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日,并不是说要在这一天,就要把秋收的所有事儿忙完。
通常情况下,秋收日一大早,百姓农户便会来到自家田边,开始紧锣密鼓的挥舞手中镰刀,无情的收割田间作物;
同一时间,官服也会排除税吏、衙役。
税吏在亭长的陪同下,在‘亭’等待,衙役们则在啬夫的指引下守在田边。
监督,或者说是监视着农户,将田里的作物收割完成之后,衙役们便会‘押送’农户们,带着各家收获的粮食到‘亭’集合。
随后便是当场称量,并当场按比例收取农税。
——太祖高皇帝为汉家定下的农税,是十五取一;
而自太宗孝文皇帝以来,汉家的农税,几乎是每五年里,便会有四年被天子颁诏减半,即三十取一。
收割完成,再缴过农税,带着剩下的粮食从‘亭’出来,农户们便会看见粮商们扑上前,各自开出价码,以当场收购百姓手里,才刚从田间收割而来的粮食。
往年都是这样。
但今年,情况却是有所不同了……
“广明成乡甲里,田二郎家;”
“田百亩,产粟~”
“唔,三百三十石。”
长安东郊,广明城乡。
县衙税吏手持兔毫,扯着悠长嘹亮的语调,嘴上一边念着,一边将念出的话落笔记录在面前竹简之上。
喊出这句‘三百三十石’时,还不忘抬头望向面前不远处,正直勾勾盯着米斗,片刻都不敢挪开目光——生怕被税吏欺负、克扣了自家粮食的青年。
“瞧瞧,三百三十石,准是不准?”
闻言,青年只飞快的撇了眼税吏所在的书案前,旋即便再度将目光移回,继续盯紧正在被衙役们称量的自家粮食。
只嘴上答了句:“是三百二十七石四斗,另还余了小半斗。”
说着,青年走上前,将自家粮食从斗具中倒回米袋,忙活了好一会儿;
把所有的粮食——把自家那三百三十来石粮食都收回米袋,并用手攥紧袋口,青年才终于抬起头,直视向那腰系铜印,秩二百石而税吏。
“今岁,陛下颁了农税减半的诏书,就在县衙外的露布上挂着呢。”
通常情况下,秋收日一大早,百姓农户便会来到自家田边,开始紧锣密鼓的挥舞手中镰刀,无情的收割田间作物;
同一时间,官服也会排除税吏、衙役。
税吏在亭长的陪同下,在‘亭’等待,衙役们则在啬夫的指引下守在田边。
监督,或者说是监视着农户,将田里的作物收割完成之后,衙役们便会‘押送’农户们,带着各家收获的粮食到‘亭’集合。
随后便是当场称量,并当场按比例收取农税。
——太祖高皇帝为汉家定下的农税,是十五取一;
而自太宗孝文皇帝以来,汉家的农税,几乎是每五年里,便会有四年被天子颁诏减半,即三十取一。
收割完成,再缴过农税,带着剩下的粮食从‘亭’出来,农户们便会看见粮商们扑上前,各自开出价码,以当场收购百姓手里,才刚从田间收割而来的粮食。
往年都是这样。
但今年,情况却是有所不同了……
“广明成乡甲里,田二郎家;”
“田百亩,产粟~”
“唔,三百三十石。”
长安东郊,广明城乡。
县衙税吏手持兔毫,扯着悠长嘹亮的语调,嘴上一边念着,一边将念出的话落笔记录在面前竹简之上。
喊出这句‘三百三十石’时,还不忘抬头望向面前不远处,正直勾勾盯着米斗,片刻都不敢挪开目光——生怕被税吏欺负、克扣了自家粮食的青年。
“瞧瞧,三百三十石,准是不准?”
闻言,青年只飞快的撇了眼税吏所在的书案前,旋即便再度将目光移回,继续盯紧正在被衙役们称量的自家粮食。
只嘴上答了句:“是三百二十七石四斗,另还余了小半斗。”
说着,青年走上前,将自家粮食从斗具中倒回米袋,忙活了好一会儿;
把所有的粮食——把自家那三百三十来石粮食都收回米袋,并用手攥紧袋口,青年才终于抬起头,直视向那腰系铜印,秩二百石而税吏。
“今岁,陛下颁了农税减半的诏书,就在县衙外的露布上挂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