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这算不算是美食探店的至圣先师?

    就在浮想联翩的时候,屋外传来声音:

    “哥!哥!”

    方燕拿着《燕京文学》,一路狂奔,跑到哥哥的面前,“你瞒我,瞒得好苦啊。”

    “瞒你什么了?”

    方言放下信封。

    “你竟然一個人吃了这么多好吃的!”

    方燕委屈巴巴,“怎么也不带我一个?”

    “我吃是为了创作,寻找灵感,你以为谁都跟你这个小馋猫似的,整天都惦记着吃。”

    方言轻轻地弹了下她的额头。

    方燕抱住他的手臂,“哥,你能不能带我去吃顿好吃的?”边摇晃,边撒娇,“求你了,哥,《舌尖上的中国》,看得快把我馋死了。”

    方言笑而不语,静静看着。

    方燕眼巴巴望着,“小雅姐说我现在的成绩,考上117中没问题,只要再进步一丢丢,冲刺到2中不是梦!我现在每天都很认真复习,特别需要好吃的来补充营养,补补脑子!”

    “别贫嘴了,可以带伱去吃好吃的。”

    小妹这些天的努力,方言看在眼里。

    “哥,你最好了!”

    方燕眼里冒出“bulingbuling”的光。

    …………

    两人趁着休息日,中午出去搓一顿。

    结果没料到,跟自己抱着同样想法的不再少数,四九城的饭庄,基本上人满为患。

    这种爆满的场景,已经不是一天两天。

    自从《舌尖上的中国》发表之后,不只是《文艺报》、《文学报》等报纸加以评论,燕京各区的馆办报纸更是推出了关于美食的专栏。

    西城的《蒲公英》、东城的《钟鼓楼》,朝阳的《芳草地》,海淀的《枫叶》,彼此非常默契,只转载《舌尖上的中国》里提及它们这一带美食的散文,同时补充了文章里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