“你是说,写这些诗的人,都是失意狂徒?”

    徐璠点头道:“不错!”

    萧风摇头叹息道:“你说李白和贾岛是失意狂徒也就罢了,怎么能说本朝太祖皇帝也是失意狂徒呢?

    以此看来,你虽然金榜题名,谈不上失意,却是比他们都狂得厉害,狂到没边了!”

    其实这个大坑,徐璠掉得着实有些冤枉。因为朱元璋的这首诗,在明代时并不算流行,知道的人也不多,只是收录在了御制诗集中。

    皇帝的御制诗集并不会公开刊印,都是用人手抄的,赏赐给大臣用。而朱元璋本人对这首诗也没有大力推广过。

    按理说,以朱元璋的文化水平,写出这么一首诗来,那是相当值得大吹特吹一下的,为啥他这么低调谦虚呢?

    这事儿有可能是因为这首诗涉嫌借鉴了南宋抗金名将刘锜的诗,而且借鉴的相当多,差不多借鉴了四句。

    虽然原诗不出名,但毕竟是偷来的锣鼓,老朱担心吹得太多了被人发现,反而不美。

    所以徐璠对这首诗的印象不深,加上萧风夹在一大堆诗词里扔出来,徐璠来不及细想,就着了萧风的道了。

    徐璠毕竟是有才的,用力一想,还是想起了那句诗的出处,当时吓得浑身冷汗,差点一下跪倒在地。

    “不不不,大人,下官绝无此意!太祖的诗词,霸气威武,绝不是失意狂徒,绝不是!”

    萧风问道:“哦?那你倒是说说,太祖是不是大家名人?可有资格与你那几首诗的作者相提并论吗?”

    徐璠心说虽然差得很远,但人家重重重孙子现在还是皇帝,你问这话简直如同放屁!

    “当然,当然能!不不不,远超过他们,犹如日月之辉比囊萤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