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一人成龙,不如天下皆龙(1/8)
“重开科举?”
“老三,咱为什么于洪武六年停了科举,你不会不知道吧?”
闻言,朱元璋直接摇了摇头道。
“满腹经纶,但大多都是书呆子,又如何能为国分忧?”
朱棡并未开口,反而是朱标抬起头道。
“没错,老的太老,年轻的太过于年轻。”
“而且终其一生,都在钻研学问,即便是能高中,也无行政辅国之才。”
“整日之乎者也,咱听了更烦心,便是停了科举,重新启用举荐制。”
朱元璋点了点头。
“不全是吧?”
“更多的是因为北方学子无人上榜吧?”
朱棡倒是瞥向朱元璋道。
“嗯。”
朱元璋微微一愣,点头轻叹道:“也有这其中的原因。”
洪武三年,朱元璋下诏科举,次年又采取特别措施来强化科举取士。
然而,在经过三年取士的实践之后,朱元璋发现科举选拔的人才与自己之前的期望值有相当大的差距。
因为,进士及第者多为满腹锦纶的后生少年。
又或者,就是终其一生,刻苦读书,为的就是求一份功名的中年仕子。
也就是书读的挺多,腹中满是经典,但自身能力不足,又如何能胜任朝廷重任?
成为造福一方的父母官?
当然,还有一点,那便是南方高中之仕子,过于北方。
这也让朱元璋震怒,难不成大明的天下,只有半壁江山?
可北方深受战乱之苦,根本与南方无法相提并论,这也是事实。
“老三,咱为什么于洪武六年停了科举,你不会不知道吧?”
闻言,朱元璋直接摇了摇头道。
“满腹经纶,但大多都是书呆子,又如何能为国分忧?”
朱棡并未开口,反而是朱标抬起头道。
“没错,老的太老,年轻的太过于年轻。”
“而且终其一生,都在钻研学问,即便是能高中,也无行政辅国之才。”
“整日之乎者也,咱听了更烦心,便是停了科举,重新启用举荐制。”
朱元璋点了点头。
“不全是吧?”
“更多的是因为北方学子无人上榜吧?”
朱棡倒是瞥向朱元璋道。
“嗯。”
朱元璋微微一愣,点头轻叹道:“也有这其中的原因。”
洪武三年,朱元璋下诏科举,次年又采取特别措施来强化科举取士。
然而,在经过三年取士的实践之后,朱元璋发现科举选拔的人才与自己之前的期望值有相当大的差距。
因为,进士及第者多为满腹锦纶的后生少年。
又或者,就是终其一生,刻苦读书,为的就是求一份功名的中年仕子。
也就是书读的挺多,腹中满是经典,但自身能力不足,又如何能胜任朝廷重任?
成为造福一方的父母官?
当然,还有一点,那便是南方高中之仕子,过于北方。
这也让朱元璋震怒,难不成大明的天下,只有半壁江山?
可北方深受战乱之苦,根本与南方无法相提并论,这也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