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坪村。

    已经是腊月二十七了,还有两天就要过大年,对于城镇里的居民来说,他们的忙碌是另一幅景象。

    但对于庄户人家来说,那年味儿可就不是一般的浓郁了。

    明人不说暗话,杨若晴穿越来到这里这么多年,她最享受的就是每年腊月过年,以及正月的走亲访友。

    比起正月的走亲访友,她甚至更更更喜欢腊月这段短暂而宝贵的时光。

    比起后世的工业化文明,这个时代是真正的古代,完完全全的农耕社会。

    这个时代不存在除外打工,再回家装逼那么一说。

    这个时代的村民们九成以上一年到头都是在村子里生活,像祖辈一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村口的老枫树底下,巷子口,村南头的打谷场,能晒到日头的南面墙根底下,屋后的土粪堆旁,院子前后的柴草垛子里……全都是村里男女老少的乐园。

    小孩子在这里玩捉迷藏的游戏,男人们聚在一块儿晒日头抽旱烟,女人们端着针线活坐成一排边干活边拉家常,老太太们背着大孙子从边上过,挑水的,劈柴的,浆洗的,去菜园子里撇白菜的,以及从镇上赶集回来的,路过这些地方谁都得停下脚步聊几句。

    进了腊月,大家伙儿见面问的最多的话无非以下几句:

    “年货都备齐全了吧?”

    “家里老人小孩过年的衣裳鞋袜都做妥当了没?”

    “今年称了多少斤猪肉过年啊?”

    “三十斤啊?啧啧,那够吃啦,今年能过个大肥年啦!”

    “……”

    杨若晴行走在村子里,耳濡目染都是这些,真的很沉浸这种氛围。

    不像后世,一年到头村里见不到几个年轻人,就剩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

    年轻男女们远走他乡赚钱谋生计,村子里见天死气沉沉,家家户户门窗紧闭。

    一年到头的辛酸苦辣只有在他们自己清楚。

    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回来看看,等到吃完年夜饭,正月初二开始又得计划着出门务工,孩子们像是感觉到了什么,时时刻刻紧黏着爸妈的身边,唯恐一眨眼爸妈就不见了。

    所以很多爸妈都是趁着孩子睡着的时候偷偷离开村子。