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黎家一直待到第二天的下午。

    再没有见过黎宵的母亲,倒是在临走前见到了黎宵的父亲。

    隔了一个晚上,再见到黎父,不知是不是站在太阳底下的缘故,男子给人的感觉温和不少,脸上甚至带着堪称和蔼可亲的笑容。

    “以后,我这个蠢儿子还请多多担待,若是他做了或是说了什么让你感觉到不舒服,请相信宵儿他并无恶意。昨夜你也见到了他母亲已然如此,我对宵儿多少疏于管教,致使他行事不周多有鲁莽之处,但本质上宵儿他不是什么坏孩子。”

    听见黎父这样说,我自然是不住地点头。

    对方既是黎宵的父亲,自然也算得上我的长辈。

    何况黎父不仅说得这样客气,而且说的字字句句也确实符合我对黎宵本人的认知。

    只是他这样直白地在外人面前说起自己的儿子,确实是我没有想到的。

    “枇杷记下了,还请……”

    我顿了一下,因为不知道要如何称呼对方,若是直接称呼伯父,又担心会让对方感到冒犯,所以干脆省略称呼,以一个您字代替。

    “还请您不用过分担心。黎少爷他其实对枇杷,对周围的人都很好。”

    听见我这样说,黎父脸上的笑却是蓦地停顿了一下。

    见我疑惑地看过去,这才轻咳一声换了个话题。

    我不由地又在心底感慨,不愧是亲生的父子,连说着话动不动就咳嗽的毛病也原封不动地遗传了。

    那边,黎父还在说着话:“对了,你说你叫枇杷,应该不是本名吧?”

    我其实自己也说不好枇杷是不是我的本名,毕竟从我记事起,身边的人就开始这么唤我,我的母亲亦是如此。

    可若说这就是我的名字,我的记忆中分明又残留着娘亲专门为了我托了人捎信去城里求取一个名字的印象。

    那个名字应该是写在一张纸上的,收到回信的那一天,娘亲攥着那张纸看了许久,脸上是我读不懂的紧张和激动。

    当时我只以为她是因为拜托人家的事情有了回信而感到高兴,所以反反复复盯着那张纸上的字看。

    我那时并不识字,所以兴趣不大,也没有凑上去仔细观瞧。

    现在回想起来有一点似乎说不通的。

    在我们那个村子里,除了从事特定职业的人,比如管账的,抄书的,做法事念经的……几乎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庄稼汉。

    男人识字的都没几个,更不用说识字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