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男丁七十以下十岁以上皆出征

    沈阳城的西大校场上,近万名身穿各色服饰的八旗主力甲兵列阵而站,在高台之上,看下去人山人海不着边际,虽然这些八旗兵丁的衣衫并完全统一,不过大旗的颜色还是能够区分其各旗差别。特别是皇太极的黄色流苏大伞,在高高的将台上格外的显眼。

    皇太极这些年过得并不轻松,之前天启六年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被击毙,他继汗位之后,外部大明已构筑关宁锦防线并联合朝鲜、蒙古封锁满清,内部四大贝勒合议制掣肘汗权,并且满清内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烈,天灾之下不单单大明粮食不能自给,满清更不能,并且其经济因为之前的战败,无法通过战争掠夺补充,遇到很大困难,甚至就连满清的民众也出现厌战情况。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皇太极不得不改变策略,对明朝,他确立了“讲和与自固二策”,争取时间,等解决满清面临的一系列急待解决的问题,然后待机成熟,再兴兵攻明。

    当时,大明正因为宁远大捷击毙努尔哈赤而变得强硬起来,故而皇太极一上台就曾致函宁远巡抚袁崇焕,表示希望“彼此和好”,实行缓兵之计,不过这种招数明眼人一看便知,所以当时明军也并非坐等满清退兵,而是一边要地,一边修筑塔山、大小凌河城及锦州城,加紧备战。

    等到了天启七年五月,继征朝鲜王朝之后,皇太极又亲率大军对大明开战,这时大明袁崇焕正在实施“恢复之计”,即“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战略。

    他修城屯田,以屯养战,以“守为正著,战为奇著”,使得皇太极发动的宁锦之战破产,自己伤亡惨重,宁远城却屹立未动。

    继续又攻十几天,依然无成,当时守宁远的正是袁崇焕,他命令满桂、尤世禄、祖大寿出城拒战,皇太极督代善、阿敏、莽古尔泰、阿济格等进击。

    此时明军袁崇焕坐镇指挥,施放火炮让满清八旗兵一排排倒下,游击觉罗拜山、备御巴希等被射死,贝勒济尔哈朗、萨哈廉、瓦克达俱伤。

    皇太极始终攻不下宁远时已六月四日,满清伤亡惨重,又适逢天气逐渐炎热,中暑生病者众多,不得已只好退兵。

    此战明军防守成功,时称“宁锦大捷”。

    虽然军事上对大明无法形成突破,可相对比的总有软柿子捏,到了崇祯元年二月份,皇太极首先带领两个幼弟多尔衮及多铎统大军亲征察哈尔所属的多罗特部,进至敖木伦地方,俘获一万一千二百人。

    九月六日,又出征察哈尔,二十日进击席尔哈、席伯图、英、汤等处,俱下。

    第二天追至兴安岭,获人畜无计其数。

    十月中旬胜利而归。

    这次出征,皇太极既打击了大敌察哈尔部,也进一步巩固了对已归服的蒙古诸部的统治,不久,皇太极派阿什达尔汉到这些地方宣敕,以后如征察哈尔,凡管旗诸贝勒年七十以下,十三以上,俱从征,违者罚马驼,不至约会之地者也罚马。

    到了崇祯二年的现在,总归日子比之前好过些,皇太极发福了,原本棱角分明的脸也变得圆润起来,只是眼神仍然坚毅,他要再次攻明,没法子,虽然辽东多次对汉人的大屠杀使得人口的粮食需求骤降,可对粮食的需求再降低,天灾气候反常粮食减产的情况下,粮食产量还是无法满足需求,这时候的东北可不是几百年后的黑土地大粮仓。

    满清现在粮食物资极为依靠大明、朝鲜的供应,走私互市各种招数用尽来补充不足,在大明自身粮食也匮乏处境艰难的情况下,到大明劫掠粮草、物资、人口就成了皇太极集团的唯一选择了。

    反正也养不活,死的足够多,抢的足够多,那就能养活了。

    自今年刘泽所率领的民众军在大明腹心攻城略地以来,所带来的影响逐渐显现,主要表现是布防在宁锦的明军野战主力数量,先是有近半主力辽军被调走说是去内地平叛,没想到几个月不到,四处疯传民众军已全歼袁崇焕的辽兵主力,并一路势如破竹兵锋直指京师,剩下的能战的辽军和名将纷纷全部被抽调去往关内,锦州、宁远两大重镇竟然成了空城,人心惶惶如丧家之犬,有钱有势的或逃往山海关,或暗中联络满清以求自保。

    这下使得本来就蠢蠢欲动想要寻机突破宁锦防线的皇太极再也按捺不住躁动的心了,与之同时而来的是恐惧,单单宁锦防线从努尔哈赤时代就损兵折将的攻不下来,那关内起事不足一年的刘泽竟然攻到了京师?

    要不然就是关内明军完全腐化,不堪一击,可袁崇焕这个给皇太极制造无数麻烦的辽兵集团被团灭,就不得不出现另一种可能:刘泽民众军锐不可当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